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8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下行壓力顯現復蘇延續性待考貨幣政策鬆緊之爭又起

  • 發佈時間:2014-08-22 08:07:00  來源:人民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原標題:下行壓力顯現復蘇延續性待考 貨幣政策鬆緊之爭又起

  8月匯豐PM I初值創3個月新低

  下行壓力顯現復蘇延續性待考

  貨幣政策鬆緊之爭又起

  短暫背離實體經濟走勢1個月的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 I)開始自我修正。21日發佈的8月匯豐中國PM I初值結束了此前連續4個月的升勢,大幅下降到50.3,為3個月來新低。從7月宏觀、金融指標集體減速,到8月頭一個經濟數據下行,當前中國經濟復蘇的延續性面臨考驗,貨幣政策是否需要進一步放鬆則引發了市場爭論。

  數據

  初值回落超預期

  此前市場預期,8月匯豐PM I會落在51 .5左右,略低於7月的終值51.7。然而,8月的初值卻大幅回落了1.4,逼近榮枯線。從細分數據看,新訂單指數和新出口訂單指數增長均大幅放緩,回落幅度分別為2個百分點和1.2個百分點;8月産出指數初值跌至51.3,亦創3個月新低;採購價格指數和産出價格指數同時收縮;就業指數再度走弱,繼續處於榮枯水準下方。

  作為衡量製造業景氣程度的重要先行指標,匯豐製造業PM I初值以每月採購經理人問卷反饋總樣本量的85%至90%為依據編制而成,PM I終值約于一週後公佈。

  匯豐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屈宏斌對數據點評稱,8月製造業PM I初值回落,源於國內和外部新訂單增速較前一月減緩。數據表明,經濟復蘇仍在繼續,只是勢頭有所放緩,工業品的需求和投資活動增長可能維持在相對疲弱狀態,需要更多支援政策。在經濟活動出現更持續的反彈前,貨幣和財政政策應維持寬鬆。

  投行麥格理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胡偉俊認為,PM I初值反映了7月信貸進展放慢、工業生産減速以及內地房地産業繼續惡化的趨勢。

  野村證券表示,此前7月實際經濟活動和信貸數據均低迷,顯示中國內地的經濟增長可能失去動力,因此21日發佈的PM I初值遜於預期。預計未來政策寬鬆可能性較大。

  法國農業信貸銀行表示,內地政府採取更多政策寬鬆的壓力正在加大,預計將有更多定向刺激措施推出,維持內地今年G D P增長7.4%的預測。

  澳新銀行中國經濟師周浩認為,匯豐PM I初值數據和之前公佈的包括發電量在內的高頻數據表現比較一致,之前公佈的社會融資總量等金融數據也反映出中國經濟復蘇並不穩固,增長可能開始減速。

  英大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大霄表示,8月匯豐製造業PM I初值不及預期,估計政府將加大刺激經濟力度,保持經濟穩定增長。這一數據對股市的影響偏負面,但管理層扶持市場的諸多措施仍在實施之中,無需悲觀。

  判斷

  經濟復蘇壓力顯現

  此前已經公佈的數據大多出現了回落。13日,央行公佈,7月新增人民幣貸款3852億元,不僅同比少增3145億元,也達到2009年11月份以來的最低;社會融資規模為2731億元,分別比6月和去年同期少1.69萬億元和5460億元,並創下2008年10月以來最差。

  同日,國家統計局公佈,7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至7月全國固定資産投資(不含農戶)以及7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均出現回落,這是繼4月之後,年內第二次出現內需和工業生産數據同時回落的情況。

  冷水至此還沒潑完。14日,國家能源局發佈,7月全社會用電量同比增長3%,與6月的增速5.9%相比近乎腰斬,創下近16個月新低,且多個省份用電量負增長。

  8月匯豐PM I初值超預期回落,似乎在進一步印證中國經濟自二季度才開始的復蘇正趨於終結。但從《經濟參考報》記者的採訪來看,至少到目前,還不能説經濟復蘇結束了。

  一方面,眾多數據的不好看各有原因。比如,用電量增長放緩和氣候溫度變化明顯相關。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副秘書長歐陽昌裕表示,去年7月持續高溫,電力需求大,基數偏高,相比之下今年同期氣溫偏低,相應用電量也有所減少,這從城鄉居民用電增速和第三産業用電增速上得到體現。

  7月金融數據的回落,則與基數效應、今年6月“衝高”較多以及數據本身的季節性波動等有關。央行有關部門負責人稱,今年6月新增貸款大幅衝高至1.08萬億元,7月的季節性回落就較去年更為明顯。歷史上7月曆來是“小月”,2004年、2005年7月貸款還曾出現過凈下降。今年6、7兩月合併來看,平均每月新增貸款仍有7000多億元。單看7月,除人民幣貸款少增外,主要是信託貸款、未貼現銀行承兌匯票等涉及表外融資的項目明顯減少,這主要與近期規範相關業務發展、金融機構加強風險控制有關。

  另一方面,一些數據的變化體現了結構的優化。比如,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所副研究員原磊就認為,7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減速問題不大。他説,7月工業的減速主要是因為採礦業增速有所下降,製造業增速比6月還加快0.2個百分點。目前來看,製造業總體不錯,增長回到了10%左右。從具體産業來看,汽車、鐵路、船舶、航空航太都表現不錯,表明製造業的結構也有所優化。從製造業數據看,現在不需要政策繼續跟進,因為前期已經加大了對基礎設施、鐵路等領域的建設力度,這些在下半年會起到積極作用。

  此外,出口情況還在持續好轉。7月我國出口同比增長14.1%,貿易順差達到473億美元的歷史高位。中國宏觀經濟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王建認為,當前中國經濟回暖的主要動力是外需。

  難題

  貨幣政策面臨選擇

  討論經濟復蘇是否仍在延續,一個重要的意義在於探討下半年需要拿出何種程度的穩增長政策。考慮到財政支出已經在5月、6月發過一輪力,後續空間有限,更多人將目光盯在了貨幣政策能否繼續寬鬆上。

  中國社科院中小企業研究中心主任羅仲偉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當前中小企業面臨的最大問題不是市場需求不足,而是資金鏈瀕於斷裂。他説,現在市場形勢不好,企業庫存上升,急需融資,但金融機構放款反而更加謹慎。而且現在提倡企業要轉型升級,核心要求就是要有資本投入,要有比正常經營情況下更多的資金來支援企業研發和固定資産升級,但是在目前形勢下,困難非常大。

  光大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徐高表示,貨幣政策是否需要進一步放鬆正在經受考驗。7月宏觀經濟數據中最讓人意外的莫過於信貸投放增量過低。究其原因,央行貨幣政策的略微收緊應該是主要原因。

  “如果要實現今年7.5%的增長目標,中國需要進一步放鬆貨幣政策。”澳新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師劉利剛説。

  然而,也有眾多經濟學者反對貨幣總量放鬆。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吳敬璉説,採取放鬆銀根增加投資的刺激政策弊大於利,妨礙經濟發展模式轉型,並使債務進一步積累。

  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首席經濟學家馬駿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未來貨幣政策應繼續保持流動性水準適度和貨幣市場穩定運作。繼續優化基礎貨幣投向,定向支援棚改、三農、小微等薄弱環節,促進信貸結構優化。研究改進宏觀審慎管理指標,加大對小微、三農和中西部地區的信貸支援。繼續發展直接融資,擴大信貸證券化試點,將直接融資和證券化“節省”的信貸資源優先用於支援小微等薄弱環節。繼續推進利率市場化,探索發行面向企業和個人的大額存單。記者 方燁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