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滬港通”進入衝刺階段

  • 發佈時間:2014-08-26 00:35:07  來源:遼寧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看點

  隨著“滬港通”首次連接測試的啟動,“滬港通”已經進入衝刺階段。在這一階段,不但兩地交易所、券商在積極備戰、努力調試,諸多資本也在蠢蠢欲動。受益於“滬港通”效應影響,不但境外資本紛紛取道香港進入A股市場,上證380指數亦在過去幾個月內穩步走升,並對相關指數産品形成帶動。對於業界普遍看好的“滬港通”盛宴,分析人士認為,雙向互通的機制安排讓內地股市直接面對國際規則的考驗,兩地交易規則、結算時間不同等也存在潛在風險,這些都值得投資者加以重視、理性決策。

  首次連接測試啟動

  上週末,備受關注的“滬港通”又有新進展。按照“滬港通”相關規定的既定安排,港交所將舉行首次“滬港通”的連接測試,主要集中于券商的下單程式,有關的買賣指令會由港交所傳送到上交所,確保港交所能接收券商發出的訊號,為第一次市場演習做準備。

  據報道,8月23日的連接測試時間為9:00至 12:08,24日的連接測試時間為8:30至9:38。證監會在“滬港通”市場演習期間,派員隨機抽查,實地到券商處觀察有關測試,包括下單是否暢順、人手安排是否充足等。

  此次報名參與測試的本地券商共有111家,包括105家券商和6家結算商。而參與測試的券商佔日常大市成交量達八成,顯示香港市場已準備就緒。

  業內人士稱,本輪的連接測試主要是國內券商和上交所直接系統進行對接測試,不可能一蹴而就,往往是測試中發現問題再解決問題,是一個不斷完善的過程。而此次連接測試標誌著“滬港通”已經正式駛入“通車模式”。

  當然,“滬港通”的真正“通車”還需要經過多次考驗。港交所8月1日發佈的公告顯示,連接測試結束後,第一次市場演習時間為8月30日至31日,將倣真正常交易與交收及結算活動(結算參與者適用);第二次演習時間為9月13日,將倣真系統故障由主數據中心切換至後備數據中心,核實緊急運作程式。

  不過,隨著一個個倣真測試的進行,“滬港通”已進入衝刺階段,預計最快將於10月正式開通。

  初期額度或受追捧

  對於“滬港通”的漸行漸近,券商們普遍表態支援,此前的首次連接測試中券商們的踴躍表現就可見一斑。其實,這都取決於跨境資本的積極態度。

  中信里昂證券中國與香港策略部門主管張耀昌對媒體表示,“‘滬港通’方案將對股市産生積極而有限的影響,因為400億美元的總額度僅佔入境交所上市公司總市值的1.3%。在封閉迴圈系統中的總額度可能達到800億美元,估計潛在總需求遠大於此,而且初期額度可能在6-9個月內用完。 ”

  據張耀昌分析,從“滬股通”情況來看,香港有大約1700隻股票,每天的交易額約為400億元人民幣。與香港的交易總額相比,130億元的每日額度是足夠的,佔日均交易額的30%左右。如果達到了每日額度上限,尤其是在初期,會感到很意外。從“港股通”情況來看,滬深兩市目前活躍賬戶約200萬左右,不過,這200萬個賬戶很可能佔到總交易額的80%左右,每天交易規模大約1500億元人民幣。而與之相比,105億元的每日額度僅為1500億元每日總交易額的7%左右。

  此外,內地投資者喜歡頻繁交易,而且他們還熱衷於新奇價值,這兩種投資者行為,加上相對較低比例的額度,意味著南向資金額度很可能會比北向資金額度更頻繁地達到上限。

  與此同時,A股市場對香港資本的吸引力也不小。按照“滬港通”試點方案,滬股通投資標的包括上證180成份股、上證380成份股及在上交所掛牌的A+H股公司股票。

  業內專家分析,上證380成份股的公司規模適中,代表了國民經濟發展戰略方向和經濟結構調整方向,同時具備成為藍籌股的良好潛力。 “滬港通”正式開通後,這一群體有望成為香港市場投資者重點關注的投資標的。

  引領外資流入A股

  事實上,“滬港通”已經對新興藍籌股群體産生了提振效應。受益於“滬港通”效應,上證380指數在過去幾個月內穩步走升,並對相關指數産品形成帶動。截至8月15日,南方上證380ETF及聯接基金過去三個月收益分別達到15.96%和14.92%。

  同時,7月以來,境外資金流入呈加速態勢。有媒體分析,從流入路徑上看,不少境外資金先是流入到香港市場,導致香港股市提前A股4個月見底,拉大了AH股價的折價,進而在“滬港通”的帶動下,加速流入A股。有分析認為,正是10月“滬港通”正式開通的預期升溫帶來的套利機會,驅使外資加速涌入。

  A股“蓄水池”中的資金更加充裕,H股市場也有不少獲利機會,這些自然會令投資者們感到興奮。但也有專家分析,“滬港通”並不意味著單純利好,雙向互通的機制安排讓內地股市直接面對國際規則的考驗。東方證券分析師張靜景認為,就中長期來看,“滬港通”為境外投資者開啟了這個便捷通道後,A股市場的“水位”更易受到國際資本流動影響。

  與此同時,兩地交易規則、結算時間不同等導致的潛在風險,也值得重視。香港中銀國際副總裁謝涌海表示,國際規則沒有漲跌幅限制,這要求投資者有較強的承受能力。□本報駐北京特約記者/肖 偉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