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國企高管薪酬不宜“一刀切”

  • 發佈時間:2014-08-26 01:00:11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譚浩俊  責任編輯:羅伯特

  國企高管薪酬再次成為社會關注熱點。近日,有媒體發表觀點認為,國企高管薪酬不應以私營企業為參照,而應以較高層級國家公務員薪酬水準為參照,以體現所有者國家意志。

  所謂國有企業高管薪酬偏高,高的並不是薪酬本身,而是高管的身份、高管的選聘方式、高管的制度約束以及企業在市場競爭中的地位。如果單從業績來看,與其他所有制企業相比,國企高管的薪酬是偏低的。衡量和判斷國企高管的薪酬,不應當以數量來衡量,而應當以企業和高管的身份與地位來衡量。

  雖然一再強調,國企要按照市場化要求建立企業的運作機制,建立符合市場要求的制度框架,而不是政府的附屬物。但是,在實際操作過程中,由於政府不能真正從經濟領域轉入到公共領域,把企業交給市場。因此,企業的身份和地位,也就變成半市場化、半行政化了,該壟斷的壟斷,該享受特殊政策的享受特殊政策,於是,與其他所有制企業相比,無論是經營難度還是市場壓力,都要小得多。不僅如此,在國企內部,也存在嚴重不公的現象,壟斷行業的企業經營難度和市場壓力明顯偏小,效益也明顯偏好,而已經步入市場化的企業經營難度和市場壓力則要大得多。表現在高管薪酬上,壟斷行業的薪酬還要普遍高於其他行業。

  由此帶來的直接後果是,經營難度和市場壓力大的競爭性行業,也被等同於壟斷行業,一起受到社會各方面的質疑,一起要求被降低高管薪酬。顯然,這是不符合市場要求的,是損害經營者權利的。

  由於受企業身份和地位的影響,企業高管也就成了政府的棋子,而不是市場的棋子,該不該出任企業高管,擔任什麼樣的高管角色,既不由企業説了算,也不由市場説了算,而是政府説了算。那麼,企業高管的薪酬也就必須由政府來確定,而不是市場來決定。由於與其他同類企業相比,國企高管的薪酬明顯偏低。於是,諸如職務消費、“三公”消費以及貪污受賄等方面的問題也就不可避免了。

  想一想,同樣的企業,同樣的效益,同樣的管理,就因為企業的身份不同,高管的薪酬就相差懸殊,如果再沒有職務消費等其他收入,有什麼人願意擔任國企高管呢?事實上,不應該只把眼睛盯住高管的收入,而要看企業有沒有步入市場化軌道,高管們到底是政府任命的還是市場選聘的。

  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要求,要發揮市場對資源配置的決定性作用。相關的國企改革方案、改革思路也明確指出,對企業經營者要實行市場化選聘。既然如此,企業高管的薪酬,當然也需要由市場來定價,而不是政府來確定了。否則,誰願意來接受國有企業的選聘呢?國有企業的經營者,又怎麼可能安心在國企工作呢?

  考慮到改革剛剛起步,以及國有企業在國民經濟和國家安全中的地位不同,尚不可能對所有國有企業都進行市場化改革。因此,對國企高管的薪酬,也要分門別類,按照市場化程度的不同、市場競爭壓力的不同、經營難度的不同,區別對待,而不要搞“一刀切”。原則上,對完全市場化的企業,且經營者是通過市場公開選聘的,就應該在薪酬管理方面由市場來決定。尤其是實行了混合所有制的企業,則應當由公司董事會決定。對半市場化的企業,如果企業高管是通過市場選聘的,則按照市場化決定高管薪酬。如果是政府行政任命的,則要適當控制薪酬標準。對尚不能走市場化選聘之路,也不能完全接受市場競爭的企業,則應當嚴格按照國有企業管理的模式,參照市場化執行,且工資水準不能偏高。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