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7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廢礦區崛起園林城

  • 發佈時間:2014-08-28 03:31:38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 張國鳳 通訊員 張富想

  蘭山之側,黃河之濱,山石突出如嘴,故名石嘴山。山城依煤而立,因煤而興,一度名揚華夏,時稱“塞上煤城”。

  然而,50多年大規模的開發,寧夏石嘴山市煤炭資源日益枯竭,採煤沉陷區礦山環境惡化問題日益突出,惠農區更是“重災區”。

  為了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惠農區從2004年到現在一直在進行環境生態治理,昔日荒蕪的礦區廢棄地煥發出勃勃生機,從天坑地裂成為現在碧波盪漾、綠樹成蔭、良田美景相伴的城市花園。當地老百姓常説,惠農採煤沉陷區礦山地質環境治理,不僅挽救了一座礦山,更挽救了一座城市。

  災害隱患威脅居民安全

  石嘴山市惠農區副區長劉兆明説:“惠農礦區面積56.8平方公里,卻形成了43平方公里的採煤沉陷區,嚴重塌陷區域達9.1平方公里,塌陷坑7個,最大沉陷深度超過24米,地表裂縫140條以上。”

  “以前下大雨,屋頂漏雨,院子灌水不説,有時還能聽見院裏‘撲騰’往下陷的聲音,挺害怕。”在沉陷區新建的“惠民亭”前,記者見到了正在那裏散步的77歲老礦工程作忠。

  程作忠自1960年來這裡當礦工便一直居住在沉陷區,直到2006年他們一家搬到政府規劃建設的小區,才結束了這種擔驚受怕的日子。因為有政府補貼,他們家只掏9萬元,就住上了77.17平方米的新樓房。

  為了解決沉陷區的礦山地質環境問題,石嘴山市先後被列為全國第二批迴圈經濟試點城市、全國首批資源枯竭型城市經濟轉型試點、寧夏統籌城鄉發展試點。

  而石嘴山市惠農區沉陷區,則從2004年開始逐步進行治理,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其中,中央共投入資金3.94億元,地方政府統籌資金1.2億元。

  多措治理,“污染源”變“後花園”

  “我們清理矸石山,對塌陷坑進行整治、覆土綠化,種植各類喬灌木400萬株,修建中心廣場、觀景亭、景觀道路、蓄水池等。同時,針對沉陷區內地質沉降的起伏地勢,以及大量的採礦遺跡,從最初的單純以消除地質災害隱患和生態綠化治理,調整為向建設國家礦山公園轉變,並及時申報了國家礦山公園。”石嘴山市國土資源局局長王金建説。

  2010年5月,石嘴山市惠農採煤塌陷區被國土資源部授予“石嘴山國家礦山公園”稱號。

  王金建告訴記者,惠農採煤沉陷區還堅持把生態環境治理與發展經果林、設施農業等高效農業經濟相結合,多方位探索治理模式。同時,與農業技術部門合作,把單純的林業種植向生態漁牧、林瓜間作,設施養殖等高效農業轉變。

  通過綜合治理,沉陷區的地質環境和生態環境都有了明顯改善,不僅可利用土地資源的面積不斷增加,城市發展空間逐漸拓寬,還滿足了人們休閒、健身、娛樂多種需求,讓老百姓享受到了實惠。

  礦區治理挽救了一座城

  礦山公園裏綠樹繁茂,白色小花隱約可見,清澈的湖水在陽光的照射下跳動著。除6號、7號坑作為礦山遺跡展示外,其他塌陷坑裏早已是綠樹叢生,與周圍的綠樹、小草連成一條優美的弧線,而弧線的另一頭就是新建的居民住宅區。

  除綠化建設外,部分煤礦採空區上方則已經開始種植農作物。“我承包了2000畝戈壁荒地,今年投資300多萬元,在600畝荒地上種了棗樹和西瓜。其實,採空區並不影響地表的種植,採空區的土層有2米厚,而棗樹的根最深不到2米,而且這裡的土地富含礦物質,種出來的西瓜比一般的都甜。”惠農宏浩工貿公司總經理任紅業樂呵呵地告訴記者。

  經過7年的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惠農區治理面積達30平方公里,沉陷區內居住的2萬多戶約5萬居民進行搬遷安置,改善了沉陷區居民的生産生活條件,保證了群眾的生命財産安全。

  “10平方公里的綜合利用區共吸引83家工業企業,投資24億元,建設中小企業孵化基地,工業年産值達11億元。而在不適宜綠化和種植的區域,政府將引進光伏産業等項目,進行企業生産,從而使效益最大化。”王金建説,惠農區的礦山地質環境生態治理,實現了生態效益、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的多贏。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