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獎補機制發放改革發展紅利
- 發佈時間:2014-08-26 09:05:29 來源:中國財經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6年來的實踐證明,一事一議財政獎補政策作為一項制度安排和機制創新,在農村公益事業和基層民主建設中顯現出強大的生機和活力,成為維護和發展農民合法權益、促進農村經濟社會和諧發展的強大杠桿和有效平臺,受到廣大農民群眾的熱烈歡迎。”廣西壯族自治區財政廳副廳長曾紀芬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這項政策是取消農業稅及附加後解決農民群眾村級公益事業建設問題的有效途徑,是興辦農村民生工程的一項重要制度選擇,向更多群眾發放了改革發展紅利,對全區統籌城鄉一體化發展産生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曾紀芬介紹,2008年,根據國務院農村綜合改革工作小組、財政部、農業部《關於開展村級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財政獎補試點工作的通知》精神,自治區在龍州、柳城和平果3個縣先行開展試點,為全區逐步推開積累了寶貴經驗。
2009年5月,國務院農村綜合改革工作小組、財政部、農業部下發《關於擴大村級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財政獎補試點工作的通知》,將廣西列入村級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財政獎補局部試點省份。廣西在3個縣試點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大實施範圍,2009年擴大到24個縣(市、區),2010年擴大到68個縣(市、區),2011年擴大到98個縣(市、區),2012年和2013年分別擴大到105個和108個縣(市、區)。
加大投入力度,健全規章制度
為支援村級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財政獎補工作,財政投入量也逐年加大。據不完全統計,2008—2013年,全區各級財政共投入一事一議財政獎補資金67.62億元,其中,中央財政資金24.03億元,自治區本級財政資金24.13億元,縣級財政資金19.46億元。在中央財政獎補資金不斷增加的同時,全區各級財政也積極調整支出結構,逐步加大投入力度,有力保障了獎補工作的順利開展。特別是2013年和2014年,自治區本級財政連續2年安排一事一議財政獎補資金比上年增長達20%,分別為8.125億元和9.755億元,超過當年全區財政收入增長幅度;在沒有要求市級財政配套安排資金情況下,南寧市本級財政連續3年安排預算資金,2012年為2500萬元,2013年為1020萬元,2014年為2000萬元;賓陽縣、全州縣、桂平市、博白縣、陸川縣、八步區等近年來本級預算安排的一事一議財政獎補資金均超過了1000萬元。
為加強和規範村級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財政獎補資金管理,自治區綜改辦制定了《一事一議財政獎補管理辦法》和《一事一議財政獎補資金管理辦法》,規範村級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財政獎補工作規程,加強一事一議財政獎補項目資金管理。並建立《一事一議財政獎補項目管理辦法》,對一事一議財政獎補項目的規劃、申報、實施、驗收、管護、資金兌付、監督檢查等方面進行規範管理,以提高項目建設品質。此外,建立《一事一議財政獎補項目考核驗收辦法》,確保項目建設品質;建立《一事一議財政獎補檔案管理辦法》,將村級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財政獎補檔案按文書類、項目類、會計類、聲像類、實物類等5類進行收集整理並歸檔保存;建立《一事一議財政獎補項目管護辦法》,解決“有人建、無人管”的問題,確保自治區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財政獎補項目工程發揮長期效益,以及建立《一事一議財政獎補工作考核評價辦法》,建立健全一事一議財政獎補激勵約束機制。
與此同時,為促進財政獎補工作順利開展,自治區還建立月報制度、通報制度,加強監督檢查,實行績效考評等措施,有力推動了村級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財政獎補工作開展。
財政獎補工作取得四大成效
“一事一議財政獎補政策在廣西實施以來,取得了四個方面的效果,數千萬群眾從中受益。”曾紀芬向記者一一道來。
一是加強了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改善了農村生産生活條件。據初步統計,2008—2013年,全區一事一議財政獎補項目已完成84836個,包括修建村內道路4.53萬公里,水渠2.94萬公里,自來水管道6.73萬公里,公共活動場所392.11萬平方米,村內小型水利設施1228個,路燈1.8萬盞,植樹8.01萬株,花池10.24萬平方米,新能源設施551個,其他公共設施2407個等,促進了農村經濟社會發展。
二是增加了農村投入,形成了村級公益事業建設投入新機制。根據已完工項目統計,2008—2013年,一事一議財政獎補建設項目投資116.31億元,其中,各級財政安排獎補資金67.62億元,整合財政支農資金5.98億元,村集體經濟籌資4.03億元,帶動村民籌資籌勞總額24.72億元,社會捐助資金10.66億元,其他資金投入3.3億元。形成了政府激勵引導、農民籌資投勞、社會捐資贊助的農村公益事業投入新機制,開闢了惠農新渠道。
三是調動了農民參與公益事業建設的熱情,破解了村級公益事業建設難問題。村級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財政獎補工作,讓廣大農民群眾真正得到了實惠,從而使部分農民群眾對家鄉建設的“等、靠、要”觀念發生了改變,從以前的“要我幹”轉變為“我要幹”,從而解決了一事一議存在的“事難議、議難決、決難行”的問題,廣泛提高了農民參與公益事業建設的積極性。
四是密切了黨群幹群關係,增強了基層組織的凝聚力。開展一事一議財政獎補試點工作,為解決村內戶外公益事業搭建了一個村民能夠廣泛參與、平等協商議事的平臺。通過這個平臺,解決了村民最直接、最迫切的現實利益問題,為基層政府職能轉變找到了新的切入點,基層組織和幹部的服務得到認可、群眾得到實惠,促進了農村經濟社會和諧、穩定發展。
曾紀芬告訴記者,2013年,廣西被國務院綜改辦列為首批以省為單位開展“美麗鄉村”建設試點省份之一。為了將一事一議財政獎補和“美麗鄉村”建設試點工作推向新的高度,2014年將在全區範圍內推開一事一議財政獎補工作,適度擴大獎補覆蓋面,加大財政投入,完善獎補制度,加強政策監管,全力推進一事一議和“美麗鄉村”建設。
首先是突出規劃引領,抓好建設重點。發揮“美麗廣西”鄉村建設總體規劃的引領作用,在項目安排上按“美麗廣西”鄉村建設活動的要求,優先安排農民群眾反映最強烈、需求最迫切、受益最直接的公益事業,重點支援村內道路、水利設施、環境整治、村屯美化亮化和文化設施等建設,改善農村基礎設施和人居環境,促進城鄉一體化發展。
其次是突出資源整合,抓好項目投入。盤活存量,並通過績效評估機制,確保現有投入力度不減;集中增量,配合中央加大支援力度,自治區本級調整支出結構,挖掘潛力,主動增加投入,要求市、縣各級財政相應加大投入;整合資源,以縣為單位將性質相同、用途相近的專項資金整合用於“美麗廣西”鄉村建設;發揮財政資金“四兩撥千斤”的作用,引導社會資金共同投入,形成“農民籌資籌勞、政府財政獎補、部門投入整合、集體經濟補充、社會捐資贊助”的多元化投入格局。
同時,還要突出機制,抓好規範管理。建立和完善以縣為主的責任機制,通過縣級帶動鄉鎮和村級組織作用的發揮。進一步完善全區一事一議財政獎補和“美麗鄉村”建設試點資金管理辦法,在專項資金分配上,改革原分配方式,自治區本級採取因素法、競爭立項、以獎代補等方式切塊分配到縣,積極探索“政府主導、分級負責、共建共管”的運作維護機制,確保項目發揮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