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4月25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小銀行挑起縣域經濟大梁

  • 發佈時間:2014-08-26 06:14:58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湖南省宜章縣是國家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羅霄山片區扶貧攻堅重點縣,總人口62萬人,其中農業人口46.92萬人。2013年全縣GDP達147.2億元,同比增長11.5%。“這兩年農民增收快,得益於兩家銀行的貢獻。”據宜章縣縣長王建球介紹,一家是成立於2010年12月的宜章農村商業銀行,一家是成立於2011年3月的宜章長行村鎮銀行。

  兩家銀行究竟産生了何種作用?《經濟日報》記者近日走進湖南宜章,探訪小城鎮裏的金融體系建設。調研中,記者發現,地方法人機構在推動縣域經濟發展過程中發揮的杠桿作用,對解決縣域經濟中的縣域資金供給不足、儲蓄—投資轉化率低、金融機構包袱沉重等問題具有重要意義。

  資金流出難題待解

  湖南銀監局提供的調查數據顯示,截至2009年末,宜章全縣擁有農發行、工、農、中、建、郵政儲蓄機構網點36個,農信社法人1家、分支機構28個,除1個鄉鎮外,基本實現銀行機構全覆蓋。

  但如此高的覆蓋率,存貸比卻僅為31.4%。其中,國有大型銀行各項存款36.7億元、各項貸款5.6億元,分別佔全縣全部存貸款的53.8%和26.1%,存貸比15.2%;郵政儲蓄存款11.9億元、貸款3501萬元,分別佔全縣全部存貸款的17.4%和1.6%。

  “從我們了解的情況看,大銀行在吸收本地儲蓄之後,大多把貸款發到別處,對宜章當地小微機構關注少。”王建球説。

  大銀行“不願貸”,立足當地的農信社卻“自身難保”。由於種種原因,截至2009年末,宜章農信社各項存款18.76億元、各項貸款12.56億元,不良貸款餘額3.02億元,撥備缺口1.37億元,歷年虧損挂賬3097萬元,靠自身積累消化歷史包袱至少需要54年。

  以改革改變金融生態

  難題,是挑戰也是機遇。在湖南銀監局局長李賽輝看來,如果將大銀行比作大超市,小銀行就是在居民區的小商店。“縣域經濟發展其實更需要這種金融‘小超市’,以節省資訊成本和交易費用。小銀行有利於把更多的儲蓄資金留在當地,並高效轉化為當地投資。”

  從2009年起,宜章縣在加快經濟發展、夯實金融基礎的同時,接連成功組建兩家規範的現代公司制金融企業——宜章長行村鎮銀行和宜章農村商業銀行。

  值得關注的是,農信社改制過程中,宜章縣在幫助其清收不良貸款4億元的基礎上,縣政府以土地置換1.3億元不良資産,撬動民間資本3.6億元,消化了歷史包袱,成立了宜章農商行。改制後的宜章農商行不良率從39.8%降至4.19%,資本充足率由-14.4%升至14.85%,撥備覆蓋率由2%升至156.46%。“股改成功,不僅一舉將‘老大難’機構培育成為了健康的市場主體,更為其經營機制轉換奠定了産權制度基礎。”李賽輝説。

  數據顯示,自“兩行”組建以來,截至2013年末,宜章農商行5萬元以內農業貸款餘額1.83億元,涉及農戶6534戶,佔貸款客戶總數的61.2%;長行村鎮銀行累計發放貸款近600筆共8.99億元,貸款覆蓋全縣10多個鄉鎮,近80個中小企業主、150家個體經營戶、300個家庭從中受益。

  為縣域經濟注入新動力

  縣域經濟的發展,既要面向農業産業化、新型城鎮化和新型工業化的新要求,也要立足縣域“三農”、中小企業和産業弱質性的現實特點。在這一過程中,既要提高縣域儲蓄—投資轉化率,也必須有利於促進銀行業機構健康持續發展。

  記者了解到,宜章農商銀行開業3年來,累計繳納各項稅金9446萬元,長行村鎮銀行累計繳納各項稅金1351萬元。“兩行”繳納稅金佔當地金融業繳納稅金的90%以上,成為支撐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財源。

  在存貸比方面,截至2013年末,“兩行”兩年合計增加貸款10.84億元,佔同期全縣貸款增加額的72.4%。宜章縣域存貸比達38.1%,較2009年提高近8個百分點。其中,宜章農商行、長行村鎮銀行存貸比分別為61.7%和58.3%,高出平均值23.6個百分點和20.2個百分點。

  “立足當地,服務當地,小銀行挑起了宜章縣域經濟大梁,對助推經濟向農業産業化、新型工業化轉型作用突出。”李賽輝説。僅以煙花産業為例,宜章素有“中國紅炮之鄉”之稱,長期停留于“手工作坊”式小生産。2008年以來,“兩行”累計發放貸款1.4億元支援煙花爆竹企業向工業園區轉型發展,實現了自動化、標準化、機械化和品牌化。2013年,紅炮行業實現産值18億元,創稅費近6000萬元,帶動就業3萬餘人。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