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8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仁赤高速公路扼川黔“咽喉” 助邊城騰飛

  • 發佈時間:2014-08-25 06:54:42  來源:貴州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 范朝權 王璐瑤 實習生 顧彩雲

  新聞提示

  省會貴陽市向北450公里,是貴州邊城赤水市。

  城內,赤水河繞城而過,靜靜流淌;城外,山巒疊嶂起伏,景色宜人。

  曾經是繁華的市埠,“黃金水道”之畔,商賈雲集,店舖林立,車馬川流不息;也曾經是寂靜的城池,遠在大山深閨,人們要翻山越嶺才能一窺其真容。

  而所有斑駁的舊畫面,都隨著仁赤高速公路和成自瀘赤高速公路的貫通,掀開了嶄新的一頁。

  2013年11月29日,仁懷至赤水高速公路通車,赤水從此結束沒有高速公路的歷史。2014年6月29日,成自瀘赤高速公路通車,仁赤高速成為貴州北上最快速的大通道,也是四川南下出海最便捷的路徑。

  看赤水磅薄巨龍騰起,這條出省大通道儼然已是川黔兩省之間“咽喉要塞”。

  新聞連結

  仁赤高速公路

  仁懷至赤水高速公路于2013年11月29日通車試運作。

  作為《貴州省高速公路網規劃》中“五縱”赤水至望謨高速公路的重要組成部分,仁懷至赤水高速公路也是國家十三個部委聯合確定的30條紅色旅遊精品線路(貴陽——遵義——仁懷——赤水——瀘州)的重要組成路段,沿線分佈了眾多紅軍四渡赤水的紅色革命遺跡、8個國家級風景名勝和自然保護區,以及國酒茅臺等多家名酒企業,資源十分豐富。

  仁懷至赤水高速公路全長163.848公里,概算投資達143億元,共有橋梁162座、隧道29座,設計時速為每小時80公里,項目總投資143.26億元。這條公路是貴州目前高速公路建設中地形地貌最為複雜的線路之一,全線橋隧比例達44.23%,習水縣境內更高達60%以上。

  赤水市是貴州北面襟連川渝、通江達海的重要門戶,素有“川黔鎖鑰”、“黔北邊城”之稱。

  赤水是貴州最大的通江港口,“黃金水道”赤水河繞城而過,僅60公里匯入長江。赤水港是貴州第一大港,客貨船可達重慶、上海等長江沿岸各大港口、碼頭,年貨運吞吐量350萬噸以上。隨著今年6月30日成都經自貢瀘州到赤水的高速路開通,公路連接黔川渝,距遵義300公里,距貴陽450公里,距重慶240公里,距成都340公里,距瀘州78公里,距合江60公里,赤水至隆昌接成渝高速公路140公里。

  一路向北 縮短的不僅僅是時空距離

  7月21日早上8時,乘著清晨的第一縷陽光,記者從貴陽市乘車出發,一路向北,前往貴州北邊的門戶——赤水市。

  路過仁赤高速公路上的服務站,一輛四川牌照的越野車正在休整,旁邊站著兩位男士。記者便上前打招呼:

  “請問你們是從四川來的嗎?”

  “我們是瀘州人。”

  “來貴州耍的啊?”

  “對頭,四川到貴州的高速公路開通了,我們來探一下路。”

  和記者對話的是瀘州泰斗釀酒廠廠長李寬量。他説雖然川黔兩地相鄰,但以前驅車入黔總要繞山繞水。高速公路出省通道打通之後,他立即決定到遵義酒廠尋找商業夥伴:“沒想到那麼快就到了,沿途風景優美,路況舒適,我不得不重新估量身邊的貴州。”

  從貴陽到赤水,4個多小時高速公路車程。中午12時到達目的地,時間剛剛好,可以吃上一頓當地有名的豆花。

  炎熱盛夏,赤水東門河中的同舟緣水上酒樓生意格外紅火,人們慕名踏上這條大船,只為能品嘗到當地最特色的小吃。

  “中午在貴州赤水嘗豆花,下午去四川瀘州涮火鍋!”

  市民周兵豪爽地對朋友説:“我請客,一天之內吃到兩個省的美味!”

