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8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黃金”商圈緣何“褪色”

  • 發佈時間:2014-08-22 15:34:39  來源:新民晚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中央八項規定落地一年多,再加上打擊貪腐的力度還在加大,讓公款消費和商業賄賂市場‘縮水’,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奢侈品消費。不過,這還不是大牌‘脫逃’外灘的主要原因。”上海市商務發展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齊曉齋説。

  櫥窗效應

  沿黃浦江一字排開的26幢萬國建築博覽群,是百年上海的一個影子,這裡特有的哥特式、羅馬式、巴洛克式等多種洋派類型風格與歐洲大牌訴求的文化氣質一脈相承。10年前,外灘是奢侈品牌入華時競相爭奪的風水寶地。

  2003年阿瑪尼選外灘3號作為其進入中國的首個“敲門磚”後,一時間全球最奢華的頂級品牌在外灘次第開花,如同巴黎的香榭麗舍大街和紐約的第五大道。像卡地亞、傑尼亞、百達翡麗與寶詩龍入駐外灘18號,杜嘉班納的旗艦店撐起了外灘6號的門面。“那時候外灘可不是你想進就能進的!”高力國際商鋪服務部董事洪淑慧告訴記者,那時候各大奢侈品品牌進外灘彼此間也在“別苗頭”,不是付得起租金就行。

  “2000年,中國老百姓知道的國際大牌用手數得過來,金利來、夢特嬌、花花公子、皮爾卡丹都算叫得出來的大牌了。”據齊曉齋回憶,當年有外國朋友送他一條卡地亞的皮帶,才算讓他真正接觸到了國際奢侈品大牌。“那時,大牌進中國‘酒香也怕巷子深’,與其花幾百萬元在外灘豎個廣告牌,還不如再加點價沿外灘開個店,因為外灘作為上海的地標,本身就是打廣告最好的櫥窗。”

  新貴登場

  然而,曾經捧紅這些奢侈品大牌的外灘,如今正漸漸褪色。正值暑假外灘遊人如織,但統一戴帽子的旅遊團們卻忙著和萬國建築群拍照留念,鮮有人進入這些一門之隔的高奢店。而遠在二十幾公里之外的綏德路上,營業面積有1萬多平方米的MCG現代城市購物花園卻人氣不少,這個歐洲地産奢侈品直購直銷集聚地,既有線上商場也有線下實體廣場,能提供與歐洲同季、同款、同價的小眾國際奢侈品。

  外灘的櫥窗效應正在褪色?對此,BFC(外灘金融中心項目)總裁吳洋並不這麼看。作為備受矚目的上海外灘地王項目,BFC計劃後年開業,目前項目招商已啟動。這個由知名的英國福斯特建築事務所和赫斯維克建築事務所合作設計的項目建築面積為42.6073萬平方米,總投資額或超過160億元,設計有5大功能規劃:企業會館(凝聚世界影響力的全球商界社交平臺)、企業總部(超甲級寫字樓)、奢華購物中心(國際品牌博物館及概念店+米其林星級餐飲+體驗式殿堂級購物中心)、文化藝術中心、超五星級精品酒店。據吳洋透露:“奢華購物中心內除引進為人熟知的一些奢侈品品牌外,還將引進高端設計師品牌,已有70多個品牌表達了強烈的租賃願望。而且奢侈品品牌體驗館的開店方式也不是傳統的櫃檯行銷,而是將奢侈品的歷史文化、不同時代的精品都有所體現,類似于淮海路的登喜路之家。”

  客源改變

  據前瞻産業研究院分析報告:2013年中國內地的奢侈品市場增速進一步放緩,年增長率為2%左右;而該增速2012年為7%,2011年為30%。服裝行業知名專家楊大筠認為,考慮到價格和文化因素,奢侈品畢竟還只是小眾消費。近幾年來隨著商業地産購物中心的快速增長,奢侈品在華的門店數也是飛速增長,導致某些奢侈品品牌出現了大眾化的危機。接下來奢侈品運營商在門店拓展上會越來越謹慎。

  伴隨外灘金融聚集帶等新的區域功能的實現,外灘的金字招牌還是“閃閃亮”。規劃顯示:未來外灘金融集聚帶包括兩大金融核心(十六鋪金融核心+董家渡金融核心)及BFC等七大重點商業項目。這個總建築面積超過253.2萬平方米的外灘金融集聚帶,將於2018年初步建成。黃浦區委書記周偉此前曾指出,在上海建設國際金融中心大背景下,外灘金融集聚帶主要承載了資本運作、資産管理、金融專業服務中心三個功能,將核心聚焦於以網際網路金融為代表的新業態和以民營金融為代表的新力量。這意味著,伴隨上述行業的高端人群的“落戶”,外灘區域的奢侈品消費動力依舊存在,只不過很可能客源會發生改變。

  本報記者 胡曉晶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