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券商涉企業債黑幕被查
- 發佈時間:2014-08-20 19:29:23 來源:金陵晚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近日,經不同機構的多位知情人士確認,海通證券債券融資部總經理曲林已多日未出現在北京的辦公室。同期,發改委財金司前任司長張東生被調查,此案波及多家券商相關人士。自去年初以來,債市利益輸送案的查處風暴席捲了多家機構,債券發行和交易中的利益輸送等違法違規行為開始被揭開。
記者獲知,證監會和審計署正在審計各家券商的一級承攬協議支出顧問費,其中還會牽扯出多少案件,尚難預計。
三個正式編制
在發改委裏,財金司此前內設四個處:綜合處、財政處、金融處、證券處。其中證券處負責企業債的發行,還管IPO募資項目的審核,但正式編制只有三人。因此出現業內所稱“奇觀”:三個人管著一年發行數千億的企業債市場。
該處平日繁重的債券審批工作,靠著三個編制顯然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因此過去該處的日常工作主要靠從地方發改委和機構借調人員來完成。一般企業債審批項目由借調的地方公務員領頭預審,曾由券商借調人員幫忙收、看材料,這造成一個借調的預審員也具有明目張膽尋租的權力。
數月前剛從收入與分配司司長一職退休的張東生,在2003年到2006年6月擔任財金司司長。在這一階段,張東生主持下的財金司經歷了企業債審批發行的黃金時期,火爆的時候,財金司的走廊裏擠得“跟火車站差不多”。直到2005年5月央行首推短期融資券等産品後,發改委財金司作為債市發行審批的核心地位才有所旁落。
此後,發改委財金司改革了企業債的發行方式,從審批制轉向核準制,希望向交易商協會的中票、短融等債券産品的註冊制看齊,滿足有關發行條件即可發行企業債,每年核準發行的企業債也增至幾千億規模,仍是門庭若市。
多位市場人士稱,債券發行腐敗的源頭還是審批制,監管部門的官員也可能指定券的分配。與代持、養券、倒券等二級市場“利益輸送”的行為相比,有些非金融機構出身的丙類戶就是“關係戶”,在發行環節拿券的本事令市場側目,被稱是“赤裸裸的搶錢”。因為金融機構正常價格拿不到券,就只能從這些關係戶手裏去拿券,後者有時連本錢都不用出,一到手就是純利潤。
多家券商被查
海通的債券融資部負責債券承銷,主要是與發改委打交道,曲林擔任此部門的一把手多年。市場人士稱,海通證券該部門溝通能力超強。曲林以與發改委關係良好著稱,早年即介入企業債發行承銷。這次曲林突然被查,令海通證券頗為措手不及。
有關案件將揭開企業債發行環節的更多腐敗細節。知情人士透露,張東生被調查與2005年發行的企業債有關,該案是被去年10月國信證券固定收益事業部總裁孫明霞案牽出,難免牽涉多家券商。除了海通證券,還有其他券商固定收益部負責人被捲入,目前獲知還有銀河證券、民生證券等被查,具體涉案人員還未披露。
市場人士透露孫明霞供出涉及數百人的名單,但國信證券方面私下極力否認與自己有關。孫明霞出身國信證券,從普通員工成長為債券部總經理,2004年後轉戰華西證券、華林證券,2011年升任華林證券總裁,2012年回歸國信證券。目前還不確定,孫明霞涉案部分是她在哪個公司任職時的項目。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交易員抱怨道,“和發行環節有關係的人才能拿到券。我們以正常價格拿不到,就只能從這種人開的投資公司(即丙類戶)手裏去拿。他們轉手就在一級半市場賺個價差,甚至一分本錢都不用出,讓你直接去繳款。”財新
債券基金髮行進入冰點
“債基”基金經理轉崗管“股基”
□金證券記者 管偉
債券基金髮行進入冰點。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僅27隻債券基金上報和發行,募資數額220億元左右。而去年同期,債券基金募資額為近2000億元。
《金證券》記者了解到,去年債券基金裂變式增長,債券基金經理也是供不應求,今年債券基金髮行遇冷,債券基金經理及儲備人才遭遇尷尬。上海一家基金公司甚至讓儲備人才轉崗,管理權益類基金。
債基發行熱情低
“今年基金的發行市場異常寒冷,感覺又回到了2008年。”南京一家國有銀行的理財經理向《金證券》記者説道。
統計數據顯示,截至8月8日,年內共有27隻債券基金獲批,而目前正在上報的基金類型中,債券基金僅5隻。
去年同期,債券基金的募資額為近2000億元,而今年同期,債券基金募資額不足220億元,僅為去年的約十分之一。
記者注意到,截至8月8日,今年以來,僅工銀瑞信基金、諾安基金以及國投瑞銀基金公司等3家基金公司上報了兩隻債券基金,而天弘、華夏、招商、鵬華、易方達、匯添富、景順長城等基金公司,上報債基的數量為“0”。
債基人才遭遇尷尬
上海一位基金公司人士對《金證券》記者表示,自2008年以來,債券基金髮行一直呈上升狀態,這麼冷清的情況只有今年出現。
這與近年來債券市場的嚴打風暴以及一系列的嚴厲監管密不可分,在這些影響下,機構對於債券市場的組織進行了重新架構。
該人士還透露,機構投資者今年上半年轉變了風向,比較喜歡一對一的專戶産品,而放棄對新發公募基金的投資。因為專戶的機制更為靈活,對投資者的透明度更高。
債券基金遇冷,債券基金人才也遭遇尷尬。
上海一位基金行業人士向《金證券》記者透露,該公司的固定收益儲備人才近日不得不向權益類基金方向轉變,“前兩年,債券基金暴髮式增長,債券基金經理也是供不應求。當時,公司還儲備了一大批的債券基金人才。不過現在風向變了,公司不得不讓這些基金經理‘全能發展’,去接手權益類基金。”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