  “高速公路修通前,來酒樓的人可沒那麼多,特別是週一至週三,鮮有遊客來點菜吃飯。”同舟緣餐飲有限公司總經理孫澤鴻感覺變化很明顯:“高速路修通後,酒樓每天平均接待400人。聽口音,貴陽、成都、重慶的遊客居多。”

  水漲船高,今天的“同舟緣”要提前預定才有位置,每個月營業額達到100多萬元。孫澤鴻盤算著,今年再投資建設一個水上賓館,“這對外地遊客應該很有賣點。”

  下午17時,記者再向北行,走出貴州北大門。

  赤水至瀘州高速公路的景象更加嶄新。這條於今年6月底通車的新通道,真正意義上打通了川黔快速運輸大動脈。

  來不及仔細欣賞沿途風景,28分鐘後,記者已經站在四川瀘州鬧市。面前是當地最有名的“麻辣空間”火鍋店。

  “貫通高速公路是赤水人多年的夢想,只是沒想到實現得那麼快!”赤水市副市長呂平説話間掩不住喜色。

  成自瀘赤連接仁赤,嶄新的出省大通道在川黔間南下北上,縮短的不僅僅是時空距離。這一刻,人潮如流,在貴州北邊境上涌進涌出,赤水已漂亮轉身為我省重要的開放窗口。

  通江達海 大山的産品到了地球另一端

  夏季的赤水河畔,日照充足,空氣清新,知了在竹林中叫個不停。

  突然間,一根楠竹被伐竹工人手中的砍刀揮了揮,猛烈的搖晃驚走枝頭的知了。

  接下來,這根粗壯的楠竹將進行一段奇妙的世界之旅:

  7月22日上午10時,在貴州新錦竹木製品有限公司生産車間中央,撞竹工人將身前的楠竹撞成幾片。

  1小時後,楠竹片和其他“夥伴”一起,到達另外的車間。

  大概還需要等候一個月時間,經煮、烘、塗料、雕刻等程式,竹片才能被製作成精美的各種用品。

  最遲在半年之後,楠竹産品會通過仁赤高速公路運出貴州大山,漂洋過海,去到地球另一端,被歐洲百貨公司的售貨員小心翼翼地擺放到貨架上。

  “我們的産品出國了!”面對著滿倉庫散發出大自然清香的新竹,貴州新錦竹木製品有限公司董事長張應貴很興奮:“上個月,美國、德國、馬來西亞的人接踵而至,到廠裏考察洽談生意,下了訂單。”

  國外客商主動前來,這換到以前,是張應貴怎麼也不敢想的。直到去年年底,因為交通不便,他的産品都只能銷往雲南、四川、貴州三個地方,再遠的地方,代理商就開始搖頭了。

  眼看高速公路通了,張應貴暗地裏一計算:“這下交貨期大大縮短,物流成本節約不少,關鍵是外面的市場打開了呀!”

  於是張應貴一拍大腿,決定將原來的工廠遷到面積更大的地盤。今年1月15日動工,58天后立即投入生産,上半年賺了3000多萬元。公司用竹子製作的馬桶蓋,每年銷往歐美地區3000套。

  在貴州新錦竹木製品有限公司相距不遠處,赤水市百冠紙品有限公司也在加足馬力開工。

  7月22日上午11時,地表溫度已開始升高。雖是汗流浹背,該公司副總經理鄭秀蘭卻忙得渾然不知。

  此時此刻,她正認真看著一份企業的銷售業績表,“今年上半年的訂單增加了3成,看趨勢會越漲越高,還好我們將生産規模擴大了一倍,才能應對現在的訂單量。”

  説畢,鄭秀蘭抬起頭對記者一笑:“其實我們把希望全部寄託在了新開通的高速公路上。有了路,我們的産品才能快速運往重慶、成都、武漢、貴陽等地。有了路,我們的市場才會越來越大。”

  鄭秀蘭説,對於這條高速公路,她已盼望了許多年。

  如今外界眼中的赤水,無疑是交通水、陸、空兼備——

  作為貴州最大的通江港口,赤水河流淌60公里後匯入長江;

  高速公路連接川黔渝,與貴陽、重慶、成都、遵義、瀘州均可實現4小時內到達;

  貴陽機場距離赤水4小時車程,成都機場三小時,重慶機場2小時,遵義機場2.5小時,瀘州機場半小時,再加上仁懷、宜賓機場。

  通江達海,貴州大山的産品得以走向世界。

  四通八達 每個週末都成了黃金周

  今年的端午節和勞動節,是讓宋秋萍最驚喜也最頭疼的兩個日子。

  “五一黃金週期間,我們這兒全部客滿,從白天到夜晚,問詢的客人一撥接一撥,沒有停歇過。”赤水市桂源大酒店總經理趙嘉記憶最是深刻。

  而作為赤水市文體廣電旅遊局的局長,宋秋萍更加忙碌,應急方案一再修改:“今年來赤水的遊客爆棚了,每個週末都成了黃金周。”

  7月26日,正逢週六。四洞溝、十丈洞、燕子岩、竹海等景區接待的遊客已過萬人次。

  在赤水遊客接待中心,副總經理唐善文正伏案趕一份報告。在他的計劃中,從7月28日起,外地自駕遊客可將車輛停在接待中心,然後免費乘坐大巴到四洞溝和十丈洞旅遊:“人太多,旅遊大巴起碼得5分鐘一個班次。”

