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2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張江探索破解科技金融不對稱

  • 發佈時間:2014-09-02 01:30:52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科技日報訊 (記者王春)如何進一步促進科技與金融的結合,助推上海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在8月29日舉行的活力張江·科技金融主題論壇上,張江高新區多個分園區的有關負責人發表了觀點,呼籲政府部門加快破解中小企業與銀行等金融機構存在的風險資訊、規模、收益等不對稱問題。

  上海市科技創業中心黨委書記、副主任朱正紅認為,上海的中小企業與銀行等金融機構之間存在三個不對稱,其中風險資訊不對稱,是指科技型中小企業在創業過程中存在較大風險,而銀行對如何控制這些風險不了解,所以往往不願意貸款給科技型中小企業。規模不對稱,是指科技型中小企業的融資金額,在銀行看來很少,缺乏貸款積極性。收益不對稱,則是指銀行貸款後不能享受企業未來成長的收益,卻要冒壞賬的風險。

  融資環境是企業創新的重要條件,上海張江高新區管委會常務副主任曹振全表示,張江作為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正在積極探索科技與金融結合的新模式、新途徑。目前已開展“張江科技金融服務平臺”試點,通過批量化銀企對接等方式,解決科技金融存在的規模不對稱和資訊不對稱等問題。據了解,該平臺預計下月上線,張江各園區的科技企業可以在平臺上發佈自己的融資需求,這些需求集納在一起會形成規模效應,使銀行等金融機構的業務人員批量處理資訊,有望消除規模不對稱問題。

  朱正紅介紹説,網上平臺運作後,線下服務也會跟上。張江各園區將建立多個金融服務站,每個站有金融服務專員。他們的一項工作是填報有融資需求企業的表格,提交給銀行,內容包括企業有無按時交水電煤費用,有無勞務糾紛等資訊。這些企業資訊對金融機構的審查十分重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風險資訊不對稱問題。

  據悉,對於收益不對稱問題,上海市科委與市金融辦聯合推出的履約保證保險貸款,建立了一套包括政府、銀行、保險、科技型中小企業等在內的風險共擔機制。這種機制的推廣,有望消除銀行的後顧之憂。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