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0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受刺激後創辦聖牧高科 姚同山現身回應有機奶質疑

  • 發佈時間:2014-08-26 16:44: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蒙牛係”的又一高管,再次創業成功。

  一個多月前,內蒙古聖牧高科牧業有限公司正式在香港聯交所主機板成功掛牌上市,向全球發售股份4.448億股,每股發行價2.39港元,共募集資金10.63億港元,所募集資金將用於牧場建設、擴充液態奶生産設施、拓展銷售渠道等方面。

  對此,外界關心的話題是,聖牧高科為何成立短短幾年就能上市?聖牧高科在沙漠中是如何做有機奶的?這個公司和蒙牛乳業(02319)有著怎樣的關係?聖牧高科未來會不會成為第二個現代牧業(01117),也委身給蒙牛?

  今年8月底,經過多次溝通協調,《財經國家週刊》記者在北京專訪了聖牧高科董事長姚同山,以其給大家揭曉上面的答案。

  現身回應“有機奶”質疑

  聖牧高科上市後,外界對於其有機奶的質疑聲此起彼伏。

  對此,有乳業專家認為,如果做到有機,意味著苜蓿草等飼料整個過程都不使用化肥、農藥,不僅如此,生産、加工、包裝和銷售等全産業鏈都要符合有機標準。在目前國內的氣候環境下,飼料種植環節想做到純天然很難,且奶牛不可能不生病,生病就不可避免地用抗生素。

  據悉,有機奶也被稱為生態奶,是最乾淨、最安全、無污染、無殘留、最有利於健康的一種牛奶。有機奶必須符合以下四個條件:條件一:源於有機農業生産體系;條件二:種植、養殖全過程遵循自然規律、生態規律,嚴禁使用化肥、農藥、無激生長調節劑、催奶劑、食品添加劑等人工合成的化學物質;條件三:嚴格按照國家頒布的有機食品加工規程進行生産加工;條件四:必須取得國家有機食品認證機構的認證。

  “我幹乳業這一行已經十五年了,看到了這個行業的不足,2012年甚至是之前三聚氰胺的時候,中國缺奶,市場上沒有足夠好的牛奶,甚至要去香港進口”。姚同山表示,他不相信中國做不出最好的牛奶,所以就著手開始了今天的創業,聖牧高科之所以能自信地説自己的牛奶是最好的牛奶,是因為他們的理念是高起點、高標準。

  據姚同山介紹,聖牧高科用的是世界最高的乳品行業標準——歐盟乳業標準,目前是中國唯一一家通過歐盟標準的沙漠有機産業鏈,有機牧場和傳統牧場最大的區別就在於可追溯性,他們可以對養殖的全過程進行監控,包括每一批奶是從哪個牧場哪頭奶牛産的,吃了什麼飼料,所有環節一目了然,因而具有可追溯性,傳統的牧場有幾百家,十分混亂,很難追溯,因而是空話。

  據悉,聖牧有機産品通過中綠華夏和歐盟的兩個有機認證,前者是中國農業部推動有機農業運動發展和從事有機食品認證、管理的專門機構,後者是歐盟乃至全球最具權威的有機認證機構,目前在全世界80個國家提供獨立、嚴格和高效的有機審查、檢測與認證。

  “很多人都不理解我們的選擇,因為和傳統的觀念不相符,所以會遭到外界的質疑”。姚同山認為,聖牧高科主要是想做一些創新的事情,一些與常規想像、思維不同的事情,所以外界有疑問是正常的,這些疑問,一方面是因為外界不了解,過去沒有人做過,事情本身正確性存疑;另一方面,大家會覺得別人不能做的事情聖牧是否能做好,對他們的能力也有一定的懷疑。

  在中國,有機食品認證始於1990年代。彼時,有機産品基本都外銷,美歐的認證機構派檢查員來中國檢查,並頒發國外有機證書。1994年,當時的國家環保局牽頭建立中國有機産品認證制度,並批准一些機構開展有機産品認證活動。

  早在2004年,國家質檢總局就發佈了《有機産品認證管理辦法》。隨後的2011年,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修訂了《有機産品認證實施規則》,並制定了《有機産品認證目錄》。

  根據美國有機貿易協會統計,2011年美國有機食品銷售額已佔其全部食品銷售的4.2%,七成美國人消費過有機食品;而中投顧問發佈的《2010-2015年中國有機食品市場投資分析及前景預測報告》顯示,中國有機食品在整個食品行業市場份額中所佔的比例估計還不足1%。

  “有數據顯示,丹麥的有機乳品比例超過50%,荷蘭達到20%,美國達到10%,而這個數字在中國則是0.4%左右”。姚同山告訴記者,做有機牛奶一是和他最初的目標相一致,想讓中國乳業真正崛起;二來是參照了發達國家,也了解了國際乳品行業的最新發展,有機奶是目前世界上最前沿的乳業發展趨勢,符合世界潮流。

