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1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市場需求決定業務存亡

  • 發佈時間:2014-08-21 03:12:27  來源:京華時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隨著壽險增速逐漸告別飛速增長,進入瓶頸期,保險公司正在為拓寬新的業務項目而不斷努力。

  除卻熱情似火的網際網路金融行業,基金銷售正成為保險公司手中的“香餑餑”。

  據證監會網站披露的數據,截至今年6月份,全國共有241家機構具有基金銷售資格,其中,包括95家商業銀行、98家證券公司、2家期貨公司、1家保險公司、6家證券投資諮詢機構、39家獨立基金銷售機構。

  仿佛只是那麼一瞬間,基金銷售成為保險公司一大發展藍海,諸多保險公司蜂擁而至。

  截至今年8月中旬,除了已有的泰康人壽外,陽光人壽、平安人壽也相繼獲批基金銷售資格。另有消息稱,目前還有包括中國人壽、中國人保、華泰保險等在內的數家保險公司也有申請基金銷售牌照的安排。

  事實上,保險公司代售基金是對基金銷售渠道的又一次拓展,而龐大的代理人渠道正是保險公司認為代銷基金的優勢所在。

  筆者看來,保險公司跨行基金應從正反兩個方面來看。正面來看,代銷基金業務的開展意味著傳統的壽險代理人能通過代銷基金業務獲得更豐富的佣金,這也符合單一代理人向綜合金融理財型人才轉型的大趨勢,而且可以大幅提升保險公司增員吸引力。

  反之,保險代理人主要從事保險産品銷售工作,賣基金與賣保險完全是不同的概念,保險機構銷售人員業務水準保險公司需要面對的首要難題。而相比較現有的基金銷售渠道,保險代理人渠道明顯不具任何比較優勢。

  這不,最近就有質疑的聲音説,雖然有了基金銷售資質,卻很少看到保險公司銷售産品。

  其實,不妨讓我們把心胸放寬一些,基金銷售絕對是保險公司一次新的嘗試,從大金融的角度來看,保險公司正在成為綜合金融體系而努力。而最終取決定性作用的還是市場需求,就讓市場來做最後的判定。

  ◎京華時報記者牛穎惠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