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8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農民期盼更多農業科技影片下鄉

  • 發佈時間:2014-08-20 03:32:44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編輯同志:

  近年來,為了使農民兄弟早日脫貧致富,各級政府加大了智力投資,定期組織“科技大篷車”、“科技電影節”、“農科智囊團”和“科普小分隊”分赴“老少邊窮”地區進行巡迴科技扶貧,取得了明顯的效果。廣大農村“學農科、用農科”的先進典型猶如雨後春筍層出不窮,為農民們創造了一個個致富的機遇。然而,“科普大篷車”走了之後,成捆的科技書籍和資料往往被束之高閣,剛剛掀起的“科技熱”又冷卻下來。

  據報載,中央極為重視科技扶貧,國家科委與農業部每年大約要投資500萬元人民幣進行農業科技影片的拍攝,每半月就有一部農業科技影片問世。儘管如此,目前科教電影隊組織下鄉放映的大都是一些故事片,而廣大農民喜歡看到的寓教于樂的農業科技片很少,根本無法滿足農民朋友學技術、學知識的需要。

  回憶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每當電影隊到農村放電影的時候,首先加映的就是農業科技片,例如《如何消滅地老虎》、《怎樣防治三麥黑穗病》及《玉米穩産高産的探討》等。還有農業科教系列報道,如《蠶桑指南》系統地報道了蠶從蠶卵開始到吐絲,詳細拍攝了“春蠶到死絲方盡”的全過程,哪個環節容易生病,如何防治,介紹得淋漓盡致。上述的這些影片,實在是農民兄弟喜聞樂見不可多得的好影片。這些科技影片的播放,也為當時大搞科學種田,改變窮困的農村面貌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發展現代農業,科技必須首當其衝,它代表著廣大農民的根本利益,沒有農業技術的普及,就沒有農村今天日新月異的變化,就不能在小康路上繼續邁進。而農業科技影片有畫面有聲音,講授知識的方式比書本上更容易讓人理解和接受,是一種通俗易懂的培訓方式,其作用無法取代。

  我國農業科學起步較晚,與發達國家相比仍有差距,所以我們農民兄弟懇切希望農業部門、科技部門、電影發行部門等相關部門多組織一些農業科技影片下鄉,能擇時放映,建議我們的農村電影隊在放映正片時務必加映農業科技片,滿足農民的求知慾望,讓他們多掌握一些農業科學知識,為農業現代化的迅猛發展插上騰飛的翅膀。

  江蘇省淮安市趙集鎮

  盧亞軍 程厚明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