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5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站在屬於正義者的歷史坐標上

  • 發佈時間:2014-09-03 01:31:14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9月3日,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9週年紀念日——在這個屬於勝利者的明亮秋日裏,站在屬於正義者的歷史坐標上,讓我們再次回望半個多世紀前那段可歌可泣、氣壯山河的烽火歲月。

  烽煙——五千年文明古國面臨亡國滅種的危險

  九月瀋陽,秋夜漸涼。晚上10點多鐘,大東區北大營社區依然燈火通明,人來車往。

  1931年9月18日22時許,日本關東軍炸毀瀋陽柳條湖附近的南滿鐵路,反誣中國軍隊所為,隨即炮轟北大營襲擊東北軍,製造了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

  面對不過一萬餘人的日軍,20多萬東北軍留守部隊奉行不抵抗政策。4個多月後,128萬平方公里、相當於日本國土面積3.5倍的中國東北全部淪陷,3000多萬父老成了亡國奴。

  烽煙起,山河碎!山河破碎,破碎的又豈止是山河!

  1937年7月7日夜,日本侵略者為達到以武力吞併全中國的罪惡野心,悍然炮轟宛平城,製造了震驚中外的盧溝橋事變。一時間,平津危急,華北危急!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

  “‘九一八’以來,很多中國人認為日本會適可而止,認為國際上會出面干涉。結果日本步步緊逼,到1935年‘華北事件’後,中國民眾已經普遍意識到,除了抵抗無路可走了。”國防大學教授徐焰説。

  烽煙籠罩盧溝曉月的那個夜晚,徹底驚醒了一個民族。

  怒吼——只有全民族實行抗戰,才是中國的出路

  九月北京,秋高氣爽。在豐台區宛平城,83歲的鄭福來老人每天晚飯後總習慣到盧溝橋散步遛彎。

  世代居住在盧溝橋西橋頭的鄭福來現在的家,與當年駐守在盧溝橋一帶的國民黨第29軍219團團部僅一路之隔。

  盧溝橋事變,日本全面侵華戰爭的開始;盧溝橋抗戰,中國全民族抗戰的開端。

  生死存亡之際,在中國共産黨倡導下,一個以國共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形成。

  “中華民族的民族意識在全體中國人中形成、覺醒,達到空前的程度,這是抗日戰爭給中華民族內心深處帶來的最深刻變化。”中國現代史學會會長、中央黨校教授郭德宏説。

  “億兆一心,戰則必勝。”素來溫和、寬容、善良的中華民族,用以血還血的悲壯,投身血戰到底的抗爭。

  血戰——一寸山河一寸血,四萬萬同胞千萬兵

  九月長白,秋葉絢爛。1940年2月23日,年僅35歲的抗聯英雄楊靖宇,在敵人的瘋狂追殺下,永遠倒在長白山下的一棵青松旁。

  8年全面抗戰,在中國敵後戰場和正面戰場共進行重大戰役200余次,大小戰鬥近20萬次,殲滅日軍154萬餘人,約佔日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死傷人數的70%。

  浴血而戰,血戰至死。中華民族用血肉之軀,築起了一道新的長城!

  怎能忘了與楊靖宇同年犧牲的另一位英雄:張自忠。

  1940年,日軍分三路進犯襄樊、宜昌。49歲的國民黨第33集團軍總司令張自忠上將身陷重圍。5月16日,這位曾指揮部隊擊潰有“鐵軍”之稱的日軍板垣師團的抗日名將,在日軍的刺刀下壯烈殉國。

  怎能忘了與張自忠同月犧牲的另一位英雄:左權。

  1942年5月,日軍重兵包圍了位於山西遼縣的八路軍總部,38歲的八路軍副總參謀長左權為掩護部隊突圍,以身殉國,把年輕的生命永遠融入了巍巍太行山。

  “將軍和士兵並肩赴死,軍人和百姓戮力抗敵。正是這種視死如歸、奮不顧身的英雄行為,確保了全民族的獨立和解放。”軍事科學院研究員岳思平説。

  砥柱——中國共産黨始終高舉民族救亡的大旗

  九月陜北,秋陽高照。在延安革命紀念館展廳裏,在毛澤東等老一輩革命家曾工作過的窯洞裏,參觀者總能看到一種不起眼的煤油燈。

  一盞盞煤油燈,猶如一座座燈塔,點燃了希望,照亮了中國。抗戰期間,中國共産黨秉持民族大義,始終高舉起民族救亡的大旗。

  ——是中國共産黨率先吹響了抗戰的號角,提出武裝抗日的愛國主義主張,擔當了武裝抗擊日本侵略者的先鋒隊。

  從1931年底開始,中國共産黨就陸續向東北派出大批幹部,加入到當地的抗日武裝中,並組建了東北抗日聯軍。

  ——是中國共産黨倡導建立並領導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這是抗日戰爭取得勝利的決定性因素和最強大武器。

