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志剛:保險業“新國十條”存多方面突破和創新
- 發佈時間:2014-08-28 11:54: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中新網8月28日電28日,據中國政府網消息,保監會政策研究室主任熊志國在中國政府網線上訪談中表示,《關於加快發展現代保險服務業的若干意見》(簡稱《意見》)提出了進一步推進保險資金運用改革、發展和創新的主要方向和原則要求,其突破和創新主要表現在凸顯了保險資金長期投資的獨特優勢、拓展了保險資金運用發展新空間、支援了保險資金管理公司的機構和業務創新三方面。
熊志國表示,近年來,隨著保險業的快速發展和保險資金運用領域的不斷拓寬,保險資金的作用和影響力不斷擴大。保險機構已經成為債券市場第二大機構投資者,資本市場長期資金的重要來源和基礎設施投資的重要資金供給者。截至2014年6月末,保險業總資産9.4萬億元,資金運用餘額8.6萬億元。其中銀行存款2.6萬億元,佔比29.8%,債券3.6萬億元,佔比41.5%,證券投資基金3844億元,佔比4.5%,股票4205億元,佔比4.9%。長期股權投資4738億元,佔比5.5%。投資各類基礎設施註冊金額7740億元。
熊志國表示,近年來,保監會發佈了一系列保險資金運用新政策,不斷推進市場化改革。一是拓寬投資領域。比如放寬了股權和不動産等投資範圍,增加了創業板股票、金融産品等可投資品種。二是推進基礎設施債權計劃産品註冊制改革。2013年産品發行規模超過過去7年總和,顯著提升了産品發行效率,有力支援了國家基礎設施建設和民生工程。三是實行大類資産比例監管。簡化減少監管比例,基本做到“一個文件管比例”。四是支援保險資金運用創新。探索股債結合創新,推進項目資産支援計劃,滿足實體經濟差異化需求。五是切實轉變監管方式。大幅度減少審批,把監管重心放在事中事後監管。這些改革舉措,激發了市場活力,釋放了改革紅利,2013年保險資金投資收益率5.04%,創4年來最好水準。
他認為,《意見》在上述市場化改革實踐的基礎上,提出了進一步推進保險資金運用改革、發展和創新的主要方向和原則要求。《意見》的突破和創新主要是三個方面:
一是凸顯了保險資金長期投資的獨特優勢。長期以來,保險資金長期資金的價值沒有得到應有的體現,出現了“長錢短配”,以及與實體經濟結合度不高,鏈條過長,低效配置等問題。《意見》專門提出要“創新保險資金運用方式,提高保險資金配置效率”,就是要發揮保險資金獨特優勢,促進保險資金直接投資實體經濟的規模更大、方式更多、鏈條更短、效率更高。
二是拓展了保險資金運用發展新空間。《意見》明確提出,鼓勵保險資金通過股權、債權、基金、資産證券化等形式,支援養老、健康醫療、科技型企業、小微企業、戰略性新興等産業發展、支援重大基礎設施、棚戶區改造、城鎮化建設等民生工程和國家重大工程建設。《意見》還提出要促進保險資金運用與貨幣市場、資本市場等協調發展,研究制定投資創業投資基金,拓展境外投資範圍等。這些新的內容和表述,極大地豐富了保險直接投資的領域和方式,拓展了保險資金運用發展空間,翻開了新篇章。
三是支援了保險資金管理公司的機構和業務創新。在機構創新方面,《意見》明確提出,鼓勵設立不動産、基礎設施、養老等專業保險資産管理機構,穩步推進設立基金管理公司試點;在業務創新方面,允許設立夾層基金、並購基金、不動産基金等;探索投資和發起設立資産證券化産品等。這些創新政策,為保險資産管理機構健康快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中新網金融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