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4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兜起農民健康的“服務包”

  • 發佈時間:2014-09-02 02:31:46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沈建華李文博見習記者王小川通訊員周昕

  中國醫改難點和重點在農村,最困憂的群體是農民。

  去年12月初,江蘇鄉村醫生簽約服務試點培訓會在大豐市召開,當月中旬,全國鄉村醫生簽約服務重點聯繫縣啟動暨經驗交流會上,大豐市副市長黃正桂做了重點經驗介紹,多省市來大豐考察創新農村三級醫療衛生服務網的新經驗和新成效。近日記者深入採訪,見聞頗新、見識頗多。

  “服務包”裏包服務

  隨著城鄉人民生活水準的提高,農民的健康意識也逐漸增強,醫療需求也呈現多樣化、透明化、高效化的新趨勢。但是鄉村醫療資源的短缺和不平衡,導致群眾大病小病都往上跑,縣醫院“人滿為患”,村診室“門可羅雀”。

  2013年9月,在認真調研籌劃3個月後,大豐市正式實施鄉村醫生簽約服務方案,創造了一種叫鄉村醫生“服務包”新形式,引發了省內外的關注,當年11月份被國家衛生計生委確定為全國鄉村醫生簽約服務15個重點聯繫縣之一。

  “服務包”裏“包”什麼?就是讓群眾掏明白錢,掏物有所值的錢,享受鄉村醫生為他們提供的多類多層級的個性化服務套餐。市委書記倪峰説,就是要以優質的資源,優質的服務,創造讓更多人民群眾滿意的三級優質醫療衛生服務網。

  記者在市、鎮、村三級醫療衛生服務網的電子檔案中看到,“服務包”被分為基礎包和個性化延伸服務包兩大類。基礎包為不收費的常見病及多發病的診療、疾病康復指導等基本醫療服務和11類43項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

  個性化延伸服務項目,按照“層次分明、種類合理、特色明顯、內容豐富,適應不同人群”的原則,整合形成初級包、中檔包和尊享包,根據服務內容的價值和群眾經濟承受能力,本著適度讓利原則,分別定價為50元、100元和200~600元,由被服務對象自主選擇,與鄉村醫生簽約。

  71歲的王加泰是三龍鎮鬥龍港村村民,也是一名糖尿病患者。“我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一聽村醫生介紹,我想一年100元,能承受,而且自身有慢性病史,希望得到更好照顧,所以就簽了服務包的協議,讓人放心,稱心,值了!”他樂呵呵地説。

  王加泰買的是中檔包裏的糖尿病包服務,不僅一年能免費到鎮衛生院做一次檢查,還能每個月進行血糖檢測,時時關注到血糖動態,醫生還要每月到家裏回訪一次。過去,100元甚至還不夠他到鎮衛生院做一次檢查。

  鬥龍港村村民劉成鳳今年67歲,血壓最高達到了240毫米汞柱。自從簽約“中檔包”後,不僅拿藥便宜了,村醫到府服務,市人民醫院專家還通過遠端會診系統對劉成鳳進行了診療,原本應收100元,通過“服務包”遠端會診只收30元,其中15塊錢還可以通過新農合報銷,他本人只需要承擔15塊錢。

  草廟鎮北灶村村醫沈同寶介紹,“服務包”讓村民省下看病錢,還能在服務中發現一些早期健康指標異常現象,得到及時防治。市衛生局局長徐向東介紹,目前全市72個試點村共簽約個性化服務包9232個,今年上半年,簽約村室門診人次增加幅度高於全市平均水準8%,增加了群眾基層首診,促進醫療資源合理利用。

  診室改變“老三樣”

  鄉村醫生工資低、沒保障,導致人才缺失、技術差;特別是衛生室設備陳舊、藥品短缺,作為農村三級醫療衛生服務網的網底,村衛生室如何儘快改變聽診器、血壓計、溫度計滿村轉的“老三樣”條件,完善“網底”,“兜”住群眾?

