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4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女性安全貼士”為何不被領情

  • 發佈時間:2014-08-31 02:30:50  來源:新京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專 欄

  那些“女性安全貼士”,其實就是要求女性接受限制式的自我保護規則。它排除了女性平等與完整公民資格,背後也隱含著“將現狀自然化”的犬儒主義認知。

  媒體連續曝出女大學生外出失蹤或遇害的消息,導致有人説這是女大學生的“黑色八月”。沒有辦法確認,是近期這類犯罪確實高發,還是集中曝光造成了錯覺。但連續報道已經將這類犯罪推向高關注,將女大學生塑造成一個易受侵害和特別需要安全教育的群體。

  “安全貼士”:保護名義下的限制

  事實上,女大學生易受侵害,這是觀點,而非事實。從國外統計看,男性更容易成為暴力犯罪受害者;學歷和受害風險之間恐怕很難建立正相關的關係。所以,“女性”和“大學生”兩個關鍵詞的被突出,大可用社會心理的暗合來解釋,它暗合的,一是對女性安全的恐懼,二是對大學生群體既看重又不信任的矛盾心態。而恐懼女性安全的相當一部分其實是恐懼性犯罪——一種因令女性“失貞”而被特殊化的犯罪。

  性犯罪給受害者帶來的特殊身心痛苦是真實的,特別重視也很正常。但由此看到處流傳的“女性安全貼士”,可以有些新的發現,那就是,這些看似好心的指點,焦點都在限制女性,而限制法又與要求女性貞靜自持的訓誡如出一轍。

  例如某媒體官微發佈的“女大學生安全返校指南”:“拒絕陌生人搭訕,不要暴露個人資訊……衣著打扮得體,獨自出行儘量不要太暴露……讓男朋友全程接送。”總結其要旨有三:一,控制外出和人際交往;二,避免喚起男性慾望;三,接受家長和伴侶保護。或者換種總結法:一不要自由,二不要獨立,三不要讓性魅力外露。這簡直是女性教化講義的現代漢語版,可以參考《女誡》的教導:“清閒貞靜,守節整齊,行己有恥,動靜有法,是謂婦德。”

  於是很多女性不領情了,因為她們無法接受以保護名義下的限製作為安全代價。畢竟人人都應享有免於恐懼的自由;再者,這些規則只是想當然,沒有犯罪學的實證依據,如國外研究顯示,性侵害風險與衣著暴露沒什麼關係,很多女性的經驗也證明,性侵害者瞄準的是怯弱而不是張揚。

  《女誡》還説:“生男如狼,猶恐其尫,生女如鼠,猶恐其虎”,大意是男孩已像狼了,還唯恐他太柔弱,女孩像老鼠一樣柔弱了,還唯恐她太勇猛。“安全貼士”的出發點如同假設這是個狼的世界,於是女性接受限制式自我保護規則很有必要。但在狼面前,能倖存的是老鼠還是老虎?遺憾很多“安全貼士”都忘記從讓女性更強大的角度設想安全方案——強大可是“女德”喪失的表現,《女誡》中還有這麼一句:“女以弱為美”。

  “安全貼士”背後是父愛主義和犬儒

  你會因“不自重”而招引犯罪,這種潛臺詞令人憤怒,這排除了女性平等與完整的公民資格,要求她們自視為物,可以像物一樣接受捆縛,比物多一點的是她們還得自我監視。

  可以進一步分析這些“安全貼士”背後的父愛主義和犬儒主義,這兩者是交織在一起的。父愛主義設置一種恩威並施、予取予求的單方交易:服從權力和接受控制,才有資格婉轉懇請垂憐,否則就得受懲罰。從諸多“安全貼士”裏看不到關懷和體察,卻隱約帶入不負責任的父親角色:不討論如何為女性創造安全空間的問題。

  至於犬儒主義,學者徐賁曾這樣描述其特徵:“像是抱定宗教信仰般地不相信有任何根本變化的可能”。“安全貼士”的推銷者強調治安不可能很快好轉、“惡人太多”,正是此種“將現狀自然化”的犬儒主義表現,把社會不能給予女性充分安全感作為不可更改的先驗前提。這是個惡性迴圈的開始:如果不相信改變會發生,那麼改變當然不會發生,天上不會掉餡餅嘛。

  而更積極的看法是:改變要從觀念改起,且如果有所行動,改善速度會超出預想。這是積極想法與治理眼光。它不是假想,而是有很多既往經驗的,例如曾為出生性別比失衡而苦惱的南韓,經過十多年以提高婦女地位為核心的綜合治理,成功將性別比恢復到正常;又如美國“針對婦女暴力法案”的實施導致與家庭暴力有關的殺人案減少了40%。

  這仍然無法讓犬儒主義者滿意,因為他們的要求很高:改變要立即起效,否則就不予考慮。他們忽視了兩件事情:如果不討論、不實驗,十年二十年的虛度也很快;很多聲稱可以當下立即解決的方案往往不正義或不可行,比如“女性安全貼士”。

  □呂頻(專欄作家)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