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3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被放棄的風電:新能源野蠻生長的困境

  • 發佈時間:2014-08-27 07:27:02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未來,人們可以通過網際網路,建立起一個像神經末梢式的分佈式供電智慧網路。數以億計的人們將在自己家裏、辦公室裏、工廠裏生産出綠色能源,並在‘能源網際網路’上與大家分享。”

  這是美國經濟趨勢基金會主席傑裏米·裏夫金在《第三次工業革命》一書中對全新經濟模式的描繪,而該經濟模式的五大支柱之一便是向可再生能源轉型。

  對我國能源革命來説,增加可再生能源份額亦是重頭戲。可是,限電等並網瓶頸卻阻礙了行業發展。

  事實上,監管層已經注意到了這一問題。近日,國家能源局印發2014年下半年重點專項監管工作計劃,水電消納、分佈式並網等列入其中,重點解決“棄水窩電”問題。

  上證報記者近兩月兵分兩路,分別調研了上半年“棄風”最嚴重的吉林省和長期被棄水問題困擾的雲南省,探尋“三棄”(棄風、棄光、棄水)背後的原因及解決之道。

  ⊙記者 姜隅瓊 ○編輯 龔維松

  沿著長白高速飛馳,藍天白雲下,道路兩旁筆直的白楊不斷後退,身後是一望無際的玉米地和水稻田,仿佛穿行在綠色海洋中,不遠處開闊的草原上白色風機悠然轉動。

  吉林省70%的風資源位於白城,眼下是枯風季,但記者來到當地,仍是清風拂面。究其原因,白城側面是大興安嶺,中部是平坦的沖積平原,來自北方草原的風一路長驅直入,毫無遮擋地在松嫩平原上掠過,形成風口。當地有句話叫“一年刮兩季,一季刮半年”。

  記者從當地風場勘測設計院人士處獲悉,目前,吉林風電場全年可利用小時數已經下降到1400小時,遠低於1600-1700小時/年的盈虧平衡點,開發商和設備商只能將業務重心轉向其他城市。

  “這幾年全國風電場開發已經從考察哪風資源條件好,轉變為先看哪接入條件好,因為其他條件可以彌補,只有限電是瓶頸。”該人士説。

  上證報記者亦了解到,西部不少新上的光伏電站,業主投資時首要考慮的因素也是限電情況。但是,目前“棄光”尚不明顯,而“棄風”問題很嚴重,風電産業大發展後産生了不少後遺症。

  “路要一步步往前走,我們之前跑太快,需要沉澱下來反思。”前述當地設計院人士表示。

  風電開工率僅有1成多

  冬季供暖期最容易出現限電,嚴重時一週只需工作兩天,保持一宿5000千瓦時的發電量即可,而該風電場滿載發電量為4萬千瓦時,工作效率僅為12.5%,大部分風機無奈關停

  風電的波動性註定了“棄風”如影隨形,原因綜合分析大致有三類:一是本地經濟不發達,工業用電少,就地消納不足,主要體現在東北及內蒙古部分地區;二是前幾年風電項目大規模無序開發,外送通道能力不足,缺乏整體規劃,華北、東北等地區較為典型;三是不同類型發電企業競爭激烈,風電並不佔優。比如,火電有年度最低發電量計劃,成本也更低。

  此外,新能源波動大,需要穩定的火電調峰,然而新疆等地火電機組容量有限,也限制了風電新增規模。

  以東北為例,國家電網數據顯示,2013年,東北最大用電負荷4785萬千瓦,而總裝機卻高達11340萬千瓦。風電利用小時數僅為1911小時,比2010年的2074小時還要低。

  一位亞洲風電(UPC)前員工向記者介紹,前幾年風電開發以國有發電企業為主,追求裝機量,不考核發電量,對於上網限電、經濟損失並不敏感。當地政府為了拉動經濟,吸引配套設備投資,對批項目積極性也很高。“就像在吉林,當地風電場已經很多了,五大電企還要上項目,怎麼辦?那就申報個風電供暖示範性項目,100%賠錢。政府在其他項目上給予補償,比如,批一個配套的火電項目。”

