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17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轉型之路上的“創新引擎”

  • 發佈時間:2014-08-20 01:31:02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型藥物製劑與輔料國家重點實驗室,依託石藥集團有限公司,2011年11月17日,在石家莊高新區正式啟用。

  新型藥物製劑與輔料國家重點實驗室耗資2億元建成,使用面積41000平方米,除設有製劑技術研究所、合成技術研究所、綜合技術研究所、天然藥物與營養品研究所、生物技術研究所、酶工程研究所與藥理中心外,還配套建有符合國際認證標準的合成中試、製劑多功能中試研發平臺。實驗室全部採用高端研發設備,在新型製劑研究、分析檢測、藥理研究等方面具備很強的創新能力,是國內一流的新型藥物製劑孵化基地。

  日前,石藥集團與歐洲制藥企業Dexcel公司簽訂了多美素注射液歐、美合作開發及市場授權協議。該協議的簽訂意味著我國高端製劑首次向歐美市場進行技術轉讓,這是石藥集團自2010年獲批新型藥物製劑與輔料國家重點實驗室後取得的一系列成果之一,標誌著我國高端製劑研究已在某些領域達到了國際水準。

  “引領國內新型藥物製劑研發、彌補輔料製備短板,這是作為藥物製劑研發‘國家隊’的使命所在。”新型藥物製劑與輔料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李春雷表示,“而國家重點實驗室的這塊牌子,對於企業來説是榮譽也是鞭策,在對外技術轉讓的過程中,它為我們加分。”

  3+1,涵蓋製劑研發熱點難點

  新型藥物製劑與輔料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王金戌把實驗室的研發方向概括為“3+1”,這其中的“3”分別是以脂質體為基礎的靶向釋藥技術研究、口服緩控釋藥技術及其釋藥機理研究、生物大分子釋藥技術研究,“1”則指的是新型藥用輔料研究。

  如此繁複的專業劃分其實也不難理解,新型藥物製劑與輔料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李春雷指出,藥不是一個單純的化合物或一個分子式,想要發揮化合物的治療作用,需要合適的製劑技術來遞送它。

  “一個藥物必須在合適的時間,通過合適的遞送手段,遞送到合適的位置,才能發揮作用。”李春雷認為,這幾個“合適”正是新型藥物製劑與輔料國家重點實驗室瞄準的研發方向。他解釋説,抗癌藥毒性大,必須定位輸送,這是以脂質體為基礎的靶向釋藥技術研究要解決的問題;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病有時間特點,治療藥物需要在合適的時間遞送,這是口服緩控釋藥技術及其釋藥機理研究要解決的問題;生物大分子通常需要多次給藥,因此需要降低頻次選擇適合的遞送方式,這是生物大分子釋藥技術研究要解決的問題;而圍繞這些藥物的遞送,還要研發相關輔料;這些綜合起來就是“3+1”,可以説涵蓋目前製劑研發的熱點問題、難點問題。

  2008年,具有自主智慧財産權的中國第三個國家一類新藥丁苯酞軟膠囊(商品名恩必普)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2012年,“馬來酸左旋氨氯地平(商品名玄寧)原料與製劑及産業化應用”項目榮獲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這些均是國內制藥行業獲得的最高榮譽。

  短短幾年時間,兩種新藥獲得全國大獎;先後研製開發90多種國家新藥,實現盈利的創新藥達到20種;170項在研新藥項目中,國家一類新藥就有27個,涉及心腦血管、精神神經、抗腫瘤等七大領域……依託于新型藥物製劑與輔料國家重點實驗室,石藥集團在創新的道路上全速前進。

  輔料,“小角色”也不可忽視

  藥用輔料不僅是藥物製劑的基礎材料和重要組成部分,在藥物製劑開發中也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國外藥物製劑的迅猛發展離不開新輔料的開發和應用,近年來發達國家還有許多開發新輔料的專門機構應運而生。反觀國內,目前高端輔料幾乎全部依賴進口,一些新型製劑也因為

