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7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做農民群眾的“家裏人”

  • 發佈時間:2014-08-23 02:30:42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 劉久鋒 通訊員 郭乾

  貴州各級黨組織緊緊圍繞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大力推進農村發展型服務型黨組織建設,把基層黨組織建設成為群眾離不開的“家”,打通聯繫服務群眾“最後一公里”,為實現農村科學發展、後發趕超、同步小康提供堅強保證。

  “如今農村好風光,黨的政策放光芒;他為群眾辦實事,多年不用上余糧。”來自貴州貴定縣昌明鎮的布依山歌手盡情表達黨的好政策。

  “農村富不富,關鍵看支部。”如今貴州的農村基層黨組織正帶領廣大農民群眾沿著正確的方向,穩步走上一條繁榮富裕的康莊大道。

  推動農村加快發展,老百姓看的就是黨員幹部,基層黨員幹部的根子必須硬、素質必須高、觀念必須新、帶動力必須強

  農村黨員幹部和群眾的生活最密切、最貼近、最深情,人民群眾對黨員幹部的感受、理解、尊重大都以自己身邊的黨員幹部為主要資訊。

  綠油油的梯田層層環繞村寨,古香古色的吊腳樓點綴在青山綠水間,滿林的楊梅透紅清亮更是誘人,仲夏的雷山縣望豐鄉公統村風景如畫。

  這裡曾是有名的荒山多、缺水多、草房多、貧困多的“四多”村莊。緣何能發生如此巨變?公統村村民們説:“帶來這些變化全靠王支書!”

  “讓群眾都過上小康生活,是一名共産黨員的職責所在!”村黨支部書記王增世説,“村看村,戶看戶,老百姓看的是我們黨員和幹部。”

  近年來,貴州把鞏固農村執政基礎、推進農村同步小康作為加強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的重中之重,制定出臺了“領頭雁工程19條”,從村裏文化高、威望高和致富能力強的人才中選拔了一批“小康村書記”、“小康村主任”,成為推動農村社會經濟發展的“領頭雁”。

  安順市西秀區雙堡鎮大壩村黨支部書記陳大興説:“農村幹部只有懂得農村政策,服務農村才有資本。這些年出臺的政策條款比較多,內容往往比較長,老百姓不容易記住、搞懂。這就要求我們要勤動腦、多學習,自己要吃透政策。在此基礎上,再對政策內容進行提煉,用‘土腔土調’的群眾語言,讓群眾一聽就明白,一看就清楚,一想就懂得,越直白貼切、越通俗易懂的表述越能達到宣傳效果。”

  “給錢給物,不如給個好支部。”這是記者在基層採訪聽到群眾説得最多的一句話。湄潭縣核桃壩村黨支部書記陳廷明介紹説,以前貧困的時候,老百姓找村黨支部就一個目的,要錢要糧;而今,村子有了一個強健的黨支部和一群紮根為農的黨員幹部,找黨支部更多的是找發展的路子。

  在農村土生土長的黨員幹部對腳下的土地有感情,做事有激情,從城裏來的第一書記給農村帶來了新的觀念和新的發展思路。

  從機關到農村,清鎮市財政局紅楓湖鎮分局局長劉剛一開始並不輕鬆:“如果不接地氣,不懂農民在想什麼,肯定會遭到農民的反感,反而會給大家心裏添堵。”劉剛介紹説,到了塘邊村後首先就考慮要盡可能多地了解村情,進到農民家裏聽意見,幫助村裏産業結構調整出謀劃策。

  據了解,貴陽市對村黨組織進行分析排查,對存在一定問題的“問題村”、“矛盾村”、“發展滯後村”,從市縣鄉三級機關選派220名副科級以上黨員幹部擔任220個村黨組織第一書記,履行第一責任人職責,做到任期內村黨組織工作實現整頓提高,經濟社會發展實現晉位升級。

  銅仁市在推進“城鄉支部聯建”過程中,選派機關幹部挂任聯建村黨支部副書記,掛牌成立聯合黨支部,把城區黨組織的政治、組織優勢向農村黨組織輸送,將城區的先進管理理念、管理方法和規章制度等“嫁接”到農村基層組織,充分整合部門資源,著力解決村級班子不團結、資訊不暢、思路不清、基礎設施落後等問題。

  黔西南州選派州四大班子領導和州直單位“一把手”,下到全州138個鄉(鎮、街道)擔任“黨(工)委名譽書記”,參與指導基層黨建工作,引導鄉鎮黨委書記轉變觀念、開拓視野、提高境界,強化鄉鎮黨委書記隊伍建設。

  走家串戶、促膝談心、真抓實管,一聲聲詢問問盡群眾的困難疾苦,一趟趟走訪訪遍村寨的角角落落,一件件看得見摸得著的實事辦到了緊要處,幹群心心相印的網越結越密。

  建設基層服務型黨組織,核心在服務,重點在建設,根本在群眾滿意,最終目的是實現共同富裕

  “我帶頭先幹,群眾看到了,就會自然而然跟著幹。”談到帶頭種植,紫雲自治縣四大寨鄉喜凱村黨支部書記龍道良斬釘截鐵地説。

  為了消除群眾顧慮,他第一個扛起鋤頭,不顧妻子的阻攔,率先在自家地裏種上了1650株柑橘,黨員潘國昌也在自家地裏種了870株,接著,村“兩委”的其他黨員也相繼在自家地裏種起了柑橘。

