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富人真的更有道德嗎?

  • 發佈時間:2014-08-30 02:30:48  來源:新京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2001年美國安然公司爆出的財務醜聞,2008年爆發的金融海嘯,都與“人禍”直接相關,德國著名記者烏爾裏希·維克特在《貪婪:世界經濟危局的罪魁禍首》一書中,對於富人的貪婪與道德問題做了思考。

  富人沒有像人們期待的那樣

  人們天真地認為,那些先富起來的人會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給社會帶來更多的回報,先富帶動後富,從而實現共同富裕。但是,富人並未如此。

  財富與道德到底是啥關係,是不是富人更有道德?這個古老的問題,歷經兩千多年的爭論,直到今天仍沒有定論。有人説,富人更有道德,因為富人是社會的受益者,富人的家産把個人利益和社會利益拴在了一起,富人為了維護自己的財産就要關心社會。而德國著名記者烏爾裏希·維克特在《貪婪:世界經濟危局的罪魁禍首》中揭示,在很多時候,富人表現得很不講道德,偷稅,走私,賄賂,詐騙,洗錢這些富人們經常擺弄的勾當攪亂了世界,貪婪是造成世界經濟危機不斷的罪魁禍首。富人的道德不見得高尚,但世界經濟的亂像是否貪婪二字可以了得,事情未必如此簡單。

  財富與道德肯定具有某種神秘的聯繫。二百多年前,英國的倫理學家亞當·斯密在討論人的道德基礎時,提出了著名的看不見的手的假説,意想不到地成了經濟學的奠基人。20世紀80年代,尊崇亞當·斯密,相信自私自利的人們在追求個人利益的同時,會給社會帶來最大福祉的新自由主義抬頭,成為歐美國家經濟政策的時尚,發達國家左手攥著凱恩斯,右手高舉亞當·斯密,一方面擴大政府支出,讓富人們得到更多的實惠,另一方面,政府不斷出臺寬鬆的自由放任的經濟政策,人們天真地認為,那些先富起來的人會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給社會帶來更多的回報,先富帶動後富,從而實現共同富裕。然而,富人們並沒有像人們期待的那樣,變得更有道德。

  富人貪婪,而且逃稅

  楚姆溫克爾因逃稅被判兩年有期徒刑及100萬歐元罰金,受到震懾的德國富人紛紛自首補繳稅款。

  人們變得越來越有錢了,道德卻沒有隨之相應提升,世界經濟從此變得更加動蕩,更加危機四伏。全球性經濟危機越來越頻繁,破壞性越來越大。一家企業的倒閉,一個市場的崩潰,一個行業的沒落,一個政府的更疊,都有可能誘發全球性的金融風暴,世界經濟變得越來越脆弱。經濟危機總是和道德,尤其是富人的道德有著這樣那樣的聯繫。20世紀90年代及新世紀之交發生的幾起經濟危機,大多是由富人不講道德引發的道德事件。1995年英國巴林銀行因其交易員裏森為個人牟取暴利,違規操作造成鉅額損失而宣告破産。2001年美國安然公司爆出的財務醜聞産生了連鎖反應,擊碎了網路經濟的第一個泡沫。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更是國際金融大鱷興風作浪的直接結果。2008年金融海嘯爆發後,銀行家們成了眾矢之的,被人們指責為貪婪的肥貓。次貸危機的起因不是道德事件,卻暴露了更多道德問題。2009年美國政府成立了專門的調查委員會對這次危機進行了全面調查。在從次貸危機發展到全球經濟危機這個過程中,調查委員會沒有發現誰製造了這場危機,就連最先倒閉的新世紀公司和美國政府撒手不管的雷曼兄弟公司,也沒有發現明顯的違規問題。調查委員會最終形成的《金融危機調查報告》顯示,為了實現自己的目的,所有人的行為似乎都是合理的,然而,危機就在那只看不見的手的引導下悄然發生了。(參見《金融危機調查報告(中譯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3)