  市長陳平表示,政府要將資金繼續向醫療基層傾斜,加快改善衛生室環境和條件,提高基層醫療服務水準。市政府落實專項補助,首先在2013年6月份前,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2009年前的2200萬元債務全部化解,累計投入達1.5億元。同時,市財政每年安排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設備購置更新經費300萬元。

  8月23日,在新豐鎮長坍村,記者走進窗明几淨的村衛生室,但見診斷室、觀察室、藥房、治療室一應俱全,全科診斷儀、冷藏櫃、超聲霧化器也成了裏面的新式“武器”,還配了一些健身器材,多運動、少生病的寓意不言自明。

  200多平方米的衛生室,讓工作了28個年頭的村醫褚忠權很是滿足,“熬了20多年,沒想到還能有今天,我們的辦公環境一點不比縣醫院的差。過去出門或坐診的聽診器、血壓計、溫度計‘老三樣’,如今鳥槍換炮了!”

  不僅是長坍村,大豐在全市216個村衛生室全面達標的基礎上,市政府啟動了村衛生室提檔升級工程,兩年內新建90個左右面積達180~220平方米的村衛生室。目前已經有36家動工建設,市財政對達標村衛生室,每家獎補15萬元。

  市裏的目標是,全市要有20%左右的村衛生室達到省示範標準;村衛生室實用型設備配備率達100%,要設置診斷室、觀察室、藥房、治療室、換藥室、處置室、預防保健室、康復室、健康教育室、世代服務室、值班室、保管室等用房。

  資訊化有利於更好地疏通醫療服務各站點的聯絡。在大豐區域衛生資訊平臺上,已經實現市、鎮、村三級基本醫療和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資訊聯網,在一張小小的居民健康卡上資訊共用。村級與鎮、市的遠端會診系統,讓不出家門的村醫,可以與市院甚至上海的大醫院專家線上會診,使上層服務下沉到農村基層。

  待遇留住“守門人”

  鄉村醫生收入過低,在一些縣市一年幾千元是常態,甚至不如外出打工二三個月的收入。村醫們缺乏積極性,業務水準難提升,村民們生病都跑鄉鎮、市醫院是常事,基層衛生室面臨著“有病看不了,想看沒病人”的尷尬局面。

  “村醫是他們健康的第一守門人,大豐市約有60萬農村居民,如何讓第一守門人發揮好作用?必須建立一個好的保障機制才行。市委、市政府作為重要的惠民實事工程來做,給予了高度重視和投入。”徐向東深有感觸地説。

  副市長趙玉霞介紹,2013年,大豐市村醫平均工資達到當地農村每人平均純收入的兩倍,達衛生院同類人員平均工資的82%,今年,市財政又為村醫平均每人每月增加補助200元,全市增加村醫補助160萬元。村醫年平均收入通過績效考核,服務量大的村最高的可以達到6萬元左右。

  鬥龍港村村醫蔣桂琴説,5年前她全年收入最低時只有2600元,當時家裏人都不支援她再做鄉村醫生,她還是懷揣著對這個職業的嚮往與一絲期待,咬牙堅持著。終於,她熬出了頭。去年她的收入在5萬元左右,甚至比老公的還要高。

  同時,具備國家執業醫師資格在村衛生室執業的醫生,每年還給予3000元特崗津貼;所有村醫納入企業職工養老保險,併為在職村醫辦理工傷保險、醫療風險保險,今年又有457名村醫參加了職工醫療保險,有了“事業待遇”。

  為提升村醫業務水準,市衛生局開展村醫“務實進修”工作,目前已經有9批213名村醫在市人民醫院、中醫院、二院接受為期3個月的脫産培訓,今年還嘗試開展村醫眼底檢查培訓班,提高村醫對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人診治技能。

  蔣桂琴脫産3個月,到市級醫院心內科、呼吸科、精神病科等農村常見病種科室進修,進步很大。“有一個村民使用盤尼西林過敏,由於搶救及時,才避免了不堪設想的後果。這幸虧參加了‘務實進修’。”新豐鎮老墩村村醫趙玉亮感慨地説。

  環境、待遇和上下的尊重留住了農民健康的第一守門人。據統計,大豐現有617名在職村醫中,取得中專以上學歷者的佔76%,通過鄉鎮執業助理醫師以上資格考試者佔46%,實現了每個村衛生室都有一名鄉鎮執業助理以上資格的醫師。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