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19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七省超25%債務年底到期 警惕地方政府賣資産甩包袱

  • 發佈時間:2014-08-27 07:37:02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高額的地方債務壓力正在不斷衝擊地方政府的神經,而國企改革成為其解決債務困境的一劑“良藥”。《經濟參考報》記者從多個省份了解到,各地政府正在加速推動地方國有企業通過剝離資産、兼併重組等舉措,使處置不良資産和增強國企運營效率同步並行,以此助力化解地方債務風險。

  審計署發佈的審計結果報告稱,截至2013年6月底,地方政府負有償還責任的債務10.8萬億元。值得注意的是,我國地方政府債務期限較短,美國市政債期限平均在15年左右,而我國不到5年。2014年、2015年到期的政府負有償還責任債務將有4.2萬億元。廈門、北京、江蘇、上海、浙江、福建和吉林等地債務剩餘期限較短,2014年底到期的債務佔比超過了25%,短期償債壓力劇增。

  “實際上,地方政府的債務壓力,可以看做是推動本輪改革的一個關鍵因素。”記者了解到,目前包括北京、天津、上海、廣東、四川等過半數省份已經公佈了各自的國企改革方案,其中無一例外都包括“推進股權多元化減少國有股份比例”等內容。

  記者查閱地方債務審計結果發現,從債務率水準,即債務相對於地方政府綜合財力佔比而言,北京居首、重慶次之。北京、重慶、貴州、雲南、湖北、上海、吉林的債務壓力最大,總債務率均超過80%,負有償還責任的債務率均超過70%。尤其是北京市,不論是政府負有償還責任的債務率還是總債務率均居於首位,兩口徑債務率分別高達98.93%和99.86%。而上述城市的國企改革方案中均透露出希望借此緩解債務壓力的意圖。

  作為全國範圍內償債壓力第二大的重慶市,其公佈的方案顯示,一方面,大多數競爭類國有集團及所屬國有企業,將通過引入增量或轉讓減持的方式,實現投資主體多元化;另一方面,要通過市場手段,加快處理閒置、低效、無效及不良資産。方案中還將把25家市屬國有重點企業110個項目推向社會,推動國有資本與集體資本、非公有資本等交叉持股。重慶市還將在鐵路、高速公路等基礎設施、公共領域推出一批重點項目,並引導各類資本進入,緩解一直以來地方舉債投入較大的困境。

  對此,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金融研究室主任趙全厚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對於一些地方國有企業,如果自己運作效率不佳,而且市場有人願意進入,正好可以引進社會資本,通過資産交易、合作等方式,把民營資本引進來,這有利於搞活地方國企,也可以把政府的資金置換出來。”趙全厚認為,這種做法既能緩解地方債務壓力,也能通過新的投資增加地方政府財力。“我覺得這種方式應該鼓勵,大方向是值得肯定的。”他表示。

  此外,記者還了解到,今年年初,弘毅投資以總價近18億元受讓城投控股大股東上海城投總公司持有的上市公司29875.24萬股股份獲批。格力電器格力地産兩家公司的實際控制人珠海市國資委將不超過格力集團49%的股權通過公開掛牌轉讓方式引進戰略投資者。6月17日,四川國資委批准旗下的四川富潤企業重組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四川商業集團率先進行國資國企改革,非公有制持股比例在30%至49%之間。

  “地方國企改革正好可以與化解地方政府債務相結合。”一位地方國資系統負責人對《經濟參考報》記者坦言,這不單單是賣國有資産還債這麼簡單,目前對於地方政府而言,更好的辦法是進行債務重組,通過混合所有制,引進民營資金,盤活不良資産,並且在改革過程中,提高國有資本的回報率,從而增加財政收入,緩解債務壓力。雖説地方債有相當一部分去向不明,但總的來説還是投資,最終還是以資産的方式存在。將這些資産盤活,仍可解決相當一部分地方債務。

  “事實上,2011年,為了緩解地方債務危機,曾經出現過地方政府大舉減持國有股套現的情況,”國資系統專家對記者表示,相比較下,地方政府推進地方國企改革,一方面可以處置不良資産,另一方面可以通過股權稀釋來引入戰略投資方,既可以共擔風險,還可以盤活資産增強國企資本運營效率,這對於緩解債務壓力無疑是雙贏。

  “然而,這也不排除在鉅額地方債務償債壓力下,一些地方政府更為激進的做法,例如通過賣資産‘甩包袱’,甚至也可能會出現暗箱操作和國有資産流失等隱患。”有專家表示。(記者 楊燁 趙婧)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