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8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黃淮海夏玉米收穫期關鍵技術

  • 發佈時間:2014-08-20 03:33:06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玉米籽粒生理成熟的標誌主要有兩個,一是籽粒基部黑層出現;二是籽粒乳線消失。玉米授粉後30天左右,籽粒頂部的胚乳組織開始硬化,與下部多汁胚乳部分形成一橫向界面層即乳線。授粉後50天左右,果穗下部籽粒乳線消失,籽粒含水量降到30%以下,果穗苞葉變白並且包裹程度鬆散,是玉米最佳的收穫時期。

  有些地方有早收的習慣,常在果穗苞葉剛發黃時收穫,此時玉米處於蠟熟期,千粒重僅為完熟期的90%左右,一般減産10%左右。試驗數據證實,黃淮海地區,自蠟熟開始至完熟期,每晚收1天,千粒重增加1到5克,畝增加産量5到10公斤。適當推遲收穫期是一項行之有效的增産增效技術。

  機械收穫

  玉米機械化收穫技術是在玉米成熟時,用機械來完成對玉米的莖稈切割、摘穗、剝皮、脫粒、秸稈處理等生産環節的作業技術。玉米聯合機械收穫適應于等行距、最低結穗高度35釐米、倒伏程度<5%、果穗下垂率<15%的地塊作業。

  我國黃淮海大部分地區收穫時玉米籽粒含水率偏高(30%~40%),玉米收穫機械作業只可完成摘穗、集箱和秸稈還田等作業,不直接脫粒。國外玉米一般在完熟後2~4周或更晚直接脫粒收穫,我國玉米收穫適期因品種、播期和地區而異,多在蠟熟末期。若直接完成脫粒作業,需推遲收穫期,讓玉米在田間脫水到含水量25%左右。

  玉米機械收穫要求籽粒損失率點2%、果穗損失率點3%、籽粒破碎率點1%、苞葉剝凈率點85%、果穗含雜率點3%;留茬高度(帶秸稈還田作業的機型)點10釐米、還田莖稈切碎合格率點85%。

  收後貯存

  玉米收穫後的果穗和籽粒集中到場院後要及時晾曬或通風降水,場地較小堆放較集中的隔幾天翻倒1次,防止捂堆霉變。

  穗貯:可用鐵絲、磚、秫秸、木板做墻,用薄鐵、石棉瓦做蓋,建成永久性貯糧倉。

  粒貯:籽粒入倉前,採用自然通風和自然低溫,把籽粒水分降至14%以內。

  秸稈還田

  黃淮海夏玉米區的主導生産模式是小麥、玉米一年兩作,由於田間存在大量玉米秸稈,若處理不當,不僅影響整地、播種,還危害下茬小麥生長,造成小麥減産。

  1.適時收穫玉米,提高秸稈粉碎品質。秸稈留茬高度點10釐米,秸稈粉碎長度點5釐米,秸稈粉碎合格率點90%,確保粉碎後的秸稈均勻鋪在田間。

  2.補充氮肥。在正常施肥情況下,每畝增施尿素7.5公斤,翻耕或旋耕前將所有的肥料均勻撒在粉碎後的玉米秸稈上。

  3.及時整地,翻耕與旋耕結合。用旋耕機旋耕2遍,將碎秸稈全部翻埋在土下,做到土碎地平,上虛下實;根據當地生産條件,2~3年用大馬力拖拉機帶鏵犁翻耕或深松20釐米以上。

  4.防病治蟲,重點防治地下害蟲。耕地前每畝用3%克·甲顆粒2公斤均勻撒于田間,或每畝用50%辛硫磷乳油250毫升對水1~2公斤拌幹細土10~15公斤均勻撒于田間。

  摘自《黃淮海夏玉米田間種植手冊》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