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貼沒了,打車軟體還用不用?
- 發佈時間:2014-08-21 08:35:22 來源:四川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吳亞飛 本報記者 劉川
8月11日中午11點,記者欲從成都紅星路二段打車去武侯祠,“快的”打車軟體過了一分鐘都沒反應;“滴滴”打車軟體,過了半分鐘有個師傅接單,但一會兒師傅電話就打進來了,抱歉地説接到單子純屬偶然,他擦拭手機顯示屏上的灰塵,不小心碰到了按鍵。
另一位經常使用打車軟體的白領徐晶也有同感,説最近滴滴、快的都非常不好用,有時候軟體顯示附近有幾百輛車,但是呼叫了一圈都沒人應答,一個月打了十幾次車都打不到,“有時加錢加個十元二十元都打不到。”
打車軟體補貼逐漸減少甚至沒了。近日,滴滴打車和快的打車相繼取消了乘客端的“紅包補貼”和司機端的“每單補貼”。通過打車軟體約車的成功率明顯下降。
高峰時段
打車軟體不管用了
半年燒掉24億人民幣。打車軟體大戰兩方都宣稱未來還將有新的優惠辦法,但有一點卻很明確——打車軟體的瘋狂補貼時代已經過去了。
後補貼時代,打車軟體還好用嗎?
在市中心工作的白領祝琳上夜班,避開了早晚打車高峰期,“夜晚下班用‘快的’打車幾乎是隨叫隨到。”
如果是在工作日上下班高峰期打車,就很困難了。
成都計程車師傅馬福賓在補貼10元時手機上“滴滴”和“快的”輪換著用,車內一片響聲,好不熱鬧。隨著補貼減少,再加上流量的暴增,馬福賓最近卸載了軟體,又回到了在熱門地點等顧客的狀態。
另一位的哥林佳也吐槽,長途生意搶不到,短途沒賺頭,市區交通堵塞,一般都不願意放空車繞路去接單子。並且,開車時打電話接單子,也存在安全隱患。
一些司機表示,高峰時段一般不接單,因為打車的人很多。通過打車軟體接單尋找乘客耗費時間長,在高峰期就很不划算。
業內人士表示,打車軟體只是為司機與乘客之間搭建資訊溝通的橋梁,並未增加計程車資源,因此在空閒時段或地域,打車軟體可以更好的調配資源,方便乘客打車,而在打車高峰時段就作用不大了。
用戶體驗
打車軟體靠忠誠度
雖然狂燒了24億元,但打車軟體並未找到盈利點。
易觀國際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國內手機打車軟體累計賬戶數達1.3億,其中,快的打車佔53.57%,嘀嘀打車佔45.56%。易觀分析認為,補貼取消後,補貼帶來的用戶會有一定的流失,但本身就有較多打車需求的用戶有望成為打車軟體的忠誠用戶,伴隨不斷增長的平臺價值,打車APP市場呈現向縱深發展態勢。
滴滴和快的也是這樣做的,除了在存量上做文章,這兩大巨頭近期都悄然切入商務租車領域,為打車市場引入增量,為乘客出行提供更多選擇。
業內人士指出,打車軟體大戰燒掉的24億元人民幣幾乎都花在了“行銷”、“補貼”等拓展市場和強勢運營的行為上,而已經上線兩年的滴滴打車和快的打車,在功能、産品形態、交互設計、甚至技術層面,都沒有多大的改進。此前其宣佈將推出的方便司機快速、安全接單的硬體産品至今仍不見蹤影。
例如,作為計程車司機,你仍然不得不一次次在電話裏跟用戶反覆確認地址,還會時常遇到被用戶隨時拋棄的狀況;作為乘客,你仍然時不時得充當司機的“人肉導航儀”,並且只能夠靠著語言的描述確定彼此的方位。“未來打車軟體需要提高用戶體驗和用戶粘性,方能有所作為。”該業內人士表示。
但在網際網路從業者楊雄看來,打車軟體已經完成了初步的勝利,“用打車軟體需要綁定微信支付或支付寶支付,我現在購買電影票、手機繳費等O2O模式都依賴於這兩大支付手段,它們已經悄然改變了我的生活模式。”
@Mr初七 打車軟體一定程度上破壞了市場秩序,並且對計程車司機安全有一定影響。打車本來就困難,這讓不會用軟體的人群打車更加困難。
@烽妞兒 我在四川省成都市,今早用嘀嘀打車,車費是18元,我付款的時候,嘀嘀打車軟體一直顯示“系統繁忙,請稍後再試”,於是我就付了幾次也沒成功。後來,我銀行卡這邊發來消息,顯示我已經刷了4次18元了。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