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後初家村的“當家人”
- 發佈時間:2014-08-29 03:32:11 來源:農民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張玉英
這裡建有膠東地區最大的漁港,還有捕撈、養殖、加工、銷售等一條龍的産業化經營體系;2013年末,全村經濟總産值近十億元,村民年每人平均收入達兩萬多元,各項經濟指標上漲了十多倍……這些變化,山東省煙臺開發區山後初家村的村民以前想都不敢想。10年間,這個只有4200多人的普通小漁村,變成了一座美麗的大漁港。村民們心裏都明白,這裡面凝聚著“當家人”村黨支部書記兼居委會主任趙竹嶺太多的心血和汗水。
“我是海的兒子,更是山後初家村的兒子,這裡的每一位村民都是我的親人,我願盡我所能帶著大夥兒一起過上好日子。”10年前,趙竹嶺的“施政演講”獲得了村民的一片掌聲,高票當選村居委會主任。
趙竹嶺擔任村主任期間,先後投資700萬元,新建教學樓三棟,並對村內主幹道進行了硬化、亮化;為提高居民生活品質,他積極爭取上級資金支援,投資80多萬元建了一個400立方米的蓄水池;投入100萬元,鋪設了地下自來水管道,接通了煙臺清澈甘甜的自來水,徹底解決了漁村吃水難的歷史問題;投入260多萬元,在全村鋪設了4100多米的排污管道,讓村內往日污水橫流的現象一去不復返。
曾在商海歷經磨礪的趙竹嶺把優化村集體産業結構,作為帶領村民致富的第一步。在他的帶動下,村民從傳統淺海低附加值海水養殖,開始向高附加值海珍品養殖轉型,培育了鮑魚、牡蠣、海灣貝、馬糞海膽等多類優良品種。同時,進一步擴大養殖規模,全村投入800萬元進行圍海養殖,圍海精養面積達到300畝;投入4500萬元進行陸地養殖,建成300個養殖網箱、90個養殖大棚。
生活富裕了,腰包鼓了,居民的業餘時間也多了。為了滿足全村4000多人文化需要,今年上半年,在原有文化大院基礎上,又投資180萬元將過去的垃圾填埋場,改建成一處大型的群眾文化廣場,廣場佔地1.3萬平方米,內設塑膠籃球場、羽毛球場、健身場地、演出舞臺,還建有圖書室、閱覽室、棋牌室、乒乓球室、檯球室、排練室等20余間,是集休閒、娛樂、健身、文藝演出於一體的大型綜合性文化廣場。各類設施一應俱全,居民不用花錢買票,休閒娛樂有了好去處。
山後初家村的文化活動,最有代表性的是傳統的漁燈節。近十年來,漁燈節已從單一的海上祭祀,發展成搭臺唱戲、會親訪友、觀光旅遊等多種多樣的活動形式,已成為漁民宣傳推介漁家文化的一種有效載體,2008年成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
為了把這個傳統漁村打造成“生態文明村”,今春以來,投資120萬元在長達4000多米的村主街道兩側,修建臨街小花壇,植綠美化,組織成立44人的專門清掃環保隊,徹底改變了過去臟亂差的局面,使初家村真正成為鳥語花香的小漁村。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