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7月外貿和外資數據“反差”罕見 熱錢或“暗度陳倉”

  • 發佈時間:2014-08-20 08:50:04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反差”罕見 熱錢重來?

  分析人士認為或推動資産價值重估

  倪銘婭

  數據顯示,我國7月出口同比增速超預期反彈14.5%,進口下降1.6%。當月貿易順差達473億美元,創歷史新高。7月實際使用外資金額(FDI)同比下降16.95%,創兩年來新低。

  外貿和外資數據表現不同,呈兩大反差:出口與進口的反差,貿易順差與FDI的反差。值得關注的是,7月貿易順差和FDI的反差是2009年後首次在同一月份出現。

  分析人士認為,從出口強勢反彈和進口持續低迷的現象可以看出,內外部經濟復蘇或許不像數據看起來那樣樂觀。國內不少小微企業仍受困于訂單低迷。在貿易順差創新高和FDI增速大幅下降背後,國內外資金動向悄然發生變化,熱錢流入可能將推動資産價值重估。

  出口進口增速皆出人意料

  儘管外需回暖和政策效果顯現確實對出口起到一定促進作用,但業內人士認為,這些因素並不足以解釋7月出口的強勢反彈。

  分析人士表示,業內預期7月出口增速是個位數,但沒想到會強勢反彈14.5%。光大證券首席分析師徐高稱,7月出口數據增長幅度已超預期,此前的預期是增長7%左右。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部副主任白明認為,7月出口數據大增主要受三方面因素影響,分別是美國經濟復蘇、國內政策扶持及跨境電子商務、阿里巴巴等電商平臺補貼政策出臺。

  面對出口強勢反彈,高盛高華報告稱,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全球經濟增速走強,此前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的走低可能也起到了推動作用。但是,7月出口反彈幅度之大無法完全從這些因素中得到解釋。

  “從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美國經濟就已在逐漸復蘇,但這不能解釋為什麼會在7月我國出口出現大幅反彈。”興業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認為,7月出口恢復到7%或8%都很正常,但反彈幅度這麼高僅靠外需復蘇因素是解釋不了的。

  7月進口同比下降1.6%,低於市場預期。除去年的高基數影響外,白明認為,進口下降有三方面因素:一是我國在技術、設備方面成長迅速,對國外進口商品有一定替代作用;二是宏觀經濟增速放緩,在一定程度上仍拖累進口需求;三是我國加快反壟斷調查,對部分商品進口需求産生影響。白明表示:“汽車是進口的大頭。在國內反壟斷背景下,隨著汽車價格下調,今後幾個月對進口數據的傳導效應會更加明顯。”

  一些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採訪的小微外貿企業人士坦言,從訂單情況看,外需復蘇並不明顯,有些國家和地區訂單量不增反降。至於內需,從7月公佈的用電量及信貸等指標看,國內經濟增長放緩。

  貿易順差與FDI背離

  7月貿易順差創歷史新高,FDI同比增速卻意外創兩年來新低。

  分析人士認為,對FDI單月數據波動不宜悲觀解讀。從季節規律看,7月FDI同比增速均較6月有所下滑。7月FDI78.1億美元,仍高於2008至2013年7月平均水準。

  “FDI增速波動對外匯佔款影響不大。”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諸建芳表示,外匯佔款由三部分構成:貿易順差、FDI流入和余項。余項解釋了外匯佔款大部分波動性。由於出口反彈幅度強于進口,預計貿易順差將持續處於高位。從余項相關因素看,人民幣國際化、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居民部門用匯增加、結售匯意願下降;經常賬戶再平衡;熱錢流入大幅減少。順差回升、FDI持平、余項處於低位,因而較之此前千億美元級別的外匯佔款增量,預計未來月度外匯佔款規模將維持在百億美元以內。

  分析人士認為,儘管FDI波動對外匯佔款影響不大,但7月FDI下降的因素值得關注。7月製造業FDI24.3億美元,為2009年以來新低。製造業FDI單月同比下降17.9%,對總體FDI流入形成拖累。

  諸建芳認為,製造業吸引外資的下滑,既有內部趨勢性因素又有外部週期性因素。我國製造業去産能加之産業結構調整、服務業佔比提升,映射到FDI行業結構上,表現為製造業利用外資比重持續下滑和服務業吸引FDI比重上升,製造業FDI佔比由2009年1月的59.1%降至2014年7月的31.1%,1-7月製造業FDI累計佔比為35.4%。我國出口尤其是加工貿易出口增速處於低位,前期外需復蘇力度偏弱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我國製造業吸引外資能力。

  熱錢“暗度陳倉”

  分析人士認為,在一定程度上,可從上述兩個差異看出熱錢正借道涌入。

  7月海關監管出口貨運量僅同比增長0.4%,出口同比增長14.5%。海關貨運監管業務出口貨運量增速與出口金額增速相差之大,顯示資金流動遊戲再次涌動。

  平安證券報告稱,7月出口增速超預期回升。在週邊經濟體復蘇大致保持穩定情況下,出口激增極有可能是熱錢流入帶來的虛假貿易所致。

  數據顯示,7月我國大陸公佈的對臺出口同比增速從23.5%升至48.4%,我國台灣公佈的自大陸進口同比增速從29.0%降至15.3%。分析人士認為,數據矛盾更在一定程度上證明熱錢在捲土重來。

  魯政委表示,7月我國大陸對臺出口增長最快的品種是珠寶首飾貴金屬,同比增速高達260%。此類單位價值高的物品最方便用於搬錢套利。

  國泰君安報告顯示,對我國港臺地區出口大增料有熱錢流入影響。報告稱,7月對我國香港和我國台灣出口增幅較大,但其中可能有較大熱錢流入因素影響。近期熱錢涌入和2013年基數偏低誇大出口數據,近期人民幣升值可佐證這一判斷。這實際上不利於出口實際增速後續改善。剔除熱錢因素影響後的實際出口增速為10%左右。

  分析人士表示,在國內房地産市場低迷情況下,熱錢在我國的投資動向值得關注。受滬港通、人民幣升值等因素影響,目前A股市場顯示出對外資強大的吸引力。如熱錢持續流入,勢必將推波A股市場資産價值重估。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