  2008年的金融海嘯産生了一系列的連鎖反應,讓富人的道德問題浮出了水面。金融危機使麥道夫這類的金融巨騙現了原形。正如股神巴菲特所言,“只有潮水退去才知道誰在裸泳”。更嚴重的是,危機期間美國的一些地方政府出現了資不抵債的情況,隨後政府財政危機迅速傳遞到歐洲,先是冰島,後來是歐洲五國,直至歐債危機全面爆發。政府沒錢了,一方面是錢花冒了,另一個更重要的方面是該收的錢沒收上來。稅金都上哪去了?原來富人們刻意逃避納稅責任造成了稅源大量流失。《貪婪——世界經濟危局的罪魁禍首》中講了這麼個故事:德國聯邦郵政公司總裁克勞斯·楚姆溫克爾因逃稅金額巨大而被逮捕。數年來,他通過一個位於列支敦斯登的基金會進行逃稅,金額高達97萬歐元。楚姆溫克爾因此被判兩年有期徒刑及100萬歐元罰金。楚姆溫克爾獲刑之後,受到震懾的德國富人紛紛自首補繳稅款。僅僅在2010年一年,就有超過26000名逃稅者自願補繳了差不多2000萬的稅款。如果逃稅者願意主動向稅務部門自首的話,就不會受到懲罰。在德國,成千上萬的德國納稅人都有欺騙國家稅務部門的經歷,越是富人,逃稅的金額就越大。據估計,因富人刻意逃稅,每年給德國造成的稅收損失高達數百億歐元。

  富人逃稅已經成為一種全球性問題,富豪們總是挖空心思,想方設法逃避納稅。富豪們逃稅的一個慣用手法就是把自己打扮成世界公民,利用不同國家政策法律的差異。在這個國家賺錢,到另一個國家納稅,在合理避稅的幌子下偷逃稅款,其逃稅金額動輒數以百萬計,有的甚至高達上億美元。逃稅是富人揩國家的油,佔公眾的便宜,破壞的是社會公平,衝擊的是道德的底線。單憑富人們普遍熱衷於刻意逃避納稅這一點,就很難説富人比別人更有道德。

  進退兩難的反腐戰爭

  對富豪下手狠了,無異於為淵驅魚,如果聽任富豪們一如既往,那麼社會公平何在?

  美國是世界上因富豪逃稅遭受損失最大的國家,聯邦政府因此每年流失稅收上千億美元。逃避納稅的大戶是跨國公司的高管,企業界的精英,演藝明星,律師,大學教授等高凈值人群。過去,美國政府對富豪們的偷稅行為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裝睡,而今,聯邦財政到了破産的邊緣,便開始著手打擊富豪們的逃稅行為。在美國政府的壓力下,世界上最大的避稅天堂瑞士終於被迫放棄了堅持幾百年的銀行保密規則。美國政府還倡導各國政府間相互開放本國公民海外資産資訊,使攜款外逃的富豪無處藏身,在全球範圍內掀起了一股強大的反腐浪潮。然而,令美國政府始料不及的是,美國因此成為富豪心目中正在喪失魅力的國家,在納稅還是移民的抉擇上,越來越多的富豪毅然決然地選擇了放棄美國國籍。僅2013年一年,就有三千多美國富豪放棄了美國國籍,他們缺乏起碼的愛國心。而連愛國之心都沒有,道德又從何而來呢?

  美國能夠打贏這場針對富豪們的反腐戰爭嗎?著名金融家辛喬利分析稱,富豪們逃稅是小國博弈大國的結果。避稅天堂基本上是擁有獨立主權的袖珍國家,為富豪們提供優越的避稅條件是他們的生存之道。美國,歐盟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可以侵犯這些袖珍國家的主權。美國、德國這樣的大國在打擊富豪逃稅方面,便陷入了兩難境地,對富豪下手狠了,無異於為淵驅魚,如果聽任富豪們一如既往,那麼社會公平何在?

  在全球化的今天,資本已經打破了國界,財富可以在地球上的每一個角落任意流動。一個國家的主權對富人的約束力越來越弱。如何讓富人們更好地遵紀守法已經成了世界性難題。要走出政府治理富人的困境,不僅需要政府間的國際合作,更需要富人自覺承擔起應有的社會責任。烏爾裏希·維克特認為,“我們必須重新強調道德價值的重要性。”他主張所有人,普通平民也好,公司總裁和銀行家也好,都應當主動遵循社會規則。畢竟,如果失去了道德的支撐,任何法律都會顯得蒼白無力。

  □徐秀江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