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網際網路公司回歸A股時機漸成熟

  • 發佈時間:2014-08-22 08:53:52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創業板就是一座創新型成長型中小企業優勝劣汰的“大煉爐”,是“好企業的孵化器”。以美國納斯達克市場為例,成百上千的中小企業紛紛來此掛牌上市,偏愛風險的投資者投入大量的資本。通過市場的優勝劣汰,一些企業盈利低迷甚或虧損,最終退出市場,同時也有很多企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成長為著名大公司。

  在各類企業中,網際網路公司創新型、成長型特徵表現尤為明顯,可以説是最需要得到市場資金支援的企業類型之一,同時,網際網路企業也是與風險投資理念最契合的。但現實讓人有些許尷尬和遺憾,我國創業板市場從2009年設立至今,一直難覓網際網路公司的蹤跡。同時,中國大量優質網際網路企業最近十多年來紛紛採取VIE架構間接赴美國等海外市場上市,與國內的資本市場基本絕緣了。其原因有二:一是2009年以前國內尚未開設創業板市場,而主機板、中小板上市門檻又較高,網際網路企業一般達不到國內的上市要求,即使2009年後開設了創業板市場,但上市門檻對網際網路企業依然過高。國內的網際網路企業急需補充資本以擴展業務,於是便向海外資本市場尋求支援。二是想在美國直接上市也不現實,因為證監會規定了較高的赴海外上市門檻,國內的網際網路企業很難達到要求,即使有網際網路公司能達到相關門檻,但《外商投資産業指導目錄》禁止外資進入的行業領域中就包括網際網路行業,所以網際網路公司無法直接在海外市場上市融資。

  於是,境內網際網路企業採用VIE即協議控制模式,來實現在納斯達克、紐交所等市場的間接上市。表面上看,VIE並沒有涉及外資對國內企業的股權控制,從形式上遵守了我國限制外資進入的相關規定,但實際上,在VIE結構下外資對國內企業無股權控制之名,有股權控制之實,外資通過與內資公司簽訂一系列協議,來成為內資公司資産控制人和業務的實際受益人。也可以説,儘管國家限制外資進入某些行業,但外資通過VIE架構還是變相地進來了。

  筆者認為,現在到了消除尷尬的時候了。我國創業板設立已有快五個年頭,市場的各項規章制度日趨健全,市場的發展也具備了一定的基礎。特別是在今年上半年,創業板進行了一次重大的改革,上市財務門檻大幅降低,未來的一段時期,完全可以探討進一步降低盈利指標,甚至允許尚未盈利的網際網路企業到創業板上市。一旦網際網路企業可以很順利地在境內資本市場上市融資,採用VIE架構赴海外間接上市的吸引力必將大大降低,我國限制外資進入的相關規定形式和實質方面就不存在衝突了。

  網際網路企業回歸A股對投資者來説也是一個利好。網際網路行業作為戰略性新興産業,有著不可估量的發展潛力,其快速成長伴隨著巨大的盈利前景,投資者儘管面臨著較高的風險,但也有豐厚回報的可能。遺憾的是,現在國內一些著名的網際網路企業,借助VIE架構遠赴海外上市,豐厚收益卻只能為海外投資者所分享,國內投資者難以分得一杯羹,這個現象實在不應該再延續了。

  (羅雲開 作者為國家行政學院決策諮詢部經濟學博士後)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