  缺少相應的輔料而只能停留在創意之中。

  申報之初,“輔料”並沒有成為這個國家重點實驗室名稱中的關鍵詞。實驗室建設論證會上,評審專家看到了石藥集團在輔料研發方面的實力與誠意,更看到了我國制藥行業發展在輔料方面所受制約,才將這至關重要的兩個字加進實驗室的名稱中。

  “藥物輔料雖然不能發揮治療作用,卻是給藥系統中必不可少的部分。”李春雷表示,産業基礎薄弱是我國輔料行業發展不爭的事實,目前,世界上大的輔料生産企業都在工業發展基礎雄厚的國家,他們的輔料産品如果高價出售甚至拒絕出售,對國內的制藥行業都將産生嚴重影響。

  PEG化磷脂是奈米脂質體藥物試製、臨床樣品、規模化生産都必不可少的一種輔料,目前國際上能商業化提供這種輔料的企業也為數不多,基本處於壟斷狀態。進口PEG化磷脂的價格最高達到每克6000元人民幣,大量進貨的價格也在每克1500元左右,這種輔料的産業化一直是制約我國奈米脂質體藥物開發的瓶頸。

  而新型藥物製劑與輔料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發的PEG化磷脂及其關鍵技術,打破了這一輔料産品的國外壟斷。“我們研發成功並産業化生産後,它的成本大概在每克200元左右。”李春雷説。

  丁苯酞注射液所使用的輔料羥丙基-β-環糊精,則是新型藥物製劑與輔料國家重點實驗室貢獻給國內輔料研發生産的另一個里程碑。

  丁苯酞原本的物理性狀是親脂的,難以製成水溶液,給藥物應用造成了很大障礙。“我們研發的羥丙基-β-環糊精,在分子層面是一個圓臺,中空的孔穴是親脂的,外層有很多羥基,具有親水性。”李春雷解釋説,這樣丁苯酞的小分子就進入到親脂的孔道裏,整個分子又是親水的,通過分子水準的包合技術,就讓丁苯酞從油變成水溶液了。可以説這種輔料是為了丁苯酞注射液而開發,但它的應用卻輻射到20余種親脂藥物。

  “這兩個産品的産業化不僅滿足了國內對新輔料的需求,也為石藥創造了良好的經濟效益。”李春雷説,“在別的制藥企業向我們購買輔料的同時,我們也會提供相應的技術服務,希望能夠推動整個行業的發展。”

  轉型,從種馬鈴薯到賣薯條

  石藥的管理層都很喜歡用這樣一個比喻來形容企業的轉型——“從賣馬鈴薯到賣薯條”。

  “2007年,石藥在香港上市時,並沒有被當作制藥企業,而是一家化工企業。”王金戌告訴科技日報記者,當時石藥的主要産值來自原料藥生産,這在制藥行業裏就相當於“種馬鈴薯”,而真正的藥企則是靠“賣薯條”賺錢。

  馬鈴薯和薯條的區別不言而喻。由於利潤低、環保壓力大,同時面臨著行業內的惡性競爭,轉型是石藥不得不面對的問題,而創新正是轉型的唯一途徑,建設國家重點實驗室則成了石藥轉型之路上的“發動機”。

  新型藥物製劑與輔料國家重點實驗室的建設期是4年,但如果從籌備開始算起,至少也有十年的積澱。2010年實驗室獲批時,石藥能“拿得出手”的也只有丁苯酞的研究開發,脂質體方向還沒有産品上市,輔料的開發也才剛剛開始。而4年後,在實驗室的每個研究方向上,在研或已經推出的産品都有十幾個。

  “石藥的轉型和新型藥物製劑與輔料國家重點實驗室的建設是一個互動的過程。”李春雷説,在轉型的關鍵時期,這個實驗室成了石藥的創新之源,在這個實驗室裏,石藥不僅把“馬鈴薯”做成了“薯條”,而且把“炸薯條”的技術輻射到了行業,甚至通過技術轉移輸送到國外。

  “目前我們的多美素和丁苯酞都對國外公司進行了技術授權,正在為進入歐美市場做準備,還有三個産品的技術轉讓在洽談中。”李春雷説,“希望今後我們能有更多的産品能走出去,作為中國制藥行業的發展見證。”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