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0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我國大企業要打破升級增效瓶頸

  • 發佈時間:2014-08-28 09:07:51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在經濟新常態下,我國大企業已經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在國際大企業競爭格局中具有重大影響。我國大企業發展呈現出産業結構升級和人員效率提升的積極跡象,但制約企業提質增效發展的瓶頸仍有待突破。深入研究國際大企業發展規律,總結我國大企業發展成就與經驗,剖析我國大企業與國際一流大企業之間的差距,對推動我國大企業持續健康發展具有積極意義。

  如果把大企業比作正規軍,那麼小微企業就是遊擊隊。數量眾多的小微企業具有船小調頭快的特點。這類企業對市場敏感,適應性強,是市場經濟中的重要力量。但由於小微企業本小力弱,在與大企業特別是國際大企業的競爭中往往處於不利地位,這就需要大企業在主戰場上與國際對手博弈了。從統計數據看,這幾年我國大企業的發展總體上還是不錯的,現在的問題是如何進一步提高經營品質,在結構上變得更加合理。只有大企業的體質強健了,中國經濟才算得上健康有競爭力。

  ——亞夫

  國際大企業發展進入新的階段

  世界500強與美國500強企業是國際一流大企業的典型代表,其發展趨勢基本上反映了國際大企業的發展方向,對其他國家,尤其是發展中國家大企業的發展具有引領和示範作用。

  1.服務業已經成為世界500強與美國500強的主體

  與發達國家服務業佔GDP的70%左右相匹配,在世界500強和美國500強中,服務業已經佔據了主導地位。2014世界500強中,服務業在企業數量、營業收入、凈利潤與資産等各方面均明顯超過了製造業。在服務業發達的美國,服務業企業數量佔2014美國500強的53%,其中現代服務業的金融與保險類企業有76家;服務業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均佔全部美國500強的57.4%,資産更是佔到了80.9%。

  發達國家服務業中生産性服務業佔了近六成,與此同時,製造業服務化成為現代製造業發展的重要趨勢。製造業服務化不僅是大力發展生産性服務業的重要途徑,也是工業調整結構顯著提升增加值的有力措施。世界500強製造企業服務收入比例超過25%,其中兩成製造企業的服務收入超過總收入的50%。

  2.國際大企業進入提質增效發展新階段

  國際大企業已經邁過了單純追求規模擴張的時代,進入了更加關注提質增效發展的新階段。2014世界500強實現營業收入31.06萬億美元,增速為2.49%;與2013世界500強相比,營業收入增速進一步小幅回落。但與此同時,2014世界500強的總利潤卻比去年高速增長26.96%,營業收入利潤率、資産利潤率和凈資産利潤率分別達到了6.3%、1.6%和12.6%。

  2014美國500強企業實現營業收入12.21萬億美元,與去年相比略增了1.23%,但凈利潤卻大幅增長了31.69%,企業的盈利能力顯著提升。2014美國500強的營業收入利潤率、資産利潤率分別為8.9%、2.9%,是近十年來的最好成績;凈資産利潤率達到了16.6%,僅次於2007美國500強17.1%的水準。

  3.金融企業與實體企業形成了共生共贏的緊密關係

  世界大企業的發展經驗表明,金融企業已經與實體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逐步形成了二者共生共榮的緊密關係。實體企業是金融企業應當服務的對象,也是金融企業持續發展的基礎。

  無論是在世界500強中,還是在美國500強中,銀行的營業收入利潤率與實體企業營業收入利潤率之間都存在有顯著的相關性:實體企業盈利能力的下降將導致金融企業盈利能力更快下滑,而實體企業盈利能力的恢復將推動金融企業利潤率的快速提升。

  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2009世界500強中實體企業的營業收入利潤率下滑到4.2%,銀行的營業收入利潤率則迅猛下滑至0.8%。隨著國際經濟的逐漸復蘇,實體企業盈利能力穩步提升。2014世界500強中,實體企業的營業收入利潤率回升至5.2%,銀行的營業收入利潤率快速增長至12.1%;2014美國500強中,實體企業的營業收入利潤率提升至7.4%,而銀行的營業收入利潤率則更快提升為16.6%。

