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院士把脈助推龍江綠色食品産業

  • 發佈時間:2014-09-01 02:32:31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大糧倉”黑龍江該如何科學發展綠色食品産業?8月19日—22日,黑龍江省與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聯合舉辦了以“引入前沿高端智力,助推綠色食品産業”為主題的院士龍江行暨綠色食品産業發展諮詢會。

  這是黑龍江開展的第十一次針對某一專業領域的大規模院士龍江行。來自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從事食品安全研究相關領域的院士、專家以及黑龍江省內相關專家40余人齊聚哈爾濱共同把脈龍江綠色食品産業。院士們用兩天半的時間實地考察調研了齊齊哈爾、綏化、黑龍江省農科院的食品加工企業和現代農業示範園區等12個考察點後,就如何發展黑龍江綠色食品産業問診把脈,建言獻策。

  頂層設計,建立一條龍農業服務

  “我在公路上看到有一個廣告牌,內容是“發展現代化大農業”。黑龍江確實具備發展現代化大農業的條件和優勢。這其中的實質內涵應該是綠色,也就是説發展現代化綠色的大農業。”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朱兆良院士首先把脈龍江綠色農業發展。他開出的藥方是:對於黑土地施肥的管理,應該打破田塊式尺度,採用“區域”尺度的管理模式。從更高的理念和認識上管理土地。搞現代化大農業,需要建立測土、配方,配肥,機械施肥一條龍農業服務。

  “我要延伸一下朱院士的觀點,這次是綠色食品産業為主的考察,我認為發展綠色食品産業並保證國家糧食安全,黑龍江省政府要有一個通盤的頂層設計。究竟黑龍江2億畝耕地上,能夠容栽多少糧食,多少其他作物,要有個總體規劃,特別是土地可持續利用問題。”來自南京農業大學中國工程院蓋鈞鎰院士補充説。

  中國工程院副院長劉旭院士認為“談到農業,有種植業,有養殖業,有加工業,這是我們的大農業。今後的發展,黑龍江的農業發展應該突出綠色,綠色後面要跟著高效。將黑龍江所有的農業資源和環境的底數摸清楚,做到全盤統籌。”

  科技支撐,為可持續發展做準備

  “我感覺到科技創新能力在不斷提升,尤其是農産品加工規模讓人看了確實感到非常高興。”來自福建省農業科學院的中國科學院院士謝華安盛讚黑龍江當前正在大力發展的綠色食品産業。他建議應該加強農業水利設施建設,尤其是水利發展規劃。比如把黑龍江界河的水提上來用,儘量少採一點地下水,將千百年形成的地下水資源,要多留一點給我們的子孫。

  來自華南農業大學工程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羅錫文建言:農業機械化的核心技術在耕種、種植、田間管理、收穫、乾燥這5個環節都大有作為。就土壤耕種技術舉例説“美國玉米的平均耕深是35公分,産量是660到680公斤;中國玉米的平均耕深是16公分,平均400公斤。在深松和鐳射平地兩項技術上我們都遠遠落後於美國。”羅院士諫言8個字“提升、拓展、模式、人才”,就是用資訊化技術提升農業機械化的水準同時向其他行業拓展,完善為農業新型經營主體服務的農業機械化模式,注重培養設計人才、管理人才和實用性人才。

  中國農科院棉花所的中國工程院喻樹迅院士在大會上建議黑龍江加大對大豆品種研發的科技投入,使東北的非轉基因大豆具有與美國轉基因大豆抗衡的價格實力。

  品種突破,“轉基因”需科學看待

  來自中國農業大學的中國工程院戴景瑞院士闡釋對“轉基因”的認識:關於轉基因的事情,這有一個認識的問題,也有一個客觀的需求。黑龍江省視非轉基因大豆為自豪的,我想這個問題應該是客觀的實事求是的分析。從全世界的發展趨勢來看轉基因技術發展是一個大的趨勢,是不可阻擋的。誰先走一步,誰就先得利,對國民經濟的發展是非常有利的。

  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魏江春院士認為:現在對“轉基因技術”還缺乏一些科學實驗證據給大家解除思想顧慮。所以我感覺,在這個問題上,從科學上來説實驗證據還沒有充分得到大家認可。魏院士建言:東北的大豆,可以在當下非轉基因的産品上標注自己,將“非轉基因”這幾個字弄得響亮點,成為品牌。

  中國工程院副院長劉旭院士認為:關於我們的糧食,國家食物安全和智力發展的戰略研究裏,要向中央建議積極推進間接用的農産品轉基因工作,“轉基因技術”是需要推進的。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