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歐各自為政開藥方 拯救經濟世界有沒有良藥?
- 發佈時間:2014-08-23 07:32: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世界經濟的復蘇不單是一個經濟體的任務。美國雖然持續復蘇,但美國消費者也並非拯救地球的超人。各自為政的藥方忽視了最為重要的合作。這種合作,不僅是經濟政策之間的相互協調,還意味著必須減滅政治領域的敵意。
沒有亮點的數據
在今年5月的報告中,三大評級機構之一的穆迪發佈了一項預測:發達經濟體和新興經濟體的角色會互換。前者有望成為引領全球經濟復蘇的引擎,而後者可能成為暫時的負擔。
這種“專業”判斷在最近公佈的數據中淪為“業餘”。
IMF在7月29日的報告中,預測新興市場在未來5年的年增長率放慢至5%,而在2003-2008年,這個數字為平均7%。
雖然不太樂觀,但離穆迪所説的“負擔”還相差甚遠。摩根大通在8月8日的一份報告中表示:7月份的PMI(採購經理人指數)傳遞出一個好消息,新興市場的製造業廠商似乎正處於快速增長中。如果參照歷史規律,最新數據進一步證明亞洲國家外部需求正在增長。
相反,發達國家,尤其是歐洲國家經濟增長陷入“停滯”。
據歐洲統計局14日公佈的初步統計數據,歐元區第二季度國內生産總值環比零增長。
歐元區內三大經濟體德、法、意的表現全都令人失望。德國經濟環比下滑0.2%,法國經濟零增長,義大利也萎縮0.2%。
“安倍經濟學”的第三支箭遠沒有前兩支箭有“準頭”。最新數據顯示,今年第二季度,日本經濟折算成年率萎縮6.8%,是該國經濟自2011年“3·11”大地震受到重挫後遭遇的最大降幅。
美國經濟在發達經濟體中仍保持相對強勁。目前,美國就業崗位已經連續6個月增長超過20萬,不過勞動參與率依然令人失望,上個月只有62.9%。
各自為政開藥方
美國和歐元區開出了不同藥方。
美聯儲20日公佈的最新一期會議紀要顯示,鷹派成員已經逐漸掌握主導權,認為如果勞動力市場持續改善、通脹回升,美聯儲應該提前加息,以避免對就業和通脹目標的超調。
外界普遍預期美聯儲將於今年10月結束資産購買計劃,並於明年中期啟動首次加息。
而歐元區的困境在於面臨通縮的風險。歐元區討論的一個焦點,不在於控制寬鬆的貨幣政策,而在於歐洲央行是否應該在量化寬鬆計劃中購買公債,從而提高政策寬鬆程度。
歐洲央行已經向經濟注資逾1萬億歐元,其中大部分資金已經得到償還,如有必要,歐洲央行已準備好再注資1萬億歐元。
《金融時報》的社評文章對此有些急迫。“拖遝在歐洲大陸很多地方造成了不必要的經濟痛苦。令人震驚的新證據表明,歐元區正滑向通縮和增長停滯,這些證據必須説服各國政府和歐洲央行決定性地轉向主動積極解決問題。”
世界經濟的風險
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研究員認為,各央行面臨的主要問題是,全球經濟增長支柱並不平衡,而且各經濟體之間沒有合作。
IMF已經做了最壞的打算,美國收緊貨幣政策的時間可能早于預期,會導致全球借款成本上漲。而未來三年新興市場經濟增長率卻有可能進一步放慢0.5個百分點。
這兩個因素可能相互加強,致使經濟增長放緩,特別是會衝擊到那些經濟失衡程度較高的新興市場國家,比如阿根廷、巴西、俄羅斯和土耳其。
IMF表示,發達國家收緊貨幣政策時如果進行了良好溝通,那麼負面影響將有限。如若美英升息的同時,歐元區和日本仍實行貨幣寬鬆舉措,影響依然有限。
但這都是“如果”,歷史的經驗證明發達國家從來沒有進行過事先溝通。如果兩者升息不同步,可能導致全球匯市出現更多震蕩。
這種不合作還表現在政治領域。
烏克蘭危機引發的俄羅斯與西方制裁攻守戰不斷升級,但作用與反作用的後果就是兩敗俱傷。中東世界的動蕩帶來的油氣價格起伏也讓世界經濟面臨風險。亞洲是後危機時代的增長點,如今正在經歷制約地區貿易和增長的緊張局面。種種地區衝突與不安,無疑都會對世界經濟帶來消極影響。本報記者 楊子岩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