  我國大企業做大成績顯著做優做強有差距

  1.大企業的國際影響力顯著提升

  近年來,世界500強中的中國企業持續快速增加;2014世界500強中已經有92家中國內地企業入圍,上榜企業數量僅次於美國,比法德英入圍企業數量總和還要多6家。在營業收入、凈利潤、資産和少數股東權益總量指標中,中國內地上榜企業在主要經濟體中僅次於美國,遠遠領先於其他經濟體。

  2014中國企業500強的營業收入總和已經相當於2014美國500強的74.9%,按2014美國500強49.55億美元的入圍門檻,2014中國企業500強中已經有375家企業可以入圍。我國民營企業競爭力持續增強,已經成為我國外貿最具活力和出口潛力的市場主體;2014世界500強中,已經有9家民營企業入圍。

  2.大企業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

  以中國企業500強為代表的我國大企業群體已經成為國民經濟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柱,營業收入、利潤、稅收與就業貢獻都十分突出。雖然國際金融危機以來中國企業500強的規模擴張速度有所回落,但近年來的增速仍然保持在10%以上。2014中國企業500強共實現營業收入56.7萬億元,比上年增長12.8%,2014中國企業500強營業收入總額已經與2013年我國國內生産總值大體相當。

  2014中國企業500強納稅總額為3.9萬億,相當於2013年全國財政收入12.9萬億的30.2%。2014中國企業500強歸屬母公司的凈利潤總額為2.5萬億,比上年增長10.2%,已經超過了全部國有企業2013年利潤的總和(2.4萬億)。2014中國企業500強總共吸納了3138.8萬勞動力就業,佔2013年末全國城鎮就業人員總量的8.2%。

  3.我國大企業發展品質在主要經濟體中處於中等水準

  我國大企業的發展品質不如美英企業,但明顯好于日本、法國與德國企業,在主要經濟體中處於中等水準。

  2014世界500強中,中國企業平均營收利潤率為5.10%,英國、美國企業分別為10.2%與9.3%,日本、法國和德國企業分別為4.49%、3.40%和2.45%。近三年世界500強中美國企業的平均利潤率分別為6.59%、6.60%和9.33%,而中國企業的平均利潤率分別為5.56%、5.36%和5.10%;在美國企業盈利率持續提升的同時,中國企業的盈利能力卻在逐年下滑,這導致差距進一步拉大。

  2014世界500強中,美國企業只有4家虧損,中國企業卻有16家,將近1/3的虧損企業來自中國。儘管中央明確提出了提質增效的發展目標,我國企業也在這方面做出了努力,但我們離這一目標還很遙遠。如何在做大企業的同時更快提升我國企業的盈利能力,已經成為長期橫亙在我國企業面前亟須解決的難題。

  4.大企業科技創新貢獻仍有較大提升空間

  國際上一般認為,當研發強度達到2%時,企業才能基本生存;當研發強度達到 5%以上,企業才具有競爭力。據測算,世界500強企業的平均研發強度在5%以上。我國大企業對創新投入的重視顯然不足,有些企業甚至將創新投入當作企業利潤的調節器。

  2014世界500強中92家中國內地企業的平均研發強度只有1.16%,與上年相比甚至還下降了0.05個百分點。2014中國企業500強合計投入研發費用5934.6億元,比去年增長7.4%,遠低於500強企業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增速;企業平均投入研發經費14.1億元,平均研發強度為1.25,比上年下降0.02。

  與不重視創新投入相倣,我國企業參與技術創新成果轉化的動力也明顯不足。中國的科技成果轉化率僅為10%左右,遠低於發達國家40%的水準;專利技術交易率只有5%,真正實現産業化則不足5%。

  5.大企業的國際經營能力仍處較低水準

  我國大企業正在積極開拓國際市場,不斷整合與利用國際資源,但整體國際經營能力仍處較低水準。2013年全球100大跨國公司中,中國內地企業只有3家,平均跨國指數只有28.2%,遠低於美國企業的平均值(53.4%)。即使是在發展中國家和地區的100大跨國公司排行榜中,中國內地企業也只有12家。中國跨國公司100大的平均跨國指數,也一直都在14%左右。

  我國企業國際化經營績效也不樂觀,投資鉅額虧損案例時有發生。2011年,非金融類境外企業中,虧損的佔22.4%。2012年,中央企業設立的近2000家境外企業中,盈利和持平的佔72.7%,虧損的佔27.3%。外匯管理局數據顯示,2013年我國對外投資收益逆差599億美元,比上一年擴大70%;這在很大程度上是國際跨國公司在我國投資的規模超過我國企業海外投資規模的結果,但也在很一定程度反映了我國企業國際化經營績效低於國際跨國公司。有效提高國際化經營收益,我國企業仍重而道遠。

