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走出去”沒渠道?先建個“朋友圈”!

  • 發佈時間:2014-08-21 08:35:21  來源:四川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我省外經貿企業家培訓班上,企業家、官員、專家一起探討攻克外經外貿“疑難雜症”良方

  “我們都想做海外買賣,但沒渠道,無從了解有效資訊。”

  “這好辦!我們很快會建一個微信公共平臺;建一個川菜‘朋友圈’;還有商務外文網站……”

  上述對話,發生在8月19-20日的四川省外經貿企業家培訓班上。專家深入淺出的政策講解、本土企業現身説法的案例,政府部門負責人現場答問,把“疑難雜症”當場解決——這,讓280多位參加培訓的本土企業負責人感到收穫很實在。

  □李佳雯 本報記者 曾小清

  打“組合拳”小企業也有大生意

  參加培訓的企業,都是省商務廳眼中的“潛力股”。但因為害怕風險,好些企業走出去的步子邁得不大。

  2012年才做外貿的資陽市博縱進出口貿易有限公司,每年將近40萬美元的大棚蔬菜和農用機械通過該公司代理賣到國外。“從未出國。”企業外貿部負責人朱建洪坦陳,企業剛起步,“每一分錢要用到刀刃上”,赴海外參展動輒花銷三四萬,不見得會有成效。

  全省市場主體大概350萬個,有進出口實績的不足4000家。

  “為何不打一套‘組合拳’?”省商務廳廳長謝開華舉例,艾民兒鞋業本是家族式小作坊,企業老總劉瓊英多元發展企業品牌、貿易、研發、製造,現在已成行業有影響力的跨國企業,年出口額超6000萬美元。“流通企業更要充分運用供應鏈管理渠道。”

  朱建洪決定邁開第一步:10月要去科威特考察市場。其中東客戶透露,當地蔬菜大量靠進口,可用溫室大棚技術發展蔬菜種植。他開始盤算自己的“組合拳”:在科威特設銷售點,與客戶合資建公司做技術服務……

  賣“對路貨”小産品也有大市場

  用什麼方法推銷自己的産品?這是不少企業家的困惑。

  “需要有‘一招吃遍天’的看家本領。”講課專家一語道破。

  川宏華國際科貿有限公司高級副總經理章愛民現身説法:宏華2000年起家時僅11人,如今已成長為全球最大陸地石油鑽機製造商之一。他們的看家本領是創新,快速研發適銷對路的産品。針對俄羅斯冬季極寒氣候,研發了高寒數控變頻鑽機,實現了批量出口;針對巴西亞馬遜叢林、中東沙漠等環境研發鑽機,迅速站穩腳跟。

  經三輪考察,德陽特變電工成為必和必拓、力拓的電纜供應商。中標的電纜僅是“小”産品,但“小産品也有大市場”,德陽特變電工副總經理謝玉海説,企業每年投入的研發金額佔銷售收入10%左右,研發實力變強了,加之綜合成本更低,企業具備與國際巨頭抗衡的實力。

  建“朋友圈”公共服務平臺疏通渠道

  “默克爾來四川買了豆瓣,卡梅倫不也吃了火鍋麼?在國外,受歡迎的不僅是‘高精尖’,‘老三樣’(川酒、川茶、川菜)同樣有市場。”謝開華的話,鼓舞了現場不少人。“是有搞頭!”四川五豐黎紅食品有限公司負責人李剛回應。今年他們的企業才開始自營出口花椒油,就做了2萬元人民幣。

  李剛立志:要“麻”遍全國,“麻”向全球。有人發“雜音”:“咋個可能嘛,出口額才那點!”李剛道出緣由:上半年參加“萬企出國門”活動時發現,馬來西亞、新加坡有許多四川餐館,“都要用四川調料,我們為什麼不能搭下車呢?”

  他的困惑是:如何建立有效的渠道?謝開華接話:“我們正在推動川菜國際化。”具體辦法是:拿出資金,支援川菜、川調料、川茶、川酒打捆走出去;建原材料基地等。

  省商務廳副廳長楊春軒補充:類似于“朋友圈”的川菜“走出去”行業促進會正在籌備建立,省商務廳還將組織“圈”內企業開座談會,共同探討“走出去”的困難、方式方法等。

  “政府有很多支援企業的動作,但企業反映,獲取資訊很難。”楊春軒提議,“馬上申請微信公共服務平臺,隨時溝通!”

  省商務廳透露,我省還將推出商務外文網站,用國際化方式進行對外資訊溝通。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