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5月11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破解增收難題 實現跨越追趕

  • 發佈時間:2014-08-20 03:31:41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劉福成

  就貴州而言,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點在農村,難點在農民,核心在增收。在工業化、資訊化、城鎮化深入推進的新階段,如何依託山區現代農業發展增加農民收入並建立農民增收的長效機制,始終是貴州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農業農村經濟工作的重中之重。

  貴州省農民收入總體增長迅速

  (一)貴州農民收入與全國差距縮小,但追趕難度大。2010、2011和2012年,全國農民每人平均純收入分別是5919元、6977元和7917元,同比分別增長11.4%、17.9%和13.5%。貴州分別為3471元、4145元和4753元,同比分別增長15.5%、19.4%和14.6%,以增速比較,貴州分別高於全國平均水準4.1、1.5和1.2個百分點,從佔比來看,貴州分別為全國水準的58.6%、59.4%和60%,與全國的差距逐年縮小,但幅度偏小、增幅有所放緩。按照黨的十八大報告要求,到2020年全國農民每人平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將達到12000元左右,貴州若只達到7000元,僅為全國的58.3%,差距不僅沒有縮小,反而進一步擴大。對於貴州這樣一個經濟總量小,貧困人口多,工業化、城鎮化水準不高的農業省份來説,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和艱巨的任務。

  (二)貴州農民收入增速加快,但區域間差距明顯。2010年,貴州超過全省農民每人平均純收入平均水準的縣有41個,佔88個縣(區)的46.6%,不到一半。2011年增加到47個,佔總數的53.4%,超過了一半。2012年達到50個,比上年增加3個縣,佔總數的56.8%。作為貴州經濟基礎好、發展速度快的貴陽和遵義,農村實現全面小康也相對容易。而黔西南州和黔東南州等少數民族聚居的地區,由於農業生産條件差、基礎設施落後、農民文化技能低和資訊閉塞等原因,農民增收渠道單一,增收比較緩慢,除州府所在地和個別縣農民收入超過全省平均水準外,大部分在全省平均數之下。

  (三)家庭經營和工資性收入仍是農民收入的主體。2011年貴州農民每人平均純收入中,家庭經營收入佔總收入的47.8%,工資性收入佔41.3%,分別比上年減少1.3%和增長3.8%,兩項之和佔到總收入的89.1%;2012年農民家庭經營收入佔總收入的47.3%,工資性收入佔41.6%,分別比上年減少0.5%和增長0.3%,兩項之和為總收入的88.9%,從兩組數據對比看出,農民家庭經營收入呈下降趨勢,而工資性收入則保持增長,雖然兩者佔總收入的比例有所下降,但家庭經營收入和工資性收入仍是農民收入的主要來源。

  實現貴州農民增收需要破解的難題

  (一)農業生産基礎條件差,生産效益低。貴州大部分農民收入主要依賴農業生産,由於每人平均耕地少,土地破碎、品質不高,先進適用技術缺乏,即使有先進技術,也難以廣泛推廣使用。2012年貴州糧食播種面積3054千公頃,排全國第18位,但糧食單産只有3534公斤/公頃,排在最後一位,單産不及第一位吉林省的一半。

  (二)農民文化素質低,發展二、三産業困難多。調查顯示,2012年貴州農民外出務工人數達830萬人,返鄉215萬人,回鄉創建單位41.1萬個,參與創業人數65.5萬人,帶動就業136.6萬人。受文化技能水準低的制約,農民外出務工從事的主要是建築業、商業、交通運輸、住宿和餐飲業等行業的體力勞動,返鄉創業者也多數集中在種養業、服務業及交通運輸、倉儲業等行業,很少涉足工業等投資大、技術要求高的行業。

  (三)農業産業化水準不高,對農民的輻射帶動力不足。2012年貴州省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404家、農民合作社1.28萬個,但規模小、數量少、競爭力弱。企業與農戶、合作社與農戶之間利益連接不緊密,帶動力不強。此外,農産品加工、包裝、冷鏈物流、銷售等配套産業發展緩慢,農産品附加值低,也限制了貴州農業産業化水準的提高,影響農民增收渠道的拓寬。