  6.大企業産業結構升級亟待加速

  近年來世界500強中中國企業的産業覆蓋範圍進一步擴大,現代服務業和資訊技術企業的數量有所增加;但與美日等國相比,我國大企業産業結構升級的道路還很漫長。

  2014世界500強的行業分佈中,中國企業明顯佔優勢是採礦與原油生産、金屬産品、工程與建築、能源、貿易等典型的勞動密集型産業;而在以財産與意外保險、人壽與健康保險、多元化金融與商業銀行為代表的現代金融服務領域,以電腦軟體、資訊技術服務為代表的IT領域,以航太與防務、電子電氣設備為代表的高端裝備製造領域,美國企業明顯佔據優勢。正是因為美國上榜企業中擁有更多現代服務業企業和先進技術企業,所以形成了美國企業與中國企業之間平均利潤率的顯著差異。

  7.金融機構與大企業關係有待進一步改善

  金融機構,尤其是銀行,承擔著為實體經濟輸血造血的功能;在整體環境惡化的時候,更需要金融機構為實體經濟提供發展支援。從企業調研和數據分析角度看,我國金融機構在實體經濟信貸支援方面不僅沒有能夠給企業充分提供其所需的支援,甚至存在有趁機進一步侵蝕實體企業利潤的跡象。

  2013年12月,非金融企業及其他部門貸款加權平均利率高達7.20%,比2012年12月提升了0.42個百分點,遠高於6.55%的五年以上期商業貸款基準利率。2014世界500強中美國金融類機構與實體企業的平均營收利潤率分別是22.85%和7.87%,日本分別是9.12%和3.93%;中國分別是18.61%和2.24%。

  中國上榜企業中的金融機構的高利潤率是在實體經濟整體近乎微利的情況下實現,這可能在很大程度上間接反映了我國金融機構對實體經濟利潤的侵蝕。就金融機構與實體經濟利潤率關係而言,美國的雙高模式與日本的雙低模式可能是適合的;類似于中國的金融偏高、實體嚴重偏低的模式,顯然並不利於金融為實體經濟輸血造血功能的實現。

  進一步加快我國大企業提質增效發展

  近年來我國企業在做大上已經取得顯著成就,但在做強做優上,我國大企業離國際一流大企業還有很大差距;我國大企業的創新能力、品牌意識、社會責任意識等,都遠遠落後於發達國家大企業。

  當前除了在一些特定行業需要繼續通過兼併重組來提升産業集中度、規範市場秩序之外,繼續做大已經不再是我國大企業的關鍵任務。在國際大企業發展的新階段、中國經濟轉型與跨越發展的新時期,如何提升大企業盈利能力,促進大企業提質增效發展,縮小與國際一流大企業之間的差距,顯得更為迫切。

  1.大力優化大企業發展的政策體制環境

  我國經濟已經進入中高速增長的新常態,大企業發展的外部條件與政策環境顯著改變,規模的快速擴張已經難以為繼。國際大企業發展已經進入到提質增效新階段,有效提升我國大企業發展品質,應當成為新時期的政策目標。

  激發大企業自身活力應當成為新時期政府制定企業發展政策的出發點。政策體制在傾斜扶持中小企業發展的同時,也要依法支援大企業利益和發展要求,中央政府可以在總結國內外成功經驗的基礎上,適時出臺推動我國大企業提質增效發展的專項政策。

  要加快推進“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地發揮政府作用”改革的落實,明確自己在市場中的中性化身份,進一步破簡政放權,除行政壟斷與民間資本進入的行政壁壘。要積極營造有利於大企業創新發展的政策環境,鼓勵大企業加大創新投入,持續開展管理創新與商業模式創新。加快推動國有資産監管從管企業向管資本轉變,將國有企業打造成真正的市場化主體,允許國有企業按照市場化原則選聘管理人員和進行生産經營,釋放國有資本發展活力。

