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受阻,茶企如何“入鄉隨俗”
- 發佈時間:2014-08-26 07:37:29 來源:新華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歐盟這個規定,對我的影響太大了。”22日上午一上班,記者打通宜興項珍茶葉合作社社長王小明的電話,他正忙著和同事商量應對之策。讓他頭疼的,就是歐盟新出臺、于8月25日正式實施的EU87/2014指令。
原標準控制已屬不易
“新指令主要涉及4項農藥殘留指標,包括異丙隆、啶氧菌酯、嘧霉胺和啶蟲脒,標準都比原來提高了1倍,含量從0.1ppm變成為0.05ppm,此外還對我國茶葉增加了唑蟲酰胺殘留的檢測。”江蘇出入境檢驗檢疫局食品監管處副處長孫國防説,啶蟲脒是我國茶葉生産推薦用藥,因此新規對我國茶葉出口影響很大。“啶蟲脒本來不在歐盟農藥殘留檢測範圍內,它對防治小綠葉蟬、蚜蟲、介殼蟲、小菜蛾、縱葉螟、天牛等茶葉病蟲害效果較好。加上使用成本低,塊把錢一包,一畝茶園只要兩三包,使用很廣。”王小明説,將農藥殘留含量控制在0.1ppm已相當不易,如今標準再提高一倍,只能尋找新的替代農藥,一包同樣規格的可能要十來塊,效果還不一定好。
宜興項珍茶葉合作社是我省茶葉出口主要基地,53家茶場、上千戶茶農分佈在張渚山區,茶園總面積近2萬畝,年出口200多萬美元。統一管理産品,統一提供農藥,合作社有效控制産品品質,取得了出口美國、歐盟的資質,茶農收入有了保障。就連原本用作肥料的春茶尾茶,組織採集後每畝也增收500多元。
歐盟每年修訂農殘限量
作為中國綠茶最大的消費市場,歐盟自2000年7月1日實行新的茶葉農殘限量標準以來,幾乎每年都要加以修訂,從而成為對茶葉農殘要求最嚴格的地區。“歐盟的茶葉檢測指標原來是96個,現在增加到了480多個,其中還有6個必測指標,含量都不能超過0.1ppm。”王小明擔心,以後茶葉出口難度會越來越大。
農藥殘留,是出口茶企的軟肋所在。資料顯示,今年我國輸歐茶葉已被歐盟通報18批,農殘超標是主因。而據專家介紹,用農藥進行有害生物防治,幾乎是各國農業生産中的普遍做法,完全不用化學農藥的農産品只佔總量的3%-5%。我國出口茶葉,以夏、秋茶為主,天氣熱病蟲害多,農藥殘留難以避免。據孫國防介紹,我國的茶葉農殘檢測共28項,比發達國家少得多。至於茶葉生産標準,只相當於歐盟、南韓、日本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水準。
在我省、我國農産品出口中,茶葉雖非主角,去年全省經檢驗檢疫出口共計26批次、227噸,但其“出口遭遇”具有代表性。當前國際貿易環境下,綠色環保名目繁多、安全門檻越來越高。從日本的《肯定列表》,到歐盟此次發佈新指令,各國對進口食品安全予以高度重視。對於出口茶葉企業而言,當務之急是找到應對之道。
最好辦法是與國際接軌
王小明打算,儘快開拓其他市場,比如日本,目前尚未對茶葉的啶蟲脒含量設限。長期和茶葉打交道的宜興農林局茶果站工作人員顧衛忠則建議,在有機生産因成本過高難成主流情況下,可以選擇農藥替代品種。同樣做出口業務的金壇鑫品茶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尹福生,也持類似看法:“我國每年有大量原料藥、中間體出口,被國外企業生産成品後再賣給我們。茶葉要出口到哪個國家,就使用這個國家的農藥,這樣不會受到限制。”
也有業內人士認為,從長遠角度看,增高的國外技術門檻可以倒逼我國進一步規範茶葉生産,有助於增強茶葉種植和加工的環保意識。另一方面,歐盟等發達國家頻繁提升茶葉以及其他食品、農産品農殘標準,相比之下,暴露出我國相關檢測標準偏低。7月9日,消協對北京市場上銷售的50種龍井茶進行比較試驗,結果表明均含有農藥殘留,只不過指標都在國家標準規定範圍內。另外像歐盟新增的唑蟲酰胺殘留檢測,在《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中農藥最大殘留限量》(GB2763-2014)中並未規定茶葉最大殘留量。面對更廣闊的國際市場,國內相關標準的制定也應儘快、盡可能接軌。
本報記者 邵生余
本報實習生 劉宇軒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