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7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創新惠農模式“領舞”合作社轉型

  • 發佈時間:2014-08-21 03:36:14  來源:石家莊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創新惠農模式

  “領舞”合作社轉型

  隨著經濟的發展,專業合作社規模小、經營粗放、市場對接能力差等缺點漸漸顯現。根據相關文件,到2015年,全市將發展依法註冊的農民合作社達3800家。如何才能有效整合資源,引領其從數量型向品質型過渡,打造專業合作社的“升級版”,已成為我市眾多合作社以及相關部門亟待解決的問題。

  近日,記者到由市供銷社領辦的欒城縣恒豐種植專業合作社(以下簡稱“恒豐合作社”),實地探訪其創新的服務模式,以期對全市專業合作社轉型升級發展有所啟示。

  □本報記者 吳 溫

  創新多

  種地變得很容易

  在欒城縣南高鄉一帶打聽恒豐合作社,是件很容易的事。因為不少農戶都是它的會員。

  “2009年合作社剛成立時,只有8戶社員。”合作社“掌門人”陳玉柱是位有20多年經驗的“老農資”,他告訴記者,該社如今已經發展到輻射欒城縣南高鄉、西營鄉、柳林屯鄉等周邊鄉村,有18家連鎖門店、8000多名社員。

  如何吸引農民加入?陳玉柱把目光首先瞄向了有針對性的“一條龍服務”。

  “地裏的活兒根本不用操心,給合作社打個電話就辦了。”村民張美英家有四口人,或上班或做小生意;之前地裏有活時,全家都要請假,累不説,直接影響收入。自從加入了合作社省心多了。前些天澆地時,打個電話合作社就派人給10畝地澆上了水。

  “村裏現在種地的很多都是婦女、老人,我們組織專業服務工作隊後,向全體社員提供深耕、種植、病蟲草防治等‘一條龍服務’。”陳玉柱告訴記者,社員在省力省心同時,還在農機服務、農資購買等方面也嘗到了甜頭。合作社的託管服務面積也達到了6.8萬畝,小麥、玉米畝産量平均增産150公斤。

  農業生産中,技術推廣一直是難題。如今,陳玉柱在農技推廣上又有了新舉措。

  “如今,社員們足不出戶就能了解各種種植資訊。”他告訴記者,借助通訊公司的網路,合作社將社員們的手機號碼建起了統一的“群”,如此一來,包括農業農資等各種圖片、文字資訊,以及各個階段的灌溉、施肥、病蟲害防治等資訊,均能通過平臺第一時間傳到廣大社員手中。與此同時,社員之間通話還免費,大家交流得更放心更貼心。

  互動多

  農戶成了合作社的“主角”

  配備大中型農機具35台(套)、建有25名專職機手組成的農技服務隊,這是恒豐合作社為社員服務的“主力軍”。如何才能更好管理它?陳玉柱讓普通農戶當起了“主角”。

  “服務態度好,耕種科學……”在一份由機手與合作社簽訂的《農機作業協議書》上,記者在“客戶回執”一欄看到了這樣的字眼。記者注意到,在這份協議書上,包括了機手的基本資料、作業資訊,以及客戶姓名、耕種面積、所用的種子化肥等多個資訊。

  “一個機手跟著一張表,工作幹得怎麼樣,農戶説了算。”一位機手坦言,客戶回饋服務,在無形中成了自己優化作業的動力,從而更好地為農戶服務;此外,合作社對社員土地耕種實行“數字檔案”管理,將每位社員種植基礎資訊檔案、土壤養分動態檔案、病蟲草害防治檔案等統一歸納,建立分戶《土地種植管理檔案》數據庫,為社員提供“一對一”農技服務。

  “要想産量高,就得科學種田!”這是合作社“糧王”范瑞增的心聲。這個曾以玉米861.94公斤/畝的成績一舉奪魁的農民告訴記者,每年,合作社都會舉辦各種“糧王”大賽。由合作社邀請專家專門到農戶的地裏現場測産,這大大刺激了社員們的種糧積極性。

  陳玉柱告訴記者,全社推行競賽評比機制,凡在同一生産年度內創出新經驗、實現高産的,對前三名給予物質及名譽獎勵。合作社還同縣財産保險公司合作,為入社一年以上的社員免費辦理農業自然災害險、意外險等保險,給社員吃上“定心丸”,保障農業大災之年不減收,解除入社社員後顧之憂,讓入社社員放心、省心、歡心。

  實惠多

  一畝地節省幾十元成本

  農資的品質、價格,是合作社持續發展的基礎。在這方面,恒豐合作社也有“動作”,建起了測土配肥站。

  在這裡,記者看到了一個名為“智慧配肥機”的“大塊頭”。“我們與縣農業部門合作,對方為農戶測土完畢後,即可將相應的數據拷入電腦中。”合作社有關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數據輸入系統後,即可通過電腦控制,自動生成肥料成品。

  “引進這個‘大塊頭’後,每年可為4萬畝大田免費提供土質檢測、測土配方服務,從而更有針對性地施肥。”陳玉柱還表示,因為原肥為“中國農資”統一供應,又減少了各種中間成本,不僅保證了品質,每畝還可降低化肥投入二三十元。

  眼下,隨著土地流轉速度加快,各種類型的種植大戶、家庭農場增加,土地經營規模加大,但隨之而來的農産品收穫後的晾曬加工成為大問題。建設一個糧食烘乾倉儲設施項目成為陳玉柱十分關注的事。

  在該合作社上報發改部門的實施方案中,記者看到,未來,將在南高鄉北安莊村建設一個佔地350畝的糧食烘乾倉儲設施,可為社員提供1萬畝的烘乾倉儲能力。

  “以前分散晾曬的情況下,按照每戶6畝小麥、玉米各一次需用工4個、車輛費用每次50元,服務費每人每天100元計算,每戶折款約500元左右,僅我們合作社,社員們僅此項損失就達400000元。”陳玉柱表示,而隨著不久後該設備的“開工”,將緩解社員各種不必要的勞動成本,售價還可上調0.02元/斤,讓更多社員受益。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