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7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新SAT考試被指向中國年輕人灌輸美國價值觀

  • 發佈時間:2014-08-29 07:02:00  來源:國際線上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原標題:新SAT考政治引發價值觀輸出爭議

  導讀:美國SAT考試將在2016年實施改革,在閱讀題中加入《獨立宣言》、《權利法案》等美國建國綱領選段。近日,隨著《南華早報》刊文“美國新SAT考試將如何向易受影響的中國年輕人灌輸美國價值觀”,引爆人們對這一問題的熱議,媒體紛紛報道稱,美國也要考“思想政治”了。

   美建國文獻成必讀書目

  最新的英語教輔機構已經將《獨立宣言》、《美國憲法》、《權利法案》列在“SAT考試閱讀題備考書單”中的前列。

  這是美國大學委員會主辦的SAT考試(學習能力測試,俗稱“美國高考”)新變革所帶來的要求。其實,美國大學委員會早在今年3月就宣佈了將在2016年採用新版SAT考試。

  不過,這一消息近期引起了不少人擔憂。這意味著,想考SAT到美國讀大學就需要熟諳《獨立宣言》、《權利法案》,並且了解其中是如何闡釋“天賦人權”、“社會契約”等美國主流價值觀的。

  通過考試進行意識形態輸出

  《南華早報》文章認為,這是繼美國通過影視作品以及美式快餐來向世界推銷美國文化之後,通過考試的方式進行意識形態的輸出。

  正因如此,近日,在中國的網路上,引發了關於“備考SAT的中國學生會不會因此被強行植入美國價值觀”的熱烈討論。參與討論的不乏媒體與學界的知名人士。

  SAT考試成績不僅是很多美國大學錄取學生的主要依據,也是世界各國高中生申請美國大學學習及獎學金的重要參考。

  香港《南華早報》文章稱,每年有成千上萬的內地學生涌到香港參加SAT考試。去年,25萬中國學生到美國留學。

  “改革目的是為與高中接軌”

  今年3月5日,美國大學委員會(College Board)總裁大衛·科勒曼(David Coleman)在SAT改革發佈會上就新SAT進行了約一個小時的演講。在演講中,他解釋了SAT改革的原因。

  他表示,最近公佈的美國考生SAT成績顯示,美國只有43%的學生做好了上大學的準備。這個數字五年以來都是持平的。現在是時候承認SAT和ACT考試越來越與我們的高中內容相脫節。

  在科勒曼的演講中,他明確指出,考生需要讀《獨立宣言》、《美國憲法》、《人權法案》和諸多的聯邦法律等,以及讀林肯、艾森豪威爾、馬丁·路德金等著名的美國演講。

  北京新東方的劉海彤對此解讀稱,官方意識到學生普遍反映SAT難度太大,與高中課程關聯度不高,且SAT高分的學員並不一定能在大學取得同樣的好分數。新SAT將會與高中的課程更加緊密相關。劉海彤表示,課餘時間多讀一些美國教材、了解美國課程體系會很有幫助,如美國核心課程標準大綱就是一個很好的參考。

  熱議

  會否影響中國學生價值觀?

  

  香港《南華早報》文章認為,新考試將側重美國的建國文獻和公民自由,而這有可能改變一整代中國年輕人的思維和世界觀。迄今,美國文化主要通過好萊塢輸出。

  北京新東方的劉海彤對此表示,考生應該能理解、分析甚至背誦(那些文章),其實這其中有宣傳美國思想的成分在。

  據新華網報道,上海外國語大學美國研究中心主任王恩銘認為,一些人有這樣的擔心不無道理。他覺得,SAT改革不排除美國人向思想觀念尚處於形塑階段的學生灌輸美國價值理念的用意,但是這並沒有專門針對中國學生的嫌疑。“SAT改革不僅涉及中國學生,它還涉及世界上其他國家考SAT的學生,包括美國學生。畢竟,它不是為中國學生量身訂制的。”

  “美國移民那麼多,近半個世紀以來多元文化主義口號叫得那麼響,以至於美國文化價值體系越來越碎片化,美國人自己,尤其是移民和新移民也需要加強美國價值觀教育,增強理解自己的價值根基,如《人權法案》和《獨立宣言》等,提供對美國價值觀的認同感。”他説。

  新浪微網志網友“邱岳首XINI”表示,新版SAT考試“可能會改變整整一代中國青年的思想傾向和世界觀。”還有一些網友甚至形象地感嘆:難道這是美國高考新增的“思想政治”內容?

  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張頤武則在微網志上寫道,“可參考,自己國家有認同,讓別的國家的人也認同自己的認同。”

  不會

  清華大學中美關係研究中心美國問題專家張旭東在接受北京青年報記者採訪時表示,SAT是美國大學入學考試,其主要用途是服務美國高中生。之所以SAT的改革會引起人們的關注是因為這個考試相對而言國際化程度比較高。

  據新華網報道,目前中國每年約有5萬人次參加SAT考試,而美國每年有超過160萬的學生參加考試。

  “接觸這些文獻並沒有什麼害處,”張旭東表示,人們擔心的原因是SAT針對的是高中生,而非像其他美國考試所針對的是經過本科教育的大學生們。但是,嚴防死守不是辦法,需要提高的是學生的獨立思考和辨識能力。

  他告訴北青報記者,事實上,這些美國的建國文獻都是公開的內容,也已經被中國人廣泛學習,甚至在我們的大學英語考試中也經常出現關於美國政治、科技和文化的篇章。

  況且,美國也有新公民入籍考試,其中要求要了解美國的基本常識,但是很多人都是背下來的,是否認同並不一定。

  中國海洋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鄧紅風指出,其實美國歷史文獻中宣揚的很多價值觀與中國的價值觀並不衝突。“自由平等民主觀念中國歷來就有,只是我們的完善還需要一定的過程和實踐。”

  據新華網報道,兩年前畢于北京第十三中學的唐安然選擇了去美國讀本科,她認為,“這些美國憲法和歷史文獻的內容對中國考生是不利的,因為中國高中生不太了解美國歷史。”但是,改革不一定會影響中國學生世界觀,“因為大部分中國考生都經歷過12年的中國式教育,價值觀基本形成了,短時間不會改變。再者,中國學生不會真正想學習他們的文獻,他們學的目的還是為了應付考試。”

  連結

  美國中學是否有“思想政治課”?

  既然美國大學委員會稱SAT改革的目的是與美國高中課程接軌,那麼,美國中學是否也有“思想政治課”呢?清華大學中美關係研究中心張旭東告訴北青報記者,答案是肯定的。

  據張旭東介紹,美國並沒有統一的被稱為“思想政治”的課程,但是這些內容實質存在於公民教育、歷史教育以及道德教育等大類課程中。

  事實上,美國以法律形式明文規定,各級各類學校都必須開設美國歷史課程。美國加州聖瑪利學院教授徐賁曾撰文詳細解讀美國中學的“思想政治課”。他在文中寫道,美國中學的公民教育主要是在歷史課上,通過學習美國共和憲政的經驗和教訓來實現。歷史課因此成為最具“思想性”和“政治性”,也是集中涉及美國核心價值的課程。

  例如,在美國的初中歷史教科書中,必定要學習的政治文獻是《獨立宣言》和《憲法》,這兩部文獻的價值表述都具有兩個部分:價值概念和價值原則表述。(來源:北京青年報)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