  受刺激後創辦聖牧高科

  公開資訊顯示,聖牧高科是內蒙古自治區最大的奶牛養殖企業,全國排名第三,截止上市前夕,擁有奶牛75000余頭;目前聖牧高科的有機奶産量佔據三分之二,普通奶佔據三分之一;到2016年,有機草場將達到40萬畝,建造18個有機牧場,奶牛蓄養量12萬頭。

  對於聖牧高科上市的意義,內蒙古自治區官方給出的評價是,聖牧高科的成功上市,是內蒙古自治區繼伊利(600887)、蒙牛上市後借助資本市場發展的又一乳品企業,這對進一步落實自治區“8337”發展思路,打造綠色農畜産品加工基地,形成呼和浩特乳品企業群,強化中國乳都的作用都具有重要作用。

  據《財經國家週刊》記者了解,聖牧高科成立於2009年10月,辦公地址和奶源基地均位於內蒙古自治區巴彥淖爾市,發起人為姚同山。

  生於1956年的姚同山,內蒙古呼和浩特人,1988年畢業于天津大學,工科碩士學位。1989年起先後擔任了中國建設銀行內蒙古分行國際信貸部主任、內蒙古景通投資顧問公司總經理、內蒙古蒙西高新技術集團財務總監等職位。

  2001年10月,姚同山加入蒙牛集團;在2001年,姚同山通過公開招聘的形式加盟了蒙牛集團,先後任財務總監、集團財務副總裁;從2004年起,任中國蒙牛香港上市公司CFO。

  那麼,作為蒙牛集團的重要元老,姚同山為什麼要離開後自己創業呢?對此,姚同山告訴本刊記者,之離開蒙牛,是因為受到一件事情的刺激,那是中國出現三聚氰胺事件的2008年,他作為蒙牛上市公司發言人,在回答記者關於如何徹底防止三聚氰胺事件再次發生時,非常為難,一時竟回答不上來,自己很受刺激。

  2010年3月1日,姚同山正式從蒙牛離職。至此,他開始自立門戶,創辦了內蒙古聖牧高科牧業有限公司,並立志要生産出中國最好的牛奶。在下屬眼裏,姚同山是個“工作狂”,每天工作17、18個小時都很正常。

  “聖牧高科現在80%左右的管理層人士都來自蒙牛,就像當年蒙牛創立時很多管理層人士都來自伊利一樣。”姚同山告訴本刊記者,目前蒙牛在聖牧高科裏面還有4%左右的股份,企業生産的有機奶種45%供應給蒙牛,15%供應給伊利。

  “我曾經在蒙牛工作十年了左右,蒙牛很多的管理經驗,創業精神,蒙牛人的創新精神,都在我創業過程中一脈相承”。姚同山認為,聖牧高科和蒙牛的不同點就在於,他們是既繼承又發揚了蒙牛的管理創新精神、團隊奉獻精神和經驗、教訓,其中最大的教訓就是一定要在發展的不同階段有著不同的創新。

  在姚同山看來,“三聚氰胺”最大的問題就出在蒙牛現代化的乳品加工産業和上游養殖業的分散運營已經不相適應了,需要變革,這是整個乳業的事情,不僅説的是蒙牛,此前農業龍頭企業分散養殖帶動農民致富的模式很好,但是也有不妥的地方,就是不好把控食品安全,因此企業發展到一定程度,就需要創新,而且主要是在産業模式上。

  事實上,出走蒙牛選擇創業,姚同山並不是第一人。作為蒙牛1999年股改發起人的“乳業最硬的十個腦袋”牛根生、鄧九強、侯江斌、孫玉斌、邱連軍、楊文俊、孫先紅、盧俊、龐開泰、謝秋旭如今都已相繼淡出。

  此前,跟隨牛根生一起創業的蒙牛元老離開蒙牛後紛紛創業,蒙牛前副董事長鄧九強創立了現代牧業、蒙牛前副總裁孫先紅參與投資了內蒙古和信園蒙草抗旱綠化股份有限公司、蒙牛原總裁楊文俊創辦了賽科星澳源牧業等。

  現如今,姚同山也走上了自主創業這條路。據本刊記者了解,這些離職的蒙牛高管每年的春節還會聚聚,互相串串門,平時大家也不經常見,一般的聚會地點都選擇在呼和浩特市。

  對於蒙牛的很多元老創業的事情,乳業分析師宋亮評價稱,這是好事,因為蒙牛的離職元老在創業中,選擇的項目大都是奶源的上游,對中國乳業的發展是有好處的,他們很專業,做出模板後,有利於整個行業的升級。

  未來,聖牧高科會不會步現代牧業的後塵,蒙牛繼續增持股份呢?姚同山則回應稱,“都是市場行為,一切都有可能發生”。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