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煤炭行業遭遇“四面楚歌” 韓曉平:轉産是唯一齣路

  • 發佈時間:2014-08-19 15:20:00  來源:中國廣播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導讀】上網電價下調、煤炭企業虧損局面難改、政府出面向銀行“求情”放款,國家發改委等三部門聯合下發通知遏制煤礦超能力生産。

  央廣網財經北京8月19日消息 據經濟之聲《央廣財經評論》報道,正在上演“黑金變白菜”劇情的煤炭行業,這幾天負面新聞特別多。最新消息是,今天淩晨,安徽省淮南市謝家集區一處煤礦發生事故,初步估計有20多人失蹤,目前聯繫不上。當地安監部門説,這次事故可能和違規開採有關。

  違規開採,原因不外乎是企業想多産出、多盈利。可眼下,産能過剩卻是煤炭行業最大的煩惱。“黑金變白菜”,是當前煤炭價格有些殘忍但最真實的寫照。

  與此同時,“限産”“自救”“自保”“求情”等詞語,不斷吸引公眾眼球。作為全國第五大煤炭産區,在去年虧損的基礎上,河南能源化工集團、鄭州煤炭工業集團、中國平煤神馬能源化工集團和河南神火集團今年一季度再次虧損。為此河南省政府出面向銀行“求情”,希望省內的八家銀行對三家煤炭企業不要壓縮貸款規模,並適度給予貸款利率優惠。

  上週末,上網電價正式下調,平均降幅0.093元,倒逼本已經處於下行趨勢的煤炭業限産自保、自救。事實上,國家發改委、能源局、煤礦安監局三部門也已經聯合下發通知,要求遏制煤礦超能力生産。

  在煤炭供不應求的時代,煤礦超産是行業的常態。而現階段,煤炭銷售不暢、財務費用大增、還貸壓力加大、融資困難、現金流極度趨緊等問題都成為煤炭企業扭虧的阻礙,煤炭行業走出困境“道阻且長”。遏制煤炭超能力生産不僅是出於安全需要,更是為扭轉供大於求的市場格局。

  在廈門大學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看來,現在煤炭行業虧損比較大,主要的原因在於産能過剩。

  經濟之聲:從多家媒體的大篇幅報道來看,煤炭行業幾乎整體陷入四面楚歌的絕境。甚至有媒體説,煤炭行業遭到銀行“嫌棄”。煤炭行業現在真實情況如何?

  林伯強:確實是虧損比較大,去年煤炭行業的凈利潤就大幅度下滑,跟煤炭價格差不多,接近30%,如果剔除神華的話,下降幅度可能接近60%。今年第一季度,可能又下降了。整體來看,有些人大概70%的煤炭行業是虧損的,我覺得這個數字有些誇大,但現實當中應該也差不多。其實它最大的問題就是産能過剩的問題,産能過剩有幾個方面的原因,一個方面是經濟放緩了,電力需求減少。

  經濟之聲:限産自救是不是脫困的最好辦法?

  林伯強:應該説限産自救是短期解決現階段這個問題的唯一辦法,但這個事情説起來容易,做起來非常困難,為什麼這麼説呢?關鍵是我們的産能太豐盛。現階段這種狀況實際上是一個惡圈,價格越低,挖得越多,目前釋放産能的動力比以前還足,因為這些企業必須用現金流來還貸款,來發工資,而且只有生産和銷售相對正常,才能繼續從銀行貸款,所以説煤炭企業目前加大力度挖煤的動力其實比以前還足。

  中國能源網首席資訊官韓曉平則表示,“限産令”肯定不能發揮相應的作用,目前煤炭企業的唯一選擇是轉産。

  經濟之聲:剛才我們聽了廈門大學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的觀點。我也看到有人説,現在煤炭行業已經完全市場化,行業管理部門的行政干預很難對市場産生根本影響。“限産令”究竟能不能發揮作用?

  韓曉平:肯定是發揮不了作用的,因為各個利益主體都不一樣,有的是地方的國有企業,也有一些中央的企業,每一家都不願意自己限産,而且又很難把大家集合在一起來共同限産,因為你要限産,別人可能就增産。在這樣一個環境下,限産肯定是很難解決問題的。

  煤炭走到這一步,不是中國的問題,全球都是這個問題。美國在過去的幾年間也減少了2億噸煤,也面臨著失業,也面臨著轉崗。現在實際上我們不能在限産上想辦法,更多的是要轉産,對於中國來説,能源結構調整已經到了勢在必行的階段,煤炭就是要少燒了,過去的十年中我們煤炭增加了三倍,而這種局勢不可能延續下去,所以我們現在唯一的選擇就是要轉産。轉産的話,地方政府要更多的抓好對工人的培訓,讓他們想辦法再找到其他的工作。從政府的角度來説,要增加更多的新的就業,不能繼續在煤炭上下工夫了。

  經濟之聲:從轉産方面來説,除了政府需要做一些事情之外,企業層面需要做哪些工作?

  韓曉平:首先,企業要找到新的發展增長點。另外,確實有一些企業面臨的就是死亡,但一些企業現在要還有一定資金的話,就要趕緊的轉産。對於中國來説,儘管我們還需要煤炭,但增産的可能性已經越來越少了,而且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能效不斷提高,我們整個産業結構轉型,煤炭的需求量肯定是逐漸減少,會有一些企業面臨著不能夠積極生存下去的困境。

  編輯部觀點:煤炭供大於求趨勢難改 加強生産效率降低産能成本是關鍵

  節目編輯慧娟:現在的煤炭企業可以説是陷入泥沼之中,供大於求的市場現狀使煤炭企業的煤炭價格大幅下滑。中國煤炭工業協會明確將今年的煤炭産量壓減10%以上,維護市場供需平衡。不過,政府出面對維護産能平衡真的有效果麼?我想起一句歌詞“童話裏都是騙人的”,用在這裡未必沒有道理。從長期看,在煤炭消費增速放緩、産能建設超前、進口煤大幅增加等多重因素影響下,全國煤炭市場供大於求、結構性過剩的趨勢還是難以改變的。另一方面,企業都是逐利的。煤炭已經完全市場化,在很多企業眼裏,一旦減少産量,很可能丟掉市場。在保市場與減産量面前,生産企業、貿易商更多采取“以量補價”、降價促銷的方式,但這又加劇市場過剩。

  所以,加強引導的同時,尊重供需平衡的市場規律,充分依賴市場化來調整産能的發展策略,加強企業生産效率降低産能成本,相信會有更多更好的辦法讓煤炭企業走出困境。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