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三七價暴跌折射中藥材産能過剩

  • 發佈時間:2014-08-26 21:30:37  來源:國際商報  作者:周傑  責任編輯:羅伯特

  

  數據顯示,從2013年12月至2014年8月,三七120頭價格從400多元一路跌至現今的200元左右,跌幅達48.93%,行情幾近腰斬,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近一個月三七跌幅就達33.55%!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三七短期內超過三成的暴跌?三七的“瘋狂時代”又何以終結?

  據記者了解,三七主産地在雲南文山及其周圍,其中文山地區産量和種植面積佔全國90%以上。專家指出,三七年正常用量在7000~8000噸,但2009~2012年3年間的三七産量均低於7000噸,因此市場供不應求,價格“一路高歌”,讓三七經營商幾年內暴富,在産地甚至出現開賓士、寶馬拉三七的現象。

  持續的高價行情,極大地刺激了藥農的種植熱情,隨後幾年三七大面積擴種。直至2013年産新,當年1萬噸左右的産量終究造成三七産能過剩,且市場預計2014年三七種植面積或達到30萬畝,採挖面積14萬畝,産量將比2013年還大。三七嚴重供大於求,行情整體走向沒落可想而知。

  大規模産新逼近市場恐慌

  三七行情將整體下滑在幾年之前行業內就敲響了警鐘,當前跌跌不休的走勢也是在眾人意料之中。但正是鋻於這樣的預期,從農戶到藥企早就“心領神會”,紛紛看跌後市。

  2014年註定是三七産量大規模爆發的一年,三七傳統的産新期是在每年的10月份,中秋、國慶期間上市量最大,當前距離産新還有不到一個月左右的時間,但是行情已經暴跌。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隨著産新期越來越近,産地不少農戶唯恐在中秋、國慶前後行情更加不可接受,於是提前採挖,以謀求減少損失。當前文山産地市場三七幹度不足,多為九成幹左右。市場陳貨未消耗完,新貨又陸續上市,不斷打壓行情;而産地之外的市場,安國藥市、亳州藥市、玉林藥市、荷花池藥市也隨著産地低價新貨的不斷應市,三七行情一路直下。

  另一方面,市場持貨方對後市有恐慌心態,不敢長期持貨,在整體趨勢下跌的前提下,貨源在手稍微多滯留幾天就意味著虧本,於是寧願紛紛低價拋售,不少120頭貨源甚至當作無數頭貨源售出。

  而此時,雖然三七下游各大藥廠、飲片廠庫存已經減少,但有預測稱2014年三七産新行情將大幅度跌落,購貨積極性明顯受到限制,寧願隨購隨用,甚至選擇“按兵不動”,等待低、再低、更低的行情到來。

  在不斷下滑的行情中,整個三七市場充滿著恐慌與絕望,三七經銷商在持續下跌的行情中可謂九死一生。然而,三七的傳奇演繹還未落幕,當前距離大規模産新還有一段時間,所謂“物極必反”,不少下游藥企眼看著三七行情跌的如此慘重,早有躍躍欲試出手的衝動。

  生意社三七分析師薛海娟分析稱,2014年大規模産新的三七成本大約在150~200元左右,當前行情已非常接近,三七後市註定不會平靜。

  藥市慘澹大宗家種藥材集體失聲

  無論如何,三七已經失去了往日的光彩。縱觀整個中藥材市場,三七的神話破滅,跟整個藥材行業的浮躁不是全無關係。受整個經濟大形勢影響,各行業都要經歷痛苦的去産能過程,中藥材也不例外。

  記者調查表明,中藥材市場2009年起步,2010、2011年達到頂峰,2012、2013年中部調整,2014年才是大多數中藥材品種觸底、築底的過程,2014年年初至今整個藥材行業不景氣,尤其是家種大宗品種,其中又以甘肅隴西地産“三駕馬車”當歸、黨參、黃芪的低迷為標誌。生意社統計數據顯示,2013年12月份至今,當歸跌幅在40%左右,黨參跌幅竟超70%。

  前幾年藥材行業紅紅火火,農戶嘗到了甜頭,大面積擴種藥材。以當歸、黨參主産地之一的“千年藥鄉”甘肅岷縣為例,2013年岷縣中藥材播種面積256494畝,較2012年增加3742畝,增幅達1.4%,每人平均種植藥材0.58畝,推算中藥材總産量60518噸,較2012年增産518噸。其中當歸總産量19739噸,平均畝産197公斤(折幹),較去年當歸平均畝産(測産)195公斤增産2公斤,增幅達1%;黨參總産量12965噸,平均畝産201公斤,較上年平均畝産190公斤增加11公斤,增幅達5.8%。而據目前市場反饋的消息,2014年岷縣、渭源等地當歸、黨參種植面積不見減少,且至今生長狀態良好,加上庫存量豐,許多陳貨未消化,當歸、黨參後市岌岌可危。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