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5月31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人類活動導致海洋汞水準大幅增加

  • 發佈時間:2014-08-20 01:30:54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科技日報訊 近日發表在英國《自然》雜誌上的一項地球科學論文顯示,受人類活動影響,部分地區海洋中汞水準已經變成了原先的三倍還不止,且大約有三分之二的汞都位於1000米或者更淺的海域。這項新研究基於觀測,對人類活動給全球海洋帶來的汞含量進行了預測,有助於了解無機汞轉換為有毒甲基汞這一人類目前還知之甚少的過程,進而揭開汞甲基化的神密面紗。

  汞是一種有害的痕量金屬,會在水生生物中累積。不過,從陸地或者空氣進入海洋的水銀,儘管大多數是以汞元素的形式存在,對於海洋生命的威脅卻很小,因為海洋生命能夠輕而易舉地擺脫這些汞元素。但當採礦和燃燒礦物燃料等活動向環境的排放量越來越多時,尤其是汞轉化為甲基汞後,甲基汞在海洋環境中的壽命更長,在生物圈的食物鏈中不斷地傳遞和積累,對海洋生物和人類健康就會造成威脅。

  不過,關於汞是怎樣被轉化為甲基汞的,其過程目前被推斷為可能是一種生化過程,也就是汞與生物相互作用的結果。除此之外,人類關於這方面的認知仍然是零。

  美國馬薩諸賽州伍茲霍爾海洋研究所的卡爾·蘭博格與他的研究團隊,在最近數次考察大西洋太平洋、南大洋時,進行了汞含量測量。他們的研究結果發現,人類活動對於全球汞迴圈的干擾讓躍層水中汞含量增加了150%,也讓表層水中的汞含量變成了原先的三倍還不止。而大約有三分之二的汞,都位於1000米或者更淺的海域。

  此前曾有報告顯示,全球海産品中的汞污染物含量及其中的甲基汞對人體健康的危害被低估。而在幾年前還被認為是安全線內的汞污染物含量標準,如今已不再安全。研究人員表示,對人為擾動導致進入海洋的汞含量進行預測,是項不確定而且主要基於模型的研究。但這些資訊可以加深我們對於無機汞轉換為有毒的甲基汞,從而滲入海洋食物鏈中這一過程和程度的了解。(張夢然)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