  (四)農民缺少引導和資訊服務,駕馭市場能力弱。由於農村交通閉塞,資訊化建設滯後,資訊難以進村入戶,農民獲取資訊手段單一,農民種什麼、養什麼普遍缺乏市場導向,很難及時了解把握市場對農産品的需求,從而不能及時調整生産,加之高額的運輸成本,使得農産品銷售不暢,農民利益受損的情況時有發生。

  農民收入實現追趕跨越的措施建議

  (一)以增加農民家庭經營收入為主線,提高農業勞動生産率。在提高糧食生産能力上下功夫,提高糧食單産,優化品種結構,發展糧食精深加工,提高土地産出率、勞動生産率、科技貢獻率。優化農牧漁業産品品質、優化區域佈局和發展農産品的精深加工,延長産業鏈,提高附加值。依靠科技進步,提高品質、打造品牌。在穩定生豬生産的基礎上,調整畜禽養殖結構,提高節糧型草食牲畜、小家禽比重,改變畜牧産業結構,發展適度規模,開發畜禽産品精深加工,不斷提高養殖比較效益。

  (二)以增加農民工資性收入為重點,促進農業勞動力就業創業。大力推進農業園區建設,加快完善園區基本骨架、重點設施和發展平臺,抓好園區主導産業培育和産品行銷,重點吸納農民到園區就業創業。採取鼓勵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的戰略,提高外出務工農民的技能水準和總體素質。加大農民務工技能培訓力度,增強培訓的針對性和時效性,提高務工農民的就業競爭力和工資水準。

  (三)以增加農民財産性收入為突破,推進農村産權制度改革。加快徵地制度改革,對失地農民採取集體留用地、物業置換、提高補償標準等辦法,提高農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推進農村集體土地、集體林權、宅基地和房屋産權等産權制度改革,建設城鄉一體化的“三權”流轉諮詢平臺。

  (四)以增加農民轉移性收入為導向,加強政策落實和農村社會保障。建議中央繼續強化農業補貼政策,並對貴州有所傾斜,使貴州農民得到的生産補貼收入較快增長。著力建立健全農村社會保障制度,大幅度增加農民的保障性轉移收入。實現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全覆蓋,提高農村低保標準和補助水準,完善農村五保供養政策,加大財政對農村醫療救助的扶持,建立健全農民工養老保險辦法等。

  (五)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為農民增收夯實根基。探索多元化的農村基礎設施投入機制,以美麗鄉村建設為契機,加強空心村整治,完善水、電、路、資訊等為重點的基礎設施;實施沃土工程,加強基本農田、噴滴灌、排水和機耕道等現代農業設施以及市場設施建設。加快石漠化治理和生態修復,因地制宜扶持發展特色産業和綠色産業,為農民增收創業打牢堅實的基礎。

  (六)提升農業産業化水準,拓寬農民增收渠道。培育壯大龍頭企業。圍繞貴州特色優勢産業,引導轉化一批,扶持壯大一批,招商引資新上一批,借助外力挂靠一批,形成大企業帶小企業、主體項目帶配套項目、上下游産業配套的企業體系。扶持專業大戶、家庭農場和農民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提高合作經濟組織覆蓋面、提高優勢特色産業組織化程度、提高産業發展的科學化水準、提高經營能力和效益。著力引導龍頭企業、合作社與基地、農戶建立緊密的産銷聯繫機制,提高農民的組織化程度。加快發展農産品加工業和休閒農業,為農民增收開闢新的增長點。

  (七)加快發展林業經濟,促進生態文明建設和農民增收有機結合。針對貴州林業資源豐富和喀斯特山區治理、生態建設的要求,發展林業經濟和林下産業,重點加快油茶、核桃和竹子等基地建設,提高林産品在農民收入的比重,發展林下養殖業和林下種植業,把禽類養殖和食用菌、中藥材栽培作為調整畜牧業結構,發展特色林業經濟的優選項目,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

  (作者單位:貴州省農業委員會)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