  上證報記者從白城當地的風電場了解到,冬季供暖期最容易出現限電,嚴重時一週只需工作兩天,保持一宿5000千瓦時的發電量即可,而該風電場滿載發電量為4萬千瓦時,工作效率僅為12.5%,大部分風機無奈關停。“停掉的都是錢。”該人士不無惋惜的感嘆。

  風電設備商折戟通榆

  通榆風電儲量豐富,有著“吉林風電甲天下,通榆風電甲吉林”的美稱,風電設備産業也自然地成了當地政府的力推工程。然而,幾年下來,通榆風電産業園卻依然蕭瑟

  風機停了,最受傷的是設備企業。作為國家級貧困縣,白城市通榆縣當地領導曾對風電抱有極大希望,欲將風能産業打造成當地的經濟支柱産業,定下600萬千瓦風電設備基地目標。

  長期跟蹤新能源的券商分析師介紹,運輸佔風電成本的很大一部分,因此,組裝基地一般靠近風電場建設。通榆風電儲量豐富,有著“吉林風電甲天下,通榆風電甲吉林”的美稱,風電設備産業也自然地成了當地政府的力推工程。

  然而,産業園一開建便遇上了風電行業低谷。由於東北近年“棄風”限電嚴重,國家能源局對新增風電項目的核準規模大幅縮減,2011年第一批核準規模為8.87GW,2012年新增1.16GW,2013年沒有新增核準項目。

  這直接導致通榆“風電設備夢”的破滅。在三一集團計劃投資100億的風電裝備項目現場,記者看到,除了建好的樓宇廠房,空著的土地上長滿荒草,廠區大門緊鎖。當地居民告訴記者,“已經停産3年,這裡只有看門的了。”

  一墻之隔的整機商華儀電氣也面臨窘境,通榆分公司副總經理夏保林告訴記者,公司在工業園區佔地180畝,目前只開發了一期60畝,設計産能300台/年,但是最少的一年僅生産了12台。現在都是總部從外地調來的合同,“我們有配套30萬千瓦産能的本地合同在手,合算1.5兆瓦的整機200台。可是,輸電線路沒建好,開發商不要風機。”夏保林説,算上人員工資、設備折舊等,分公司成立以來始終處於虧損狀態。

  電網“棄風”的無奈

  提起“棄風”,一般第一反應通常是電網不接納。因出力不穩定、發電高峰與用電負荷不匹配,風電被戲稱為“垃圾電”

  有部分人士就認為,接納新能源與電網的壟斷屬性相背離,電網沒有動力接入風電,因此必須進行市場化改革。對此,電網也是滿腹委屈,電網只收取過網費,風電和火電上網電價相同,接哪個都一樣,但風電消納確實調度難度較大,不少地區火電裝機容量就已經超過了當地最大用電負荷,導致技術性“棄風”。

  湖南省電力公司基層新能源調度專員向記者介紹,由於風電不穩定,火電是平穩的調峰電源。電力調度計劃圍繞風電來做,然而風力發電不一定與預測相近,預測不準時就出現了“棄風”。一位從事電網運作近十年的基層人員也抱怨,“吉林晚上風大,特別是冬天夜裏風呼呼地吹,時大時小。”上夜班得時刻盯著,工作強度非常大。

  對此,國網能源研究院副總經濟師白建華接受記者採訪表示,解決“棄風”限電,首要是進一步挖掘風電基地的消納潛力,如需求側管理優化負荷曲線、風電供熱試點、適當補償火電輔助服務等。

  轉變在悄然發生。上證報記者獲悉,國網及各省電力公司都在進行調度系統創新,平均減少“棄風”近10%。其中吉林省電力公司研發了國內首套風力發電預報系統、裝設首套風電外送穩控裝置。寧夏電力公司也在優化跨區直流調度日前計劃。

