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9月18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為了藏文化的保護和傳承

  • 發佈時間:2014-08-31 03:34:32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近日,當《經濟日報》記者來到西藏自治區拉孜縣新落成的排練場採訪時,21歲的曲扎正坐在寬敞明亮的排練廳裏專心致志地撥弄著六弦琴。來自拉孜縣芒普鄉的曲扎是一位農牧民的孩子,通過兩年多的學習和演出,現在已經是一名專業的“堆諧”演員,每個月能領到1000多元的基本工資,可以一門心思地提高自己的表演技能。排練場內還有其他十多名青年男女在排練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拉孜堆諧”。

  “拉孜堆諧”有700多年的歷史,是流傳在日喀則拉孜一帶的融歌舞、説唱、彈奏為一體的民間藝術,後來逐步演變為踢踏舞。

  因為沒有年輕人加入,堆諧舞步、詞曲一度面臨失傳。現在,在西藏自治區、上海援藏工作隊的共同扶助下,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走進了拉孜堆諧保護傳承的隊伍,不僅讓拉孜堆諧得到了有效的傳承保護,還走上了更大的舞臺,煥發了新的生機。

  拉孜縣正式成立了民間藝術團,還在上海第六批援藏工作隊幫助下添置了專業的服裝、道具。拉孜堆諧的保護和傳承不僅有了專門機構,還有了經費保障。上海第七批援藏工作隊出資150萬元設立堆諧文化專項基金,支援以堆諧為主的民間文藝活動的保護和發展,為藝術團修建了排練場、專業音響室、化粧室等,並多方協調讓拉孜堆諧走上了“亞信峰會”的舞臺。

  “要不是有援藏工作隊的幫助,我們不會出去表演,更不會登上‘亞信峰會’的舞臺。”拉孜縣文廣局局長頓珠央拉説。對口援藏在保護和傳承西藏文化的同時搭建了一座又一座讓藏文化走出去的橋梁。

  走出去了,名氣大了,商業演出接踵而至,民間藝術團的效益越來越好,演員們的收入越來越豐厚,大家學習提高表演水準的積極性“水漲船高”。在援藏工作隊的幫助下,拉孜縣探索出了一條文化保護和傳承的致富路。

  走出去後,上海援藏工作隊又思考著依託拉孜位於日喀則西部中心的優越地理位置和遊客眾多的條件在拉孜本地進行演出。上海第六批援藏工作一開始,就開工建設了總投資2400萬元的拉孜縣堆諧群眾文化活動中心,第七批援藏工作繼續推進拉孜文化産業的發展,進行了續建。建成後,拉孜縣民間藝術團就可以定期在文化活動中心進行演出,他們還將打造以堆諧為主要內容的劇目。

  “上海市第七批援藏工作開展以來,把産業援藏特別是文化旅遊産業援藏作為對口支援的重要內容,進一步培育援藏工作的‘造血’功能。”上海市第七批援藏工作隊領隊、日喀則地委副書記戴晶斌介紹。

  培育文化産業援藏的“造血”功能,不僅要讓藏文化走出去,還要在本地創造條件掀起文化保護和傳承的浪潮,更要讓大家在文化保護和傳承中致富。為此,上海援藏工作隊注重挖掘當地文化發展成文化産業,讓老百姓在家門口就能依託文化致富。前不久,上海援藏工作隊投入2000萬元資金幫助江孜依託當地特色旅遊資源和歷史文化打造的《江孜印跡》實景劇正式公演,不僅把江孜獨特的文化資源進行了梳理保護,還帶動了當地百姓就業增收。

  在中央關心、全國支援、西藏努力下,西藏的文化遺産保護傳承工作不斷邁上新臺階,中華民族特色文化保護地建設不斷加快。截至2013年,西藏已有76個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入選國家級名錄,323個項目入選自治區級名錄,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傳承人68名、自治區級傳承人227名。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