  要注意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切實做好事中與事後管理與服務,著力打造公平競爭秩序,確保各類企業守法守信經營,同時確保各項扶持、優惠政策真正惠及企業。建議適時修改完善進出口環節存在的不公平稅收政策、不合理配額政策,修改完善農産品領域的保護收購與儲備政策、進口管制政策,完善現有涉農補貼政策。

  大力清除不利於兼併重組的體制與政策障礙,完善國有企業退出政策,確保市場優勝劣汰機制正常發揮作用。建議根據宏觀經濟環境與國家財政收入增長水準,靈活調整涉企稅收政策。要真正打通政策落實通道,使得企業在清費立稅、止費減稅的改革進程中切實減輕負擔。

  2.深化行業治理機制改革

  2014中國企業500強中,金屬冶煉加工、煤炭採選、化工原料等領域的平均營業收入利潤率都在1%以下,企業數量多、行業集中度不高、行業競爭激烈且不規範、企業盈利能力差已成為上述行業的通病。

  多年來的政府干預並沒有在實質上解決行業發展問題,現階段應當深化行業治理機制改革,借助行業治理來規範和推動上述行業持續健康發展。

  應充分利用行業協會商會了解行業發展現狀、熟悉行業發展規律的優勢,推動行業的專業化治理;包括在建立公平市場競爭秩序、提高産業集中度、提供産業資訊服務、對外合作與交流、企業與企業主合法利益維護以及企業之間競合協調等方面,更多發揮行業協會商會作用;加快實現行業協會商會與行政機關脫鉤,引導行業協會更好發揮橋梁紐帶作用,同時要推動行業協會商會去行政化,防範行業協會商會異化為“二政府”。

  3.推動我國大企業走創新發展道路

  我國大企業的研發強度長期徘徊在1.3左右,並且在近年來有所下降,與國際上公認的“當研發強度達到2%時,企業才能基本生存;當研發強度達到 5%以上,企業才具有競爭力”的要求相去甚遠。針對我國大企業當前創新投入動力不強、成果轉化機制不暢的客觀現實,必須加快完善産業技術創新體系,推動我國大企業堅持走創新發展道路,通過創新來降低成本、提升産品附加價值、增強産品競爭力,進而拓展我國大企業的盈利空間。

  要以市場機制推動大企業自覺加大技術創新投入。充分發揮市場競爭的優勝劣汰作用,促進企業兼併重組與淘汰落後産能,倒逼大企業自覺加大技術創新投入。建立市場化的利益引導機制,引導和支援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廣泛搭建産學研合作平臺,完善財政資金科研投入機制,強化科研應用導向和成果的應用考核。

  完善技術商品交易市場建設,鼓勵大企業成為技術創新和交易主體,促進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産力轉化。遵循同等條件下國貨優先的國際慣例,將自主技術裝備和産品,納入政府優先採購範圍,同時引導和鼓勵企業優先採用同等技術水準的自主創新産品。引導大企業按照市場化原則完善內部創新激勵機制,加強創新人才引進、培養和儲備,推動大企業創新文化建設。

  4.高度重視大企業國際化經營支援體系建設

  儘管我國大企業的國際化指數遠低於發達國家,國際化績效也差強人意,但長期以來我國大企業走出去的步伐並未放緩。2014中國跨國公司100大的海外資增長了16.3%,海外員工增長了8.6%,遠高於海外收入增速;這既説明對外投資受到越來越多企業的重視,也為未來我國大企業海外投資收入和效益的增長奠定了基礎。

  為加快我國大企業走出去步伐,提升我國大企業國際化經營品質,應高度重視國際化經營支援體系建設。

  首先是要加強國際化經營理念教育。包括從基礎教育階段立足國際視野培養國際化人才,幫助企業儘快提高企業領導班子的國際化經營水準,大力培養金融、法律、財務、技術、行銷等方面的國際化人才,鼓勵大企業直接招聘海外人才,積極推進國際人才本土化。

  其次是要完善國際化經營政策法律環境。包括加強對外投資立法,出臺支援大企業走出去戰略中的財稅金融政策措施,賦予國有大企業更多對外投資自主決策權。再次是要加快培育國際化經營服務體系;包括加強政府間融資平臺與海外投資資訊共用平臺建設,加快培育服務於海外投資的投資銀行、律師、會計師等仲介服務組織,加快我國金融機構的國際化進程,大力發展海外並購基金。

