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3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扶貧“愚公”吳天祥

  • 發佈時間:2014-08-20 03:31:40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何紅衛樂明凱

  一位古稀老人,用自己羸弱的身體和並不寬裕的退休工資,自願30年不變“承包”耕種23戶貧困農民家庭的185畝農田,不要任何費用,不要一點收成。儘管他付出艱辛收穫回來的還不全部是感激,其中不乏不解和質疑。但他樂此不疲,無怨無悔,甚至作出了“我倒下,後人繼續”的承諾。

  吳天祥退休前是武漢市武昌區政府的一名巡視員,曾榮獲全國優秀共産黨員、全國勞動模範、全國道德模範等稱號。如今年過古稀的他本可在家安享晚年,可是他卻毅然給自己背上幫扶23戶農民種田的“包袱”。

  心相連,他給一個個瀕臨破碎的農家帶去希望

  “沒有他也許我這個家早就沒有了。”6月30日,廣州軍區武漢總醫院的重症病房裏,武漢市江夏區舒安鄉祝廟村村民易安明説起吳天祥,儘管不停地咳嗽,仍然堅持要把話説完。

  2012年3月,身患重病的易安明聽説吳天祥在附近的湖泗鎮蹲點幫扶了很多人,贏得眾多鄉親誇獎。抱著試一試的心態,易安明想去見見,那天並沒見到,就留下了一封“遺書”,請吳天祥關心他家和他的孩子。

  “沒過幾天,吳幹部就打電話來了。”易安明説,吳幹部要無償幫他30年,種好10畝田,不要分文報酬,並照顧他的孩子和家人,“他還説,如果他因故去世,就由後人接手。”

  “他比親人還親。”自那以後,每年春耕備耕生産前和收穫時節,吳天祥都會親自拿著幾百元錢送到易安明手裏,給他買農資、請勞工種田、幫著收穫。每逢過年過節,吳天祥都會打電話過來,有時候還會在村裏住下,帶著志願者過來參加勞動。

  易安明清楚地記得,2013年正月初八,吳天祥給他家帶來了兩頭小豬崽,讓他們好好餵大改善生活,到了殺年豬的時候易安明要給吳天祥送肉,他卻一兩不要;今年開春,易安明感覺身體越來越差,想栽點樹做長久打算,吳天祥又以80元/棵的價格購買了50多棵優質樹苗給他先試種……

  “想想老吳對我們的好,再大的困難都不是事。”儘管身患重病,但易安明和他的家人對於今後的生活充滿希望,“我還要多教育孩子,不管在哪,能夠幫助別人就幫助,不能辜負好人的一片心意。”

  “哪怕僅有一根稻草,在人危難的時候,那也是希望和勇氣。”吳天祥告訴記者,以前在職時參加扶貧工作,認識了很多貧困農民朋友,看到他們中有的到現在依然很貧困,他心裏不是滋味,經過和家人商量後,他決定從每月6000多元的退休工資中,拿出四分之三來幫他們把田種起來,“幫助這些家庭早日脫貧。”

  “今年5畝田少説可以收6000斤稻穀。”在湖泗鎮株山村,村民祝生英在路邊翹首等著吳天祥,一見面就高興地報喜。幾年前,祝生英的丈夫因病去世,欠了十幾萬元的債,整天以淚洗面。吳天祥志願幫扶後,祝生英家日子一天天好起來,每逢豐收都會給吳天祥報告她家的生産情況。

  夕陽歲月,他許下23份幫扶種田的承諾

  仲夏的武漢,潮濕悶熱。6月29日,江夏區舒安鄉彭塘村,成壟成畈的水稻穗子散發出淡淡的清香。

  “張師傅,在家嗎?”扶著已經斑駁的大門,吳天祥不大的聲音在陳舊但很乾淨的農家響起。“是您來啦,快進來坐。”60歲的村民張華英聽到吳天祥熟悉的聲音,有些興奮。

  剛進堂屋,吳天祥就從袋子裏拿出一個信封,遞給張華英。“前段時間高血壓住院,今年買化肥農藥的錢給您送來晚了,對不起了啊。”

  “您這説哪去了,謝謝了,謝謝了。”一雙滿是老繭的手撫摸著吳天祥遞來的寫著“好人一生平安”的信封,張華英慢慢打開了話匣。今年60歲的她體弱多病,患有眼疾,丈夫前些年去世,一個兒子患精神病在市裏住院,一個兒子是殘疾,殘缺的家庭全靠她一個人苦苦支撐,日子非常艱難。

  “一個70歲的人了,自己都照顧不了自己,還簽幾十年的協議,不要回報,這事怎麼都説不過去。”回想起當初,張華英恍若夢裏。兩年前的一天,村幹部帶著老吳來到她家,説是免費幫助她種田,她當時怎麼也不相信,直到老吳親筆寫下了志願幫扶協議書,她還是半信半疑。

  “現在相信了,吳幹部真是好人啊!這兩年,吳幹部每年都來幾次,每年春耕和春節都還送來紅包,還經常電話問情況,去年還帶了幾個人來幫我幹活,不要任何報酬,留吃飯他都不肯。”

