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及時防控玉米病蟲害

  • 發佈時間:2014-08-28 03:32:14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岳瑾 董傑 喬岩 張金良 文/圖

  編者按

  近期,北京部分區縣玉米出現瘤黑粉病、絲黑穗病、棉鈴蟲、赤須盲蝽等為害,需要抓緊防治。今天本版刊發北京市植保站提供的相關內容,望對農民的實際生産有所助益。

  1春玉米先控病

  瘤黑粉病快補救

  春玉米瘤黑粉病症狀表現為果穗生出腫瘤,腫瘤外表有灰白色薄膜,內部幼嫩時肉質,白色,柔軟有汁,成熟後變灰黑色。腫瘤內含大量黑色粉末狀的冬孢子,外表的薄膜破裂後,冬孢子分散傳播病害。

  瘤黑粉病在防治上目前沒有有效藥劑,一旦發生只能採取相應的補救措施,具體方法包括:1.及時防治蟲害,減少傷口。2.及時清除病瘤,帶出田間銷毀。3.重病地深翻土壤或實行2年以上輪作。

  絲黑穗病重預防

  春玉米絲黑穗病症狀主要表現為雄性花器變形,雄花基部膨大,內為一包黑粉,不能形成雄穗。玉米絲黑穗病又名烏米、啞玉米,病原菌為絲軸黑粉菌。該病害為苗期侵入、系統侵染性病害,病原菌以冬孢子在土壤、種子或病殘體上越冬,翌年適宜條件下萌發並主要通過芽鞘侵入,病原菌進入生長點後,隨植株生長擴展到全株。

  絲黑穗病在防治上應以預防為主,具體方法包括:1.選用抗病品種。2.用含有戊唑醇成分的種衣劑如2%立克秀濕拌劑等藥劑進行種子處理。3.在病瘤成熟破裂前拔除病株並銷毀。

  2夏玉米重治蟲

  棉鈴蟲防治要抓緊

  夏玉米上的棉鈴蟲屬鱗翅科夜蛾科,老熟幼蟲體長30~42毫米,體色變化很大,由淡綠、淡紅至黑褐色,頭部黃褐色,背線、亞背線和氣門上線呈深色縱線,氣門白色,腹足趾鉤為雙序中帶。兩根前胸側毛邊線與前胸氣門下端相切或相交。體表佈滿小刺,其底部較大。

  棉鈴蟲幼蟲取食葉片可造成孔洞或缺刻,有時咬斷心葉,造成枯心。為害果穗時常把花絲吃光,並咬食幼嫩籽粒,除造成直接産量損失外,還可加重穗腐病發生。防治棉鈴蟲可在幼蟲三齡前選用2.5%氯氟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500倍液等藥劑葉面噴霧;也可在玉米心葉中撒施殺蟲顆粒劑,如0.1%或0.15%氟氯氰顆粒劑,每株用量1.5克;或14%毒死蜱顆粒劑、3%丁硫克百威顆粒劑每株1~2克;或用3%辛硫磷顆粒劑,每株2克;或用50%辛硫磷乳油按1:100配成毒土混勻撒入喇叭口,每株撒2克。

  赤須盲蝽防治須加強

  夏玉米上的赤須盲蝽又稱赤須蝽,屬半翅目盲蝽科。赤須盲蝽成蟲身體細長,長5~6毫米,寬1~2毫米,鮮綠色或淺綠色。頭部略成三角形,觸角紅色,等於或略短于體長,前翅略長于腹部末端,半透明,長度超過腹端。後翅白色透明。足黃綠色,脛節末端和跗節黑色,跗節3節,爪黑色。

  赤須盲蝽以成蟲或若蟲刺吸玉米葉片汁液,被害部位初呈淡黃色小點,後變為白色,嚴重時斑點相連,呈短線狀佈滿葉片,致使葉片失水變為灰綠色,從頂端向內縱卷。進入穗期赤須盲蝽還可為害玉米雄穗和花絲,對産量造成影響。防治赤須盲蝽以噴霧防治為主,可用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500倍液、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3%啶蟲脒乳油1500倍液、48%毒死蜱乳油1000倍液噴霧防治。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