  在基層電力公司,白城市供電公司調控中心副主任李長錄告訴記者,“風大的天,就不停電檢修。”此外,白城市處於電網末端,外送壓力大。白城市供電公司也在原有基礎上擴建變電所,新建3條500千伏外送路線,擴大輸送能力。

  解決之道——把電送出去

  “西部北部有我國最大的風光資源潛力,東部南部有巨大的消費需求,解決“棄風”問題根本上還是要加快建設特高壓等跨區輸電通道。”

  針對“棄風”問題,政策層面正在做出調整。參與能源“十三五”規劃前期調研的相關人士向上證報記者透露,區別於“三北”佔全國風電85%比重的原方案,能源“十三五”規劃將提出新思路,更重視東部沿海分散風光資源的開發,適當提高東部目標,減少西部裝機容量。

  與此同時,國家能源局也在委託水利水電規劃設計總院進行甘肅酒泉等風電基地集中運作的後評估工作,總結風電規模化産業發展經驗,優化能源管理體制。

  白建華説:“電網建設通常需要2年,風電場建設週期卻僅需半年,這一時間差使得解決“棄風”問題,必須優化電源電網的投産時序。考慮到西部北部有我國最大的風光資源潛力,東部南部有巨大的消費需求,解決“棄風”問題根本上還是要加快建設特高壓等跨區輸電通道。”

  比如,新疆哈密-鄭州800千伏直流特高壓建成後,外送能力增強,哈密的“棄風”限電問題得到很大程度緩解。而寧夏要想緩解“棄風”問題,也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寧東-山東、寧東-浙江兩條直流輸電線路的建成。

  不僅是電網,建設跨區輸電通道幾乎是所有風電相關企業的期盼,白城當地風電開發商、設備企業及設計單位均向記者表示,“先解決並網機組的限電問題,下一步建輸電線路,盡可能多接風電。”

  之前跑太快,需要沉澱下來反思

  隨著2013年核準項目減少,“棄風”現象有所緩解,風電産業鏈逐步回暖。長江證券判斷在行業回暖和上網電價2015年下調的預期下,全年新增風電裝機有望超過20GW

  在白城市工業園,中材科技區門口的大卡車正在漸漸變多,白城市工業園區管委會副主任李志強介紹,在2009年行業最好的時候來拉葉片的大卡車停滿了廠區外側兩條馬路。“當時的火熱程度是銷售人員指著沒安裝好的葉片毛坯就要了,甚至為了提貨打架。”中材科技現場負責人任志輝説。

  不過,中材科技白城公司在2012年低谷時僅生産了160余套,任志輝介紹,隨著國家標準調整,基地生産的40米大機型需求放量,預計今年可達産350-400套葉片,價格也比年初有所上漲,毛利率可達7%至8%。此外,公司正在研發更長葉片如70米規格的新機型,毛利率可達10%。

  明年行業形勢將好轉,亦是夏保林的判斷,原計劃今年並網的80萬千瓦送電能力明年可達成,電網輸電線路和變電站也已就位,屆時各大風電開發商也將開建已核準風場,風機需求強烈。整機商龍頭金風科技23日的半年業績顯示,公司上半年凈利潤同比增長256.8%,前三季度預增超5倍,券商預計公司全年風機出貨量有望超4.2GW。

  水電水利規劃設計總院新能源部副主任王霽雪認為,從2001年至2007年,風電幾乎是以每年100%的速度增長,2007年至2009年甚至達到150%的高增速。未來,風電不太可能像過去的這種爆髮式增長,每年新增量比較平穩。“路要一步步往前走,我們之前跑太快,需要沉澱下來反思。”前述設計院人士表示,解決“棄風”問題後,未來將再度迎來一個3至5年的高峰。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