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寸寸河山血染成

  • 發佈時間:2014-08-31 03:34:39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蒼松翠柏,鬱鬱蔥蔥,呵護著長眠的6萬多位先烈。走進華東革命烈士陵園,心中充滿了肅穆莊嚴的感覺。

  陵園位於山東省臨沂市區,坐落在金雀山下沂水岸邊。昂首望去,烈士紀念塔高聳入雲。陵園東西兩側,7座風格各異的烈士墓,格外引人注目。在陳明、辛銳夫婦墓前,解説員説,這裡安息的是一對夫婦,丈夫陳明生前是山東省戰時工作推行委員會副主任兼秘書長,妻子辛銳是濟南大明湖畔有名的才女,兩人在抗日戰鬥中結為夫婦。

  講解員為我們講解了山東抗戰史上最慘烈、悲壯的一幕。1941年11月,日軍和偽軍對沂蒙山抗日根據地發動了大“掃蕩”。著名的大青山突圍戰中,在雙方力量對比十分懸殊的情況下,我抗日力量浴血奮戰,9000多人成功突圍,但付出了千余人傷亡的沉重代價。陳明率領60余名山東分局和戰工會機關人員,在大青山與敵激戰一晝夜。突圍時,陳明雙腿負傷,他嚴厲命令警衛員突圍,自己伏在溝岸上,三槍打死3個鬼子,最後一顆子彈留給自己,壯烈殉國。辛銳也犧牲了,她的夢想——抗戰勝利後舉辦一次個人畫展,再也無法實現……

  也是在這次突圍中,年僅22歲的女共産黨員陳若克,因懷孕即將臨産,行動不便,落入日寇之手。日寇嚴刑拷打,陳若克誓死不屈,與自己剛出生不久的嬰兒一起被鬼子用刺刀活活刺死。

  多少美滿的家庭,多少幸福的夢想,和大好河山一起破碎。日寇在中華大地上犯下的罪行,罄竹難書。一位正在參觀的市民憤怒地説,這些強盜,給中國人民帶來如此深重的災難。但是現在日本領導人不反思,不後悔,堅持參拜供奉在靖國神社裏的戰犯,嚴重傷害了中國人民的感情。

  烈士陵園內,一尊高3.8米的漢白玉質半身像格外引人注目,他就是德國記者漢斯·希伯。他在臨沂採訪報道我抗日根據地情況時,被日寇包圍在大青山。突圍時,他拿起槍,成了一名無畏的戰士。在激烈的戰鬥中,他不幸被敵人擊中,血染沂蒙,壯烈犧牲,時年44歲。他的雕像,一手持鋼筆,一手持採訪本,目光深邃,若有所思。但是,他再也不能寫出那報道全人類共同抗擊邪惡勢力的華章了。

  步履沉重,心情更沉重。在抗日戰爭紀念館裏,泛黃的命令書、作戰地圖、繳獲的敵軍手槍、將軍破損的皮帶、戰士的家書、支前民工的手推車……一件件實物,一幅幅照片,佐證著那不堪回首的殘酷歲月,也把人們的思緒引向歷史深處。我們每一寸河山,每一把土壤,都浸透了烈士的鮮血。

  臨沂市黨史委主任李洪彥説,臨沂有著光榮革命傳統。抗戰和解放戰爭時期,八路軍第一縱隊、115師司令部、新四軍軍部、華東野戰軍總部等曾長期駐紮在這裡。當時沂蒙根據地420萬人口,有120多萬人擁軍支前,21萬多人參軍參戰,10萬多名烈士英勇犧牲,涌現出紅嫂等一大批先鋒模範人物。

  李洪彥説,以史為鑒,我們要牢記歷史教訓,要發揚沂蒙精神,開拓奮進,把我們國家建設得更加強大,要讓長眠在九泉下的烈士們放心,歷史的悲劇決不能重演。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