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19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青少年成支付安全高風險群體

  • 發佈時間:2014-09-04 04:33:46  來源:大眾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 本報記者 王新蕾

  本報通訊員 馮 濤

  “隨著金融創新、網際網路金融的迅速發展,青少年成為當前金融消費群體的重要組成部分。”9月1日,在第二屆山東銀行業“金融知識進萬家”宣傳服務月活動啟動儀式上,山東銀監局局長陳育林表示,金融教育要從青少年抓起,這是提高公眾整體金融素質、構建和諧穩定金融環境的重要保障。

  數據顯示,工、農、中、建、交五大國有商業銀行及九大股份制商業銀行2013年信用卡發卡量增長超過20%,累計發卡量超過4.3億張。一邊是信用卡發卡量和消費額顯著增長,一邊卻是青少年金融安全意識的淡薄。

  法律規定——

  未成年人不可辦信用卡

  8月28日,記者在廣發銀行山大路支行採訪時,一位16歲少年在母親陪同下,正想辦理一張信用卡。大堂經理扈亞傑表示,未成年人只可辦理銀行卡,不可辦理信用卡。16歲以上未成年人,可辦理附屬卡,但必須與主資訊卡的擁有者具有直系親屬關係。

  據介紹,銀監會于2011年實施《商業銀行信用卡業務監督管理辦法》,規定各商業銀行禁止對18周歲以下未成年人發放信用卡(附屬卡除外),並從初始額度、調整額度、落實第二還款來源、充分告知、用卡教育等方面保護年輕消費者和學生消費者。

  “未成年人、學生群體乃至初入職場年輕人,金錢意識和金融知識還不健全,對個人信用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往往在無知中透支信用卡,造成還款違約風險。”廣發銀行濟南分行信用卡部工作人員田碩坦言,這類人群不適合使用信用卡。

  據了解,未成年人可辦借記卡。同時,為了有效控制未成年人消費,所辦理的銀行卡一般不具備申請網上銀行、手機銀行、電話銀行等業務。

  違約頻現——

  金錢觀、安全觀尚未成熟

  “7歲孩子平板電腦玩遊戲,一天花掉3000多元”,這類無民事行為能力的未成年人使用監護人銀行賬戶消費的報道,近年來屢見報端。簡單便捷的微信支付、手機支付,方便之餘,也有不少陷阱,很多成年人都表示防不勝防。

  今年3月公佈的《中國金融消費者保護建議報告》顯示,近六成(57.6%)金融消費者表示,不知道保障網上支付安全的辦法,這意味著,近六成消費者時刻面臨消費侵權問題。而在遇到支付不安全事件的用戶中,近四成消費者表示,已有實際的資金損失。

  由於金錢觀、安全觀尚未成熟,未成年人及年輕人自製力差,很容易過度消費,甚至陷入支付陷阱。“很多青少年沒有隱私意識,信用卡(附屬卡)甚至不設置密碼和簽名。”田碩認為,過度消費、盲目套現、不查帳單、聽信不法仲介辦卡等行為,在年輕人身上時有發生。

  “未成年人消費時應儘量選擇正規、安全的經營場所,儘量在家長陪同下進行。”田碩提醒説,“年輕人辦理各種銀行業務,一定要到正規網點。有些騙子聲稱,只需交納幾千元,即可辦理幾十萬元信用額度的信用卡,屢有年輕人上當。還有在校生因不能及時還款,以卡養卡,最終觸犯法律的案例並不鮮見。”

  正確引導——

  普及知識與加強監管並重

  據陳育林介紹,針對青少年自製能力弱、安全意識淡薄等問題,今年的宣傳服務月活動,以“金融知識早接觸、走進社會有幫助”為主題,圍繞青少年群體的特點和金融知識需求,從財務管理、個人信貸、信用卡、借記卡、電子銀行、自助設備等六個方面,普及銀行知識、進行風險提示,引導青少年科學合理使用銀行産品。

  記者從濰坊市銀監分局了解到,在宣傳服務月內,濰坊市各銀行業金融機構將至少1次走向學校,開展集中宣傳。在各類小、中、高等院校,開展形式多樣的戶外宣傳活動,設置諮詢臺、擺放宣傳材料、安排諮詢員,通過向青少年和社會公眾分發金融知識宣傳材料、現場解答等方式,幫助青少年了解金融知識。

  業內人士表示,用卡過度與發卡過度是相輔相成的。解決未成年人支付安全問題,不僅要普及金融知識,更要銀行自身監管到位。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下,銀行對部分條款執行並不到位,監管乏力、社會責任缺失,也是未成年人支付安全問題的癥結之一。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