  “在整個抗日戰爭的艱難進程中,中國共産黨始終把中華民族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國防大學教授公方彬説,“有力地維護了全民族的堅強團結,成為全民族團結抗戰的領導核心。”

  ——是中國共産黨對整個抗日戰爭實施了正確的戰略指導,為堅持抗戰和奪取勝利提供了基本保證。

  當抗日戰爭進入戰略相持階段,尤其是在亡國論、速勝論等論調甚囂塵上之際。是毛澤東集中共産黨人的集體智慧,廓清人們思想認識上的重重迷霧,為奪取抗戰勝利指明方向。

  ——是中國共産黨廣泛建立了抗日根據地,領導和開闢了廣闊的敵後戰場,為抗戰勝利作出巨大貢獻。

  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朱鋒説:“在國難深重的艱難時刻,解放區戰場的開闢,支撐了瀕臨崩潰的國力,滋養了飽受摧殘的民族。”

  “在這場事關民族生死存亡的抵禦侵略的戰爭中,中國共産黨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歷史選擇了中國共産黨力挽狂瀾、救中華民族于水火之中。”中共中央黨校教授、黨建專家葉篤初説。

  攜手——東西方一起抗擊有史以來最黑暗的邪惡力量

  九月倫敦,秋雨淅瀝。2013年9月,牛津大學教授拉納·米特的英文版專著《被遺忘的盟友:中國的二戰》出版,在西方世界引起極大反響。

  “在那場艱苦卓絕的戰爭中,中國不僅是為了國家尊嚴和生存,還為了所有同盟國的勝利。”拉納·米特説,“東西方一起抗擊了有史以來最黑暗的邪惡力量。”

  ——作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中國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作出了巨大貢獻。

  “正是因為中國人民的長期英勇作戰,打亂了日軍‘北進’‘南進’計劃,有力支援了太平洋戰場上英美聯軍作戰;也正是因為確信日軍無力進攻蘇聯,史達林才得以放心從遠東抽調50余萬兵力抵抗德軍,最終贏得了蘇德戰場上的勝利。”國防大學戰略研究所副所長孟祥青説。

  ——作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也得到了全世界愛好和平的國家、人民和團體在道義和人力、物力、財力上的支援和幫助。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抗日戰爭爆發後,全世界數以千百計的國際友人和團體紛紛來華支援中國人民抗戰,加入到中華民族的解放事業中。

  “在這場抗擊反侵略反人類的正義戰爭中,中國抗戰得到了國際社會的有力支援和援助,引發了遍及全世界的聲援浪潮,反映了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共同願望。”中國軍事科學學會副秘書長羅援説。

  勝利——中華民族命運的歷史轉折,值得世界銘記的偉大勝利

  九月南京,秋花綻放。在黃浦路一座大禮堂裏,日本侵略者正式簽訂了投降書。

  1945年8月15日,在全世界正義之師的打擊下,被中國戰場的大反攻徹底摧毀信心的日本天皇以“終戰詔書”的形式宣佈無條件投降。

  ——6天后的8月21日,湖南芷江,日本降使向中方代表交出在華兵力部署圖,接受了令其陸、海、空三軍繳械投降的命令備忘錄。

  ——18天后的9月2日,日本東京灣,“密蘇裏號”戰列艦上,日本新任外相重光葵和參謀總長梅津美治郎代表日本政府在投降書上簽字後,接受投降的同盟國代表,包括中國的徐永昌將軍,依次簽字。

  9月3日,國民政府決定這一天為抗日戰爭勝利慶祝日。這個日子,也被全世界公認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日。

  ——25天后的9月9日,南京,這個曾慘遭日軍屠城暴行的六朝古都,見證了侵略者最後低頭的歷史性時刻:中國在南京正式接受日本投降。

  “抗戰勝利,中國不僅參與了戰後世界秩序的安排,而且成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承擔起維護人類和平與安全的更大責任。”徐焰説。

  這是中華民族命運的歷史轉折!這是值得世界銘記的偉大勝利!

  回望勝利,鳳凰涅槃;眺望復興,巨龍飛騰。

  (梅常偉 楊啟鵬參與采寫)

  (新華社北京9月2日電)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