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2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都什麼年代了,還玩“遮羞墻”那套

  • 發佈時間:2014-08-30 02:30:41  來源:新京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及時語

  “遮羞墻”的故事,不是頭一遭,可有幾家因為“遮羞”而被追責的呢?蜻蜓點水的檢查,又有誰來追責?

  這些年,各種“創衛墻”、“景觀墻”屢見不鮮,玩的總是為應付檢查“遮羞”的伎倆。比如雲南某地就曾被曝光荒山刷綠漆,裝綠裝嫩,裝花花草草,裝風吹草低見牛羊。這雕蟲小技已是屢遭詬病,也有些OUT了。可有些地方,偏還迷戀這一套,還懶得去升級。

  比如,山東在全省範圍內推動鄉村文明建設,至今已三年多時間,據中國之聲報道,本月14日,菏澤市委書記在鄄城縣視察鄉村文明工作進展落實情況。但鄄城民眾反映,當地為迎接領導視察,緊急建起了圍墻,並刷成統一顏色,以遮住破爛的民居。

  臨街的房屋,因為迎檢而披上新裝。紅黃白灰,煞是整齊。當地民眾説得很直白,“這是畫了一張皮,就像給它穿了一身好衣裳,一脫了沒啥。”如此金玉其外,不過就是走個過場、打個哈哈罷了。

  中國有句老話,叫“知恥近乎勇”。知道“羞”在何處,起碼沒有失聰失明,也算對基層實情瞭如指掌。不過,就像是千瘡百孔的皮膚,不去刮骨療傷,卻只知道拿管BB霜涂涂,脂粉費越來越高不説,諱疾忌醫的結果,恐怕也終會病入膏肓、積重難返。

  立一堵墻,也未必就要不得,關鍵看兩點:一是因何而立?這是個動機與契機的問題。二是立了又如何?這是個效果和性價比的問題。如果當真是治理的需要,哪怕是偏執的環境美學,頂多涉及成本與決策,是個能力的事情;但為了迎評或迎檢,臨時起意地搞“遮羞”,它拆穿的現實,就不僅是地方塗脂抹粉的便捷——更有權力場欺上瞞下、逢場作戲的不堪。當然,有些地方官員往往是遮羞藝術的總導演,遮羞墻此起彼伏,罵也罵了、説也説了,奈何滴水不入,無非是遮羞成本低、收益大。加上財政約束疲軟、行政決策程式跑偏,結果是想遮哪兒就遮哪兒、想怎麼遮就怎麼遮。這才是“萬里長墻萬里長”的根源。

  問題是,你能拿它怎樣?“遮羞墻”的故事,也不是頭一遭,可有幾家因為“遮羞”而被追責的呢?倒是一些視察評測的官員,依然“嚴重近視”,糊弄過了,也就當真過去了。輿論監督不過就是一陣“噪音”而已,相較于檢查後的名利雙收,面子上的過節,又算得了什麼呢?説到底,“遮羞墻”該倒掉,蜻蜓點水的檢查,也不能沒點事,也該因“遮羞”而一併被問責。

  □鄧海建(媒體人)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