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8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把好事辦好讓村民民心心服

  • 發佈時間:2014-08-29 03:32:04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孟凡棟

  6個多月前,河北省盧龍縣下新莊村北的大渠邊來了幾位操外地口音的人。村民們並不認識,眼見他們對村裏的耕地指指點點,便把這一情況報告給了村黨支部書記呂軍。不一會兒,呂軍騎著電動自行車趕到現場,一打聽,原來這幾個人是準備投資的客商,為首的是來自河北省秦皇島市區的周洪利。

  呂軍聞訊喜出望外。經過進一步了解,周洪利準備承包200畝地,種蘑菇,栽藍莓等,搞生態設施農業,相中的正是大渠這片地。呂軍覺得這是件好事,既能盤活村裏的貧瘠土地,又能為村民趟出致富新路。這片地裏有50畝屬於村集體機動地,每到發包,乏人問津,因為包這塊地賺不了多少錢,借此機會,可以找到一個穩定承包商,增加村集體收入。另一方面,村民自家的口糧地實現流轉,既滿足了他們外出打工的需要,也給留守村民提供了在村裏打工的機會,辦好這件事,應該能夠一舉多贏。

  在呂軍的主持下,下新莊村召開村民代表會商議可行性,大家一致認可。隨後,各村民代表走進村民家中,商量土地流轉的事兒。承包方給出的價格是每畝1000元,這在當地相當於種植玉米一年的收入,比普通流轉費用高得多。誘人的條件並沒有換來全部涉地村民的同意,在所涉200畝地裏,原來進行耕種的180戶中同意流轉的佔一半。面對另一半不願流轉的村民,呂軍的意見是絕對不能硬徵,要做通村民的思想工作。經過調查,這些不願流轉的村民大多是上了年紀、出不了工,但仍願守著自家地耕種,儘管投資商出價合理,卻還是對土地難以割捨。呂軍與村民代表一起入戶,並和投資方協商,議定待設施蔬菜基地建成,用工優先考慮下新莊村民,而且每畝1000元的承包金必須年前給付,不能等秋收後再給村民,以免留下隱患。消息傳來,心存猶豫的村民終於解開了心結,村民們與村委會很快簽訂了土地流轉合同,投資商又與村委會簽訂了土地承包合同。

  一個月後,下新莊村北佔地200畝的設施蔬菜基地開工了。為了保證基地建設的品質與速度,呂軍每天都到工地走一圈,看看有什麼問題需要幫助解決。基地負責人邱艷龍説,因為蘑菇種植的特殊性,建設進展並不快,預計9月才能正式完工,蘑菇上市最快要到10月。儘管如此,呂軍還是堅持每天前往工地轉一轉,問一問建設情況。

  其實,在呂軍的領導下,村“兩委”今年還辦了一件大好事。下新莊村東有一座面積1000多畝的荒山,下新莊村和秦皇島投資商周洪利簽好土地承包合同後,由周洪利又引薦來黃先生和高先生,這兩位老闆又與下新莊村簽訂了300畝荒山的承包合同,準備開發生態養殖。眼下,兩位老闆已在荒山中建起20間房屋,並修建了一座水庫,原來人跡罕至的荒山成了投資熱土。

  據包村負責人、潘莊鎮黨委宣傳部長劉建芝介紹,今年57歲的呂軍原在盧龍縣交通局工作,2009年病退回到下新莊村,2011年趕上村“兩委”換屆選舉,隨即當選為村黨支部書記。在他的帶領下,這幾年下新莊村有了大變化,原來的土路升級為水泥路,而且有5條上山路也得到硬化,極大方便了村民的生産與生活。2013年,村民中心也得到升級改造,鄉親們有了休閒娛樂的小廣場。

  得到實惠的村民們稱讚説,呂書記真是下新莊裏的“上心人”。確實,這位村黨支部書記,在幫助村裏改善基礎設施後,今年又為村民致富找到出路。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