  唐善文認為,在仁赤高速公路通車之後,他嘗試實施的這一舉措是非常有必要的。數據顯示,1至7月,赤水市遊客增長130%,旅遊收入暴增200%,今年各景區的門票收入預計5000萬元,比去年翻三番不止。

  7月22日傍晚,吃過晚飯,龍兵和妻子像往常一樣,慢慢踱到房屋附近的竹林裏納涼。

  “在貴州度假的這兩個星期,我從來沒有開過空調,因為這裡有最好的大自然空調。”

  龍兵其實是瀘州人,他最愛貴州的涼爽和風景。得知高速公路從家中過,他便和妻子合計,到赤水市四洞溝景區旁買了一套50平方米的住房,沒事就來貴州住住:“半個小時車程,一點也不遠。明天我還要接待親戚來旅遊避暑。”

  據統計,今年上半年,仁赤高速公路的車流量超過了420萬車次。

  為應對蜂擁而至的遊客,赤水市推出了一套大手筆的“組合拳”。

  “我們將投入300多億元,升級和打造赤水市12個旅遊項目。”副市長呂平語氣篤定。他相信這麼巨大的投資,在高速公路四通八達時期,會換來“錢”途無限。

  赤水市已確立了以文化旅遊統領全市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工作思路。瞄準國際知名、國內一流的休閒旅遊目的地的目標,赤水市規劃了旅遊綜合體項目建設,以及赤水丹霞文化産業園區建設,傾力塑造出一個“醉美丹霞,神秘赤水”的旅遊品牌。

  大規劃之下,連小酒店也動起來了。

  今年4月,赤水市桂源大酒店投入運營。5月,趙嘉到成都參加旅遊推介會,當場與4家旅行社簽下合作協議。下一步,趙嘉的目標是開拓重慶市場:“我將出發到重慶,此行勢在必得。”

  高速公路帶旺赤水市旅遊産業的背後,還有一組更有説服力的數據:1至6月,赤水市在全省各縣市綜合指標排名19位,與2013年同期相比上升7位,與2012年同期相比上升65位。

  “仁赤高速公路為赤水市的發展和開放,插上了一雙騰飛的翅膀。”此時呂平目光篤定,眺望遠方。

  記者手記

  看那高速公路 修到我家鄉

  事實上,對於仁赤高速公路的關注,記者從建設時期就開始了。

  “敢問路在何方?”省公路局仁懷至赤水高速公路建設項目辦公室負責人徐陽告訴記者,4年前,項目開工當日,他這樣問過自己。甚至在日後進行路線查勘時,站在跌宕起伏的山巒上時,也曾無數次在心裏追問。

  在我家鄉,高速公路正通向每一個縣市;在我家鄉,無數建設者們正夜以繼日,劈山開路。

  徐陽發出這一問,不是迷茫,而是代表建設者在宣戰。

  向貴州最複雜的地質地貌宣戰。

  仁赤高速公路全線橋隧比例達44.23%,習水縣境內更是高達60%以上。在習水縣的二郎、回龍和馬臨等鄉鎮境內,洞灣隧道掘進不到1000米的時候,會偶發地下大溶洞;1000多米長的鄧家溝隧道,800多米富含瓦斯,解決這個問題耗時近半年。

  但在過去的採訪中,記者卻看到一個個感人畫面:

  赤水市葫市鎮赤水河畔西側半山腰,溝壑縱橫,加之氣候條件惡劣,便道在雨天容易打滑側翻。在硬化主便道前幾個月,施工隊伍不得不馬隊馱運、人工扛運鋼筋送到施工點。該合同段項目經理劉洪雙感慨萬分:“三分鐘的車程,我們堅守了三年。”

  二郎河特大橋所在位置是貴州山區典型的“V”型深谷,兩側都是陡峭的崖壁。施工便道通不了,大宗材料運不上,橋墩承臺的孔樁開挖也曾一度找不到著力點無從下手。為加快施工進度,建設者組成課題研發團隊,短時間研發修建了兩套軌道提升系統,最後終於將3噸多重的材料沿著山谷送到山崖上。

  向最環保最精品的設計挑戰。

  建設者將仁赤高速公路視為一條旅遊路。為讓乘客沿途欣賞到不同的風景,省公路局先後邀請重慶交通科研院和貴州大學等科研院校的專家、學者,對各縣市境內的收費站房、邊坡防護、停車休息服務區、隧道洞門等景觀進行設計,並將沿線的仁懷、習水、赤水三縣市的“白酒文化、紅色記憶、綠色長廊”元素融入其中。

  為了不使赤水河受到污染,除了在設計上儘量多用架橋的形式連接外,建設者還在施工程式和工程棄渣處理上進行全面優化、嚴格控制。雖然僅此一項就多投入了資金8000多萬元。

  歷經3年艱難施工,仁赤高速公路終於如期貫通。

  通車那一天,記者在現場看到,大家歡呼著、流淚著、擁抱著。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