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回歸資訊仲介 破解P2P跑路困局

  • 發佈時間:2014-08-21 19:30:40  來源:國際商報  作者:李韶文  責任編輯:羅伯特

  銀監會創新監管部主任王岩岫在日前舉行的一場論壇上表示,目前可查的P2P機構有1200家,到7月份為止,實際上跑路的有150家,每個月有六七家跑路。

  這個數字令人驚愕。P2P的高收益吸引著中小投資者參與其中。然而,P2P行業集體缺乏信用體系,投資者缺乏金融知識,成為行業發展的最大障礙。

  面對跑路困局,安宜投聯合創始人兼CEO楊浩在接受國際商報記者採訪時表示,P2P平臺回歸資訊仲介本質,才是健康發展、實現破局的未來之路。楊浩認為,真正靠譜的模式是三贏,即借款人通過足額抵押獲得貸款,平臺提供仲介服務後收取的資訊服務費或者相關仲介類費用,投資者獲得比傳統理財渠道高的回報。

  行業誠信待重塑

  中國已超越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P2P交易市場,然而P2P網貸平臺的狂飆突進,令一些“別有用心”的平臺抱著“撈一把就走”的心態參與網際網路金融。隨之,各種失聯、提現困難、倒閉跑路數量迅猛增長,P2P信用體系瞬間瓦解。

  楊浩表示:“一方面,部分平臺心存不軌,撈一把就走,跑路成既定事實,使得本來就與傳統金融信譽度相差甚遠的P2P雪上加霜;另一方面,群體性癔症對於用心做P2P的平臺來説,又要花費更多的精力去重塑信譽。”

  部分P2P平臺跑路,甚至朝生夕死的現象出現,傷了投資者的心,同時也阻礙了良性P2P平臺的生存與健康發展。安宜投聯合創始人馬光説:“投資者的錢,都應在第三方支付。為此,安宜投採用匯付方式,從註冊到投資再到回款收益,全程都由投資人自己控制。”

  今年4月銀監會舉行新聞發佈會,為P2P網貸平臺劃下監管紅線,要求P2P網貸不能逾越四個邊界:一是要明確這個平臺的仲介性質;二是要明確平臺本身不得提供擔保;三是不得將歸集資金搞資金池;四是不得非法吸收公眾資金。這一信號,不僅是督促P2P平臺在“正軌”上運作,更是在重塑P2P平臺在大眾心中的信任。

  資金流向辨真偽

  在馬光看來,P2P平臺的安全性,關鍵看投資者的錢在誰手裏。對於大眾來説,存錢在銀行,取錢也在銀行。但P2P的迷局就在於,看不透自己的資金流向,是否有中間人在操作,是否是存錢和取錢都通過第三方支付。

  目前,業內知名的P2P平臺不乏有“中間人”的問題存在。馬光説,如何辨別很簡單,當你把錢存入第三方支付後,如果不是第三方支付直接回款,或者是由某平臺代為回款,更有甚者是某個個人賬號回款,那麼,就可能存在資金池風險了。更加簡單的方法是,一般資金池模式為了提高資金流入速度,都會安排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第三方支付渠道。而資金託管模式下P2P平臺除了託管第三方支付機構外,在託管架構裏面是無法增加支付渠道的。所以,一旦P2P平臺有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第三方充值通道,基本上可以判斷是資金池模式平臺,存在潛在的資金風險。

  正規的P2P平臺為確保投資人資金安全,摒棄資金池模式,會委託第三方支付機構為投資人和融資主體提供線上支付的全程服務。因此,“正規P2P平臺應該是一個‘仲介’,平臺對資金沒有任何干預,使投資人的資金流向與投資人投資意願相一致,第三方支付機構還能夠對交易進行約束和監督。”馬光表示,“安宜投採取的就是委託第三方支付機構匯付天下全程管理。資金流轉不會經過平臺,平臺也不會有任何許可權去支配資金。”

  對於P2P平臺是否應該去擔保化的問題,楊浩認為:“P2P平臺去擔保是未來發展的最終方向,但不是現在。”楊浩説:“P2P作為類金融行業,風控是核心所在,真正靠譜的是借款項目有足額抵押,平臺自有強健的風控體系。但目前由於各P2P平颱風控能力參差不齊,同時平臺運營目的是否單純也很難判斷。而經過政府機構認可的融資性擔保機構不可能配合P2P平臺出具虛假融資需求來騙取投資人資金,因此,從項目資訊真實性方面來説對P2P平臺是一個非常好的信用證明,對投資人也是一種保護。”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