  最後是要透過全方位渠道提高我國大企業的國際話語權。包括支援我國大企業積極參與國際標準制定,積極利用國際政治關係推動我國技術與産品輸出,發展大宗商品交易市場和完善大宗商品戰略儲備制度。

  5.引導金融機構更多支援實體企業發展

  中國企業500強中金融機構與實體企業之間營業收入利潤率的巨大差異表明,我國金融機構在支援實體經濟發展方面可以更加有所作為。引導我國金融機構更多支援實體經濟發展,構建金融與實體經濟共生共贏良性發展關係。

  首先必須解決金融資金的壟斷與稀缺問題,包括加快發展民營銀行,放鬆外資銀行準入管制,促進大企業深化産融結合,加快完善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積極發展場外交易市場,規範發展網際網路金融,加快創業投資和私募股權投資基金髮展。

  其次應進一步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包括儘快實現利率與匯率的市場化,完善存貸款利率價格形成機制,加強商業銀行資金錶外迴圈社會融資監管,規範涉貸收費,完善商業銀行存貸比監管政策,優化信貸結構。

  最後要積極鼓勵金融機構服務創新;包括發展銀行並購基金,加大投放並購貸款力度;開展支援大企業科技創新的金融産品創新;發展與大企業的戰略合作與授信;創新大企業資産證券化服務。

  6.大力扶持現代服務業持續健康快速發展

  我國服務業已經取得長足發展,但其在三次産業結構中的地位還有待進一步提升。

  首先應致力於提升我國服務業大企業的國際競爭力;包括引導服務企業打造核心競爭力,完善金融服務體系與服務品質體系建設,促進服務業專業化發展,積極推動服務業對外開放,鼓勵服務業大企業充分利用現有品牌效應積極開拓國際市場,大力發展服務貿易和服務外包。

  其次應要加快生産性服務業發展,實現服務業升級發展;包括全面落實國務院關於加快生産性服務業發展的有關部署,抓緊制定配套措施,為生産性服務業創造良好發展環境;加快服務産品和服務模式創新,促進生産性服務業與先進製造業融合;推動生産性服務業向中、高端發展,增強服務功能;尤其是要加快現代物流與金融服務業發展,有效降低製造業成本與費用。最後,要順應社會發展變化趨勢,大力發展保險、醫療保健服務業。

  7.鼓勵大企業強化品牌和社會責任意識

  品牌與社會責任意識的薄弱,是影響我國大企業軟實力提升的重要制約因素。儘管我國內地自去年開始就已經成為世界500強企業的第二大來源地,在2014世界500強前100名中已經有14家內地企業,但在世界知名品牌的培育上卻無甚建樹。

  要全方位引導企業重視品牌建設;包括鼓勵大企業發揮在品牌培育中的主體作用,制定品牌發展戰略,完善品牌培育管理體系,加快創建國際知名品牌;加大國際知名品牌的保護力度,引導大企業及時、規範地進行商標、商號註冊和企業商譽保護,積極推進自主品牌的國際化註冊與宣傳。要營造有利於鞭策大企業自覺履行社會責任的社會氛圍;包括進一步強化企業社會責任宣傳與教育,規範大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發佈與評估,完善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外部監督機制。

  8.以混合所有制加快大企業做強做優

  以混合所有制做優做強中國大企業,是一條切實可行的路徑。以中國企業500強為代表的大企業的發展實踐,也證明了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必要性和有效性。正是股權多元化改革,以及由此推動的現代企業制度的建設,支撐了我國大企業的持續快速發展。

  首先要有利於推動大企業建立健全現代企業制度;要以混合所有制改革為契機,規範公司治理與管理,完善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與管理層建設,規範公司決策流程,提高管理績效。

  其次要有利於同時發揮國有資本與民營資本的積極性和優勢;混合所有制企業既要有利於發揮國有資本的政策優勢和資源動員能力優勢,也要有利於發揮民營資本靈活敏捷、更富創新精神和運營效率的優勢,通過二者優勢結合給企業注入新的活力與動力。

  再次要以混合所有制為載體,真正實現各類所有制企業平等使用生産要素;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把有限資源配置到最有效的領域或環節。

  最後要把混合所有制改革與國有資産監管改革相結合,加快轉變監管理念,加強對混合産權的有效監管;既要確保國有資産的安全,又不能影響混合所有制企業的健康運營與持續發展。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