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車補標準引爭議 公車改革需要解幾道難題

  • 發佈時間:2014-08-19 11:08:00  來源:中國廣播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車補方案一齣,不同地區的公務員喜憂各異。對於車補標準,有發達地區公務員認為“補貼標準太低,影響工作積極性”,對全部公務人員發放補貼,一些貧困地區表示財政“壓力山大”。

  公車改革方案出臺即將“滿月”。取消一般公務用車,普通公務出行由公務人員自行選擇社會化方式等改革要點獲得一片“點讚”。隨著車改逐漸從文件走向實踐,一些操作層面的難題亟須解決。對於車補標準,有發達地區公務員認為“補貼標準太低,影響工作積極性”;對全部公務人員發放補貼,一些貧困地區表示財政“壓力山大”。這些問題該怎麼解決,如何將這項利國利民的改革落到實處?記者採訪了相關專家。

  車補,高還是低

  江蘇省某機關的小王最近比較憂慮。按照中央此次推出的公車改革方案,作為科級幹部,他每月最多只能拿到650元的車補,相比之前每月領到的2800元車補,簡直是“大跳水”。

  車補方案一齣,不同地區的公務員喜憂各異。大部分地區的普通公務員原本沒有享受公車待遇,單位也沒有發放補貼,這次車改無論補貼多少,都是一項“普惠”政策。但在經濟狀況較好且早已試點車改的江蘇、浙江、廣東等地區,像小王這樣抱怨“車補降低”的公務員並不鮮見。

  “認為車補降低表明某些公務員仍存在較嚴重的‘車補福利’觀念。”關注公車改革的北京航空航太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講師田飛龍分析説,公車或車補是為保障各級公務員履行基本職責,並非任何意義上的“福利”。“福利”降低觀點的出現,恰恰證明這一改革是成功的,有效削減了財政支出。

  按照公車改革方案,公務交通補貼標準為司局級每人每月1300元,處級每人每月800元,科級及以下每人每月500元,地方補貼標準不得高於上述標準的130%。這個補貼標準是怎麼算出來的?清華大學政治經濟學研究中心主任蔡繼明表示,首要考量的是車改補貼總額加上成本費用,必須小于最小口徑測算得出的公車支出;另一個測算尺度是,目前公共交通和計程車等交通狀況以及中央各部門日常公務活動頻次和繁忙程度。

  對於需要經常下鄉且距離較遠的公務員來説,車補可能存在不夠用的問題。中國體制改革研究會會長宋曉梧指出,車補不是包攬一切的,如果涉及下鄉等路途較遠的問題,地方要根據情況修訂《差旅費管理辦法》,根據出行的距離將公車車補與差旅費做好銜接,不能因為車改影響到正常的公務出行。對於公務出行頻次高的崗位,各單位可根據實際情況,從公務交通補貼中提取一定比例,用以解決不同崗位之間公務出行不均衡等問題。

  貧困地區,車補是否有壓力

  經濟狀況較好的地區抱怨補貼太少,而有些貧困地區卻擔心車改是否加大了財政壓力。有人擔心,減少公車節省的錢並不足以抵消多出來的花費,車改可能會加重地方負擔。

  這種情況在實際操作中會不會出現?受訪專家給出了否定答案。此次公車改革實行下管一級方案報批的方法,以防止地方政府根據自身利益私自訂立補貼標準。公車改革的目的之一是減少“三公”支出,如果發放補貼比車改之前的財政支出還要多,這樣的車改方案是不可能被批准的。

  專家表示,貧困地區車改可能增加財政負擔的憂慮過於悲觀。在制定合理車補標準的前提下,車改可以有效削減公務用車開支。中國政法大學方流芳教授坦言,現狀是很多貧困地區拿著政府補貼大肆購買高檔車,此次公車改革明確車輛留存數量和補貼標准將有利於遏止這股不正之風。

  各地經濟發展狀況、財政收入存在差別,這些因素都會影響公務出行的開支和發放車補的能力。各地尤其是貧困地區如何科學制定改革方案,關係到公車改革能否落到實處。方流芳教授表示,考慮到我國地區之間差別比較大,此次公車改革只對地方出臺了指導意見,而沒有確定具體方案,只對車補設定了上浮的限度,並沒有設定下限。具體到每個地方車補發多少,一切應當根據實際情況來確定。

  落實中的難題

  公車改革深得人心,但仍將面臨不少阻力。除車補標準問題外,司勤人員安置、取消車輛處置都是推進公車改革中難以回避的問題。

  據財政部測算,此次車改涉及公車80萬輛,背後是數十萬名司勤人員,在司勤人員安置方面,並沒有太多經驗可供借鑒。按照車改方案,司勤人員安置將以內部消化為主,通過內部轉崗、開闢新的就業崗位等多種措施妥善安置。

  中央和國家機關公務用車制度改革力爭在2014年年底前基本完成,中央和國家機關所屬非參公事業單位、中央企業和中央金融企業也力爭在2015年年底前完成改革。有觀點認為,車改導致短期內大量二手車進入當地市場,會擾亂市場。據統計,2013年全國二手車交易量達520.33萬輛,專家表示,面對如此大的市場基數,車改産生的取消車輛不會對二手車市場帶來較大波動。

  隨著公車改革方案持續推進,如何將政策落到實處是社會關注熱點。浙江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張國清指出,一定要加強管理和監督,車改之後,應對用車、租車的情況進行公開公示。監督之後,狠抓落實是關鍵,曝光一起、查處一起,才能防止公車改革“開倒車”。(光明日報記者 楊 君 光明日報通訊員 王成鳳)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