  臨近中午,汗水浸濕了後背,吳天祥仍沒有休息,急著趕去見舒安鄉祠孟村下一個幫扶對象。

  在祠孟村村委會,熊春林等幾個農戶早早在那兒等候。一下車,老吳就握住熊春林帶有殘疾的手,噓寒問暖,並遞給他裝有500塊錢的信封。

  “吳老也給我簽了協議。”在祠孟村委會,記者看到了一份簡短的協議:“志願幫扶種田人吳天祥,武漢市武昌區退休公務員,70歲,中共黨員。被幫扶種田人江夏區舒安鄉祠孟村農民熊春林,雙手嚴重殘疾,妻精神障礙,家中無勞力,17畝地荒著無人耕種。吳極為同情,志願無償承包,承包期30年不變,若吳倒下去了,由後人和志願者繼續實幹實幫,為這位農民兄弟把田種好,不要任何報酬,努力讓這家人脫貧致富。2012年2月14日,吳天祥。”

  那年的早春,這樣的協議,吳天祥一口氣簽了23份!幫扶對象涉及武漢市江夏區4個街道11個村23家極度貧困戶,185畝田。

  那年,吳天祥的老伴看到協議和農民來信後非常感動地對他説:“你今年70歲了,一身病,還能不能活二三十年?”老吳説,我這樣做,就是要把為人民愛人民的黨的好傳統好作風一代代傳下去,用精神來感動更多的人,“如果我走了,就由我們的孩子和朋友來繼續。”

  “人活著就要不斷激勵自己。”2012年初,吳天祥先後與23戶貧困農民簽訂了承包種田協議書,最開始寫的期限是20年,後來他主動要求改為30年。他説,就是要給自己施壓,只恨自己能力有限,不是有錢人。但是心中有老百姓,比什麼都好。

  愛無疆,他用忠誠為時代烙上“吳天祥”印記

  翻開這位老人厚重的過去,讓人激勵,更讓人感佩:曾經4次跳入長江救人,近40次無償獻出1萬多毫升鮮血,以兒子的身份給7名孤寡老人養老送終,為無數個陷入絕望的群眾,送去希望的火把;曾經每天早上6點半上班接待陳情群眾,堅持記民情日記,十幾年來接待陳情群眾兩萬餘人次,處理信訪問題近萬件,在黨和群眾之間架起了“連心橋”;曾經傾其所有救濟困難百姓,先後照顧孤寡老人26名、孤兒6名,向結識的300多個“窮親戚”捐款捐物……

  他是生活在武漢人民身邊的活雷鋒、活焦裕祿,先後榮獲過數不勝數的各種榮譽,當選為黨的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代表,受到中央幾代領導人的親切接見和高度讚揚,被譽為基層黨員幹部的榜樣。

  “民之難即黨之憂,共産黨的幹部就是要為黨分憂,為民解難。”從1990年起,吳天祥歷任武昌區政府信訪辦副主任、副區長、巡視員等職,始終是黨和群眾的連心橋。他幫助的群眾、解決的實際問題不計其數。在武昌區信訪室裏,挂滿了群眾送給吳天祥的錦旗,一層挂不下,就疊了好幾層。

  1998年,時任武昌區政府副區長的吳天祥分管扶貧、信訪等工作,對口扶貧江夏區,結識了不少“窮親戚”,大部分是生活在農村底層的殘疾人、孤寡老人、喪偶家屬、重病號等弱勢群體。2008年,吳天祥正式退休後,仍然捨不得離開這些關心過的“窮親戚”,退而不休,保持本色。他的身影依舊忙碌,每天早晨的接訪工作,只要身體允許、不出差的情況下,雷打不動。

  2011年新竣工的中國國家博物館,收藏了武昌區檔案館館藏的吳天祥的五件珍貴檔案,其中有一件是江夏區湖泗鎮浮山村全體村民在2009年7月21日寫的請求信,摁滿了鮮紅的手印。“最近,我們聽説您退休了,心情十分焦急,我們村民都離不開您,所以聯名強烈要求您能繼續在我們村幫我們扶貧,做我們的貼心人,做我們的致富帶頭人。”

  2013年1月20日,23戶種田幫扶對象之一的江夏區法泗鎮新墩村農民周素珍給吳天祥寫信:“非常感謝您老的關懷,我要教育我的兒子,要像您一樣有愛心,關心身邊所需要幫助的人。”

  今年6月25日,吳天祥主動向湖北省援疆辦請纓,來到湖北對口支援的北疆博爾塔拉州,自掏腰包7萬多元買禮物慰問新疆少數民族群眾。吳天祥與在新疆的“雙結雙促”結對親戚乃比·吾布魯一家越聊越親,乃比·吾布魯給這位湖北親戚戴上維吾爾族小花帽,這是維吾爾族對客人的最高禮遇,乃比的兒子帕哈爾丁彈起了“都塔爾”助興,用維吾爾語現場唱起民歌《一輩子做好事的人長命百歲》。

  有關吳天祥幫扶的事例太多太多,在武漢市,在湖北省,“吳天祥”已不再是個人的名字,已經成為這個時代的一種溫暖烙印。在這位老人的精神鼓舞下,湖北10萬黨員幹部自發成立1萬多個吳天祥志願小組,常年活躍在農村、街道和社區,從事志願服務工作,傳遞著荊楚大地上的正能量。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