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訓衝突通報為何不能服眾
- 發佈時間:2014-08-28 02:31:38 來源:新京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及時語
對“軍訓衝突”的通報引發不少質疑,在此情形下,涉事官方應將事件雙方都擺到明處,接受來自社會、媒體乃至司法部門的調查,而後再形成結論。
網路對公共事件的消解和重構,在湖南龍山皇倉中學“軍訓衝突”事件中再次成為一種傳播學或社會學現象。一些微網志甚至根據相關通報,做出“女生調戲教官,學生鬱悶自殘”的解讀,儘管這並非“官方通報”所要陳述的事實。
對龍山“軍訓事件”,當地縣委宣傳部通報稱,24日16時30分左右,正值軍訓休息時,高一8班的軍訓教官毛某走到高一20班附近。該班女生田某主動問毛某是哪人,問了兩次毛某沒理睬。田某便向毛某的後衣領外撒沙子,毛某為此用小木棍對田某的手掌做出了2次敲擊動作,以此嚇唬田某。旁邊男同學看見後開始起鬨。由此引發後面發生的事情。
我們無法輕易採信網友未確證的揣測,但這同樣不是當地官方通報必然可信的依據。事實上,當地官方先後的表述已展示出某些不同。譬如關於事件的定性描述,25日官方的説法均為“軍訓教官與師生發生肢體衝突”,“(涉事)軍訓教官是預備役人員”,而在26日卻變成“師生在軍訓中和教官發生肢體衝突”。這一變化的微妙之處,不得不説用心良苦。
而該通報也與媒體調查的口徑並不一致。有親歷者曾向新京報記者講述,當日毛某與田某開玩笑,但通報卻強調了“田某主動”。部分學生受傷,也被説成是打砸門窗玻璃泄憤時的玻璃劃傷或桌椅撞傷,跟毆打無關。至於此前報道説的,“教官當時都喝了酒”,通報中未置一辭。
媒體報道或不全面、有偏頗,但當地官方通報呈現的“劇情反轉”,在微網志上也引發諸多質疑。應看到,網路狂歡式的解讀,已展示出“無法輕信通報”的輿論表情。這裡面,事件情形的蹊蹺、涉事官方公信力的缺失,顯然是最主要的因由。
對於一起公共事件,相關官方及時做出回應,是責無旁貸。但回應並不意味著可以馬上“結案陳辭”,很多真相亟須縝密調查、審慎論證才能得出。而民智之開,早已改變了那種僅憑一紙通報就能平定輿情、安撫人心的狀況。在這種情況下,涉事官方更重要的工作,是將事件雙方都擺到明處,接受來自社會、媒體乃至司法部門的調查,而後再形成結論。即便是要“通報”,也該有理有據、經得起質證,而不是貿然吭聲。若沒些憑據支撐,只急於下結論,很難被視作權威聲音,反倒會顯出一派倉皇來。
這也是微時代地方政府應經的考驗:單一官方信源未必能取信于公眾,要獲得公信力,就得拿出敢直面真相與勇於擔當的態度,去接受質疑與挑刺。而就“軍訓衝突”事件而言,雖然迅即卻仍止于“一面”的通報,顯然很難平息集結其上的喧囂與爭議。
□楊耕身(媒體人)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