  功夫不負有心人。如今,3萬多株柑橘已碩果滿枝,戶均增收3000多元。“1斤柑橘2元錢,每年能賺四五千元,比單種包谷划算多了。”村民潘小順説。

  “一人富裕不算富裕,大家都富了,那才是真正的富裕。”喜凱村的變化僅僅是貴州基層黨組織助推農村發展的一個縮影。如今,貴州各級黨組織圍繞服務農村發展、農民增收、農業增效,鼓勵和引導黨員創業帶富,組織和發動群眾發展規模化種植,正全面興起大力發展農村經濟合作組織,發展壯大集體經濟的熱潮。

  遵義縣龍坪鎮貴藤葡萄種植專業合作社定期組織168名社員、黨員談經驗、講方法,交流種植技術,激發黨員群眾幹事創業。

  畢節市支援村黨組織大膽探索“公司+村黨支部+基地+農戶”、“企業+村級組織+專業合作社”等發展模式,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增強村級服務能力。目前,全市新增村級集體經濟積累的村676個。

  一産業一支部,一鏈條一小組。銅仁市支援、鼓勵黨員帶頭創辦或領辦農民專業合作社,全市有1.8萬多名黨員集聚在産業鏈上、有1338個專業合作社由黨組織或黨員領辦,帶動當地農民增收致富。

  黔東南州積極引導村“兩委”盤活各類資源,開展村辦産業或企業試點,探索股份式扶貧,把國家財政投入的資金、項目作為村集體經濟股份,進入的合作社、農業企業等參與分紅,不斷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目前,全州村集體領辦産業487個,年産值6200多萬元;村集體自辦和合辦企業58家,年産值6.5億元。

  黔南州實施“185農業産業化”工程,大力發展農業特色優勢産業,明確黨員示範戶2691戶,黨員創業實施項目1172個,涉及資金1.74億元,帶動3.2萬多戶群眾創業致富,有力推動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

  “群眾富不富,關鍵看支部。支書帶好頭,群眾樂心頭……”黃平縣寨碧村村民口耳相傳的鄉間小曲唱出了對黨員幹部的信服。

  建設基層服務型黨組織,最需要“落地生根”,基層黨員幹部的服務承諾就是:把方便讓給群眾,把麻煩留給自己

  “現在農村多功能資訊服務站已經成為村民‘取經’的重要場所,也是發佈村裏旅遊資訊的重要平臺。”貴陽市烏當區新堡鄉王崗村黨支部書記花全説,農村多功能資訊服務站成為村民發家致富的跳板,讓全村人都感受到資訊暢通帶來的好處。

  貴州各級黨組織以第二批教育實踐活動為契機,進一步加大保障力度,為農村基層組織搞好“五個服務”積極創造有利條件,幫助解決實際困難和問題,提高服務效果和品質,打通聯繫服務群眾“最後一公里”。

  建設基層服務型黨組織,最需要“落地生根”。畢節市推進全市1476個農村遠端教育站點和14個農村黨員教育短期實訓基地提質擴能、優化升級,為黨員群眾提供學習教育、技能培訓、資訊發佈、網路行銷等服務,目前已有440個站點完成達標升級。

  “服務送到家門口,我們是又高興,又滿意。”這是廣大農村群眾説得最多的話。遵義市依託五級服務網路創建黨務政務一號通——“‘12343’服務千萬家”平臺,讓群眾足不出戶就能通過電話、短信、微信、網路等形式,完成政策法律諮詢、行政審批、醫療救助、訴求反映等事項,有效降低群眾辦事成本。

  黔西南州建立“鄉村流動服務站”,組織村幹部、駐村幹部、窗口部門、涉農部門等在鄉(鎮)和村便民利民服務中心或場壩定點集中為群眾辦事,將服務平臺前移,讓服務窗口流動起來,讓群眾在家門口就享受到優質、高效、直接、快捷的服務。貴安新區開展“黨員亮身份活動”,建立“黨員先鋒崗”、製作印有村民小組黨員和村“兩委”幹部電話的“親情卡”,發放到每家每戶,方便群眾找到村幹部和黨員協調解決所反映問題,有效縮短黨員幹部與群眾的距離。

  “把方便讓給群眾,把麻煩留給幹部。”玉屏縣以村民組為單位手工繪製了700余幅“村民居住地圖”。在每張地圖上,都清楚標注上每戶村民的戶主姓名,知曉村民居住位置,達到更方便、更快捷地聯繫村民,幫助其解決實際困難。

  安順市駐村工作組每週明確1~2天為“群眾接訪日”,實行“一線接訪”。廣泛推行村幹部坐班制,每村每天均有1~2名村幹部輪流值班,有效解決群眾辦事難的問題。

  興一方經濟、富一方百姓、謀一方發展、建一方文明、保一方平安、促一方和諧,這才是彰顯基層黨建的魅力所在。大山深處的貴州正以只爭朝夕的幹勁在同步小康的道路上奮勇向前。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