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3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P2P玩火自擔保 擔保牌照明碼標價 自釀風險

  • 發佈時間:2014-08-19 09:51:50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一面是監管層在不斷清理整頓民營擔保公司亂象,另一面一些主業舉步維艱的擔保公司開始出讓自己手中的擔保牌照,而這次他們盯住的“金主”更多的是P2P網貸平臺。不少P2P行業內人士透露,近來不少擔保公司想轉讓牌照給P2P平臺,一些平臺則為了降低成本和佔據主導地位主動吸收擔保牌照。但是如此“聯姻”卻引來了監管層和市場的擔憂,投資者的投資風險進一步加大已是不爭的事實。

  擔保牌照明碼標價

  “一些擔保公司要價800萬-1000萬元,轉讓擔保公司牌照給P2P平臺,而很多平臺正需要擔保公司來進行擔保,平臺自己控制擔保公司來進行擔保, 自己佔據主導地位更方便操作”,由擔保行業轉投P2P行業的肖然(化名)向北京商報記者透露,在擔保行業做久了,擔保圈中的消息很是靈通,最近有大概3-4家擔保公司都在轉讓自己的牌照,主要是來自於河北和河南的公司。

  肖然告訴記者,之前很多擔保公司幹不下去了,想賣牌照的很多,但現在他們都不賣了,而是直接和一些P2P公司合作,掙點錢,反正如果有壞單子,擔保公司也沒錢補,P2P平臺就把牌照收了。記者上網搜尋了相關擔保公司買賣牌照的資訊,發現確實有一些公司在轉讓自己的擔保牌照,如“轉讓中××投資擔保有限公司,有融資性擔保機構經營許可證,註冊資金1000萬執照”。

  其實,現有國內P2P平臺最常見的一種運作模式就是“平臺+擔保公司”的模式,但是一些P2P平臺的擔保公司自身就是這家平臺的公司等等。

  今年4月,在P2P行業跑路的狂潮下,深圳“旺旺貸”平臺跑路事件再次拉響網貸行業警報。與其他網貸跑路事件不同的是,旺旺貸一直宣稱平臺投資本息由合作的一家擔保公司進行保障。最值得注意的是,旺旺貸是深圳納百川擔保有限公司開設的,審核通過時間為2014年1月,並提供本息擔保。

  另一位P2P行業內人士直言,目前不少P2P平臺都是之前的典當行、小貸公司、擔保公司的“線上版”,但是擔保行業魚龍混雜,加之目前P2P行業監管規則尚未出臺,不免“亂上加亂”。更重要的是,如果P2P平臺收購了擔保公司的牌照,為自己進行擔保,那麼也存在自融的風險。

  一個巴掌拍不響

  “平臺本身不得進行擔保,不得承諾貸款本金的收益,不承擔信用風險和流動性風險等”,監管層官員多次在公開場合表明觀點。近日,一份由融資性擔保業務監管部際聯席會議(牽頭機構為銀監會)辦公室發出的提示函強調,近期一些地區陸續發生多起因融資性擔保機構通過理財類公司或P2P平臺違規關聯擔保的問題。“關聯擔保”、“違反擔保集中度限制”、“賬外經營”、“涉及金額較大、關鍵人員失聯甚至出逃”為四大風險。

  “一個巴掌拍不響”,在擔保公司盯住P2P平臺的同時,P2P平臺自然也與其一拍即合。之所以有擔保公司開賣牌照,安宜投CEO楊浩認為,由於個別民營擔保公司營業風險源於2012年開始的一輪擔保行業洗牌,導致銀行全系統對民營擔保公司態度出現180度轉變。目前,民營擔保公司和銀行的合作陷入低谷,業務持續萎縮,盈利壓力非常大。在這樣的情況下,一些並非以擔保業務為惟一主業的民營擔保公司出現經營意願下降,甚至出讓擔保公司。

  “其實這不是民營擔保公司追著P2P賣牌照這麼簡單,只能説是兩廂情願。首先,收購方收購民營擔保公司牌照一定是以盈利為目的,單純的P2P平臺除收取一定的資訊服務費外沒有其他收入來源,而擔保公司與P2P平臺合作收取的擔保費用稀釋了投資人的投資回報,也壓縮了P2P平臺的盈利能力;其次,新P2P平臺不斷涌現,在與擔保公司合作中的強勢地位不斷瓦解;再次,從業務風險、業務規模再到出現風險後的處置手段,P2P 平臺對擔保公司的控制力不斷下降;更重要的是,隨著監管層面一再對‘平臺擔保’的明確否定,使得P2P平臺欲在監管落地前預先接入擔保行業,為擺脫平臺擔保做好準備。”楊浩分析道。

  花果金融CEO惠軼觀點則略有不同,P2P平臺最核心的資産就是有錢出借,另一個就是風控能力,把最核心的戰略資源放在合作夥伴(擔保公司)身上不是長久之計。

  自釀風險

  其實今年以來,除了P2P平臺頻發跑路事件外,擔保公司亂象叢生。前不久,四川最大的民營擔保公司高管集體失聯,令一些與其合作的P2P平臺極其緊張。

  但是如果P2P平臺“自立門戶”,雖然會避免擔保公司傳導而來的風險,但“集體出走”、“自融風險”等更大的漩渦就在眼前。

  楊浩認為,不是説P2P收購擔保公司一定是自融行為,但是本來作為獨立的互相監督、互相約束的兩方最終成了一家人,就像房地産開發中的開發商和監理方是一家人。融資項目資訊的真實性、項目風險評審的客觀性,以及風險的處置態度一定會發生巨大的變化。自融不是一定的,但是P2P平臺在收購擔保公司後如果想自融是很方便、很隱蔽的,投資人的風險進一步加大。

  惠軼直言,擔保體系還是比較脆弱的,風險杠桿可能出現撐不住的跡象。為什麼行業呼籲去擔保化?核心意義不是讓投資者“裸奔”,但是現在單一的擔保體系已經滿足不了P2P平臺這麼大的融資能力。抗不住風險了,未來可能會出大問題。

  北京商報記者 閆瑾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