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1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分析稱央企高管降薪成定局 厘清身份是關鍵

  • 發佈時間:2014-08-28 07:41: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中新社北京8月27日電 題:央企高管降薪成定局 厘清“身份”是關鍵

  中新社記者 石岩

  “哥們兒賺的是‘零頭’。”這是一位網友看到近期出爐的《2013上市央企董事長年薪排行榜》時發出的感慨。

  這份由國內媒體聯合諮詢機構發佈的榜單顯示,在已披露的當年董事長年薪中,居於榜首的是新華保險董事長康典,年薪為598.09萬元人民幣。工、農、中、建、交五大國有商業銀行董事長的年薪均超百萬。而據國家統計局數據,同年中國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僅有1.83萬元。

  “不得不承認,目前央企高管薪酬已經存在相當不合理的情況,個別甚至很離譜。”廣東省社科院研究員梁軍對中新社記者指出,目前,一些金融類央企高管薪酬畸高,而由於缺乏監督,個別中央企業下屬二級三級企業高管的薪水亦讓人咋舌。

  有鋻於此,本月中旬召開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四次會議審議了《中央管理企業主要負責人薪酬制度改革方案》等,一場規模空前的央企高管薪酬制度改革即將啟幕。

  “高層已經意識到,(央企高管與普通民眾)懸殊的收入差距不僅威脅到了公務員隊伍的穩定(很多央企高管亦是公務員編制),亦不利於社會公平。”梁軍指出。

  在此背景下,一份據稱是央企負責人薪酬制度改革方案草案近日被媒體廣為轉載。根據該草案,央企、國有金融企業主要負責人的薪酬將削減到現有薪酬的30%左右,削減後年薪不能超過60萬元。

  “單純的降薪只是治標之策,可能能起到短期內安撫輿論的作用,對於企業來説,也節約了成本,但並不能解決根本問題。”對於上述方案,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教授李紹榮表示。

  梁軍亦指出,僅僅把負責人的薪酬降下來還是不夠的,他強調,行政手段難以解決根本問題,長遠看來,還是要靠市場化手段予以解決。

  “這種‘一刀切’的方案是不確切的,最有可能的方法,是根據不同類型的企業、不同類型的聘任方式採取不同的薪酬制度。”一位不願具名的國資委[微網志]人士告訴中新社記者。

  而對央企高管“身份”界定的問題,也一度被認為是造成前者收入畸高的主要推手。中國企業研究院首席研究員李錦便對中新社記者指出,問題的核心在於,對於央企高管是看成企業家還是政府官員沒有搞清楚,從而導致市場化的薪酬用在任命制的幹部身上。

  “未來的國企高管是應該繼續沿用公務員幹部編制還是採用聘任制,是亟待理順的體制問題。”李紹榮指出,“這應該從黨的組織建設和國企改革兩方面同時入手”。

  李錦則認為,應該將政企分開體現在央企高管薪酬中。政府任命的董事會出資人代表,薪酬按照公務員進行管理,並參考經營業績等狀況。央企的職業經理人,聘任與薪酬均完全按照市場化的標準進行。

  “關鍵是要貫徹落實。”梁軍説,“很多國家相關部門幹部一轉眼就去央企國企當高管了,一些高管回來當官的現象也屢見不鮮。這種‘內部人控制’的局面,使外界監督很難進入”。

  有鋻於此,分析人士指出,政企分開的思路,亦應徹底貫徹于相關人事制度中,徹底厘清央企高管的身份,使後者“入則為仕、出則為商”的現狀得以根本改變。

  “應探索建立人才聘任與薪酬的第三方獨立評價體系,做到聘任與薪酬的公開、透明,才有望打破‘內部人控制’,推動國企改革的走向深